【觅诗记】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上)-芷蘭齋杜牧的出身可谓高贵,自魏晋以来直至唐代,京兆杜氏是几百年来的高门望族,唐朝?
【觅诗记】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上)-芷蘭齋
杜牧的出身可谓高贵,自魏晋以来直至唐代,京兆杜氏是几百年来的高门望族,唐朝人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其家历代在朝中都有做大官者,杜牧的祖父是杜佑,他在唐朝做过三朝宰相,百忙之余,他还作了二百卷的《通典》,这部书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典章制度方面的通史。杜牧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家庭,他当然以此为傲,他曾写过一首《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杜牧在这首诗中夸耀自己家住在市中心,这有如老北京人说自己家住在皇城根。虽然如此,杜牧却说自己家最值得炫耀的东西就是藏有万卷的典籍,而这句诗中的“二百编”,指的就是他祖父所作的《通典》。由此可知,杜佑在那个时代也是一位大藏书家。
杜牧撰《樊川诗集》四卷,清光绪十六年湘南书局刻本
杜佑有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伊苏战记,其中一孙名杜悰者,后来也当上了宰相,可惜这位杜悰只是杜牧的堂兄弟而非其亲兄弟。按说能生在这样的高门大户,杜牧也算是生在了蜜罐里,但他却在《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中说:“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间而已。去元和末,酬偿息钱,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超异能少年,不能呵制。”
杜牧的这段描述把自己家说得极穷,连家中的仆人都受不了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以至于当着他的面逃去。高门望族几代为相的杜氏,怎么会衰落到这种程度?缪钺在《杜牧传》中称:“杜佑久居高位,虽然家财不少,但是他的三个儿子各房中经济情况不同。杜牧的父亲杜从郁是杜佑的小儿子,既未作过大官,而死得又早,遗产不多。”看来是杜牧的父亲没有什么作为,再加上去世得早,又没有留下多少遗产,所以到了杜牧这一代,杜家从天上跌落到了凡间。
但是杜家多年的积累,无论从基因还是教育程度上,都给杜牧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他在考取进士之前,已经是文名满天下。而他能够考取进士,倒不是因为他的答卷写得多么漂亮,恰恰是因为他的那篇著名的《阿房宫赋》。
《李长吉集》四卷,雍正九年金惟骏渔书楼刊本,杜牧序言
对于这件事,《唐摭言》卷六中有着特别形象的一段描写:“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都试举人康麦斯,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言。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于是搢笏郎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此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间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矣。牧虽屠沽,不能易也。’”
这段话中说,崔郾荣任唐大和二年那一科的主考官,按照唐代的考试惯例赌青皮,考生们都会提前通过各种关系做主考官的公关工作。这种做法倒并不违规,但以上的这段记载让人读来还是觉得有些过分。当时有位叫吴武陵的大佬,此人颇有社会影响力,不知为什么,他特别关照杜牧,为此他特意来到京城去见崔郾。那时崔准备到洛阳开考,在长安的很多官员为其开送行会,正在这时,吴来访。显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来见崔的人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崔马上问吴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这位吴武陵说话也很有技巧,他先把崔大大地夸赞一番,说崔这是为皇帝选拔天下英才,而后才说出了正题,说自己发现了一位真正的英才。吴说自己的这个发现很偶然:某天他看到一帮太学生们边读边赞叹一篇文章,于是他也凑上前一看,原来是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吴立即通读了此文巨蛛怪,感觉到这位杜牧一定是位栋梁之才,他觉得不能将这个人才埋没,于是特意拿着这篇《阿房宫赋》给崔郾看。吴又说:您现在位高权重,肯定没工夫看,那我现在就给您朗诵一遍。
李贺撰《歌诗篇》四卷,民国铁琴铜剑楼珂罗版影印金刻本,杜牧序言一
李贺撰《歌诗篇》四卷,民国铁琴铜剑楼珂罗版影印金刻本,杜牧序言二
吴武陵朗诵的这篇《阿房宫赋》果真让崔郾大为赞叹,吴看火候到了,马上就说:请您把这位杜牧列为状元。显然,崔早就预估到吴会这么干,于是就跟吴说:状元早已内定。看来吴也早料到崔会这么回答,于是他就退了一步说:既然状元已经定好了,那就让杜牧考为第五名。
吴的这个说法让崔有些沉吟,显然,第五名也早已内定完毕。面对此况,吴说:既然如此,那你就把这篇《阿房宫赋》还给我叶沉香。崔是官场上的老手,他当然明白吴要回此赋,恐怕是要去托更大的高官,更何况,崔也觉得这篇《阿房宫赋》写得确实棒,于是只好说:就按你所说,给他列为第五名吧。
吴达到了目的,高兴地离去。崔又回到了酒桌上,而后向众位官员讲述了刚才的故事,众人一听是杜牧,于是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杜牧这个人虽然很有诗才,但在行为处事方面却有些不检点村光无限美。崔郾马上说:你们说什么都没用了,因为我已经答应吴武陵了,就算这位杜牧什么才能都没有,我也会把他列为第五名。
细读这段话,一是让我感到了杜牧文名之影响力围屋人家,二是吴武陵果真不负朋友之托,竟然用这种小技巧提前让杜牧进士及第。上面那段话中已经有了“进士杜牧”这个字样,其实唐代参加科考的学子们都可称为进士,而最终考中者再在“进士”之后加“及第”二字。而这第三个感慨,则是那个时代的考试黑幕之猖獗:考官还没有到考场,就已经把名次内定完了。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刘孟姗,杜牧能够考中进士也的确跟他的才学有较大的关系。杜牧的那篇《阿房宫赋》堪称千古绝唱,而他写这篇赋时年仅23岁,我在上学时,《阿房宫赋》是要求背诵的篇章,此赋写得极有气势,且不说赋前的那段对阿房宫细致的描写,赋的后半段议论也被后世认为大有深意。
阿房宫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后世对于这座超豪华宫殿的想象,基本上都本自于杜牧的这篇赋南丹山风景区,由此可知该赋影响之大,我将该赋的议论部分节选如下:
嗟乎!一人之心风行者三姐妹,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关于此赋的中心思想,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得很明确:“诸侯或恃功不识古道,以至于反侧叛乱,故作《与刘司徒书》浮生后传。……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李贺撰《歌诗篇》四卷,民国铁琴铜剑楼珂罗版影印金刻本,杜牧序言三
李贺撰《歌诗篇》四卷,民国铁琴铜剑楼珂罗版影印金刻本,杜牧序言四
唐穆宗喜好酒色,还喜好服食金丹,所以他在位四年就驾崩了,于是太子李湛就成为了敬宗。李湛即位时仅16岁,此人是位运动爱好者,踢球、摔跤都是把好手,所以他经常让宫里的宦官陪他从事这些体育项目。李湛还有一个偏好,就是喜欢深夜抓捕狐狸,他常让一些大将陪他从事这类游戏,并且他小小的年纪也喜欢耽于美色。杜牧担忧皇帝过多地从事这些业余活动而影响国务,所以他就写出了这篇《阿房宫赋》,以此来婉转地劝解。
杜牧虽然写出这篇著名的《阿房宫赋》来劝皇帝,但从他个人的经历来看,其实他的一些作为比李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他没有皇帝的权势,再加上运气不是太好,有些美事未能花好月圆而已。
杜牧进士及第后,在京任职仅半年就跟着沈传师来到了洪州,他在南昌的第二年就结识了一位名叫张好好的官妓。这位张好好当时仅13岁,因为她姿色好,再加上歌唱得好听,故而江西的很多官员都很瞩目。杜牧也很喜欢这个小女孩,可惜的是被他人先下手为强了。他的领导沈传师有个弟弟叫沈述师,此人抢先一步把张好好纳为了妾。沈述师是领导的弟弟,杜牧当然不敢跟他抢女人,所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落他家了。
六年之后,杜牧偶然在洛阳遇到了张好好,这时的张好好已经独自谋生,在当地开了个小酒馆。杜牧看到其这样的巨大变化,让其感慨万分,于是写了篇《张好好诗》。这首诗的真迹一直流传到了今天,成为了杜牧流传至今的唯一一幅书法作品。该作品大受后世看重,曾经是宋徽宗的藏品,到了清代归了年羹尧,
洪煦榆而后又归了乾隆皇帝,进入民国,溥仪将其带出了紫禁城,之后到了大藏书家张伯驹的手中,之后张又献给了领袖,而后转给了故宫。这件作品的流传,让杜牧的求美未遂故事得以广为人知。
对于杜牧来说,沈述师应该算是他的情敌星际种田记,但这位沈述师也做了件好事,因为他跟那个时代的大诗人李贺是很好的朋友,李贺临死前把自己的诗稿都交给了沈述师,希望沈有机会能将自己的诗作出版。因为李贺死得早,他年仅27岁就去世了,因此在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诗名,沈述师为了能够让天下人认识到李贺的高超诗才,于是就给杜牧写了封信,请杜为李的诗集写一篇序言。
平坦如砥
沈述师拜托杜牧写序的时间是大和五年,这已经是沈夺走张好好之后近三年的时段,可能杜牧已经不再生这个气,于是他就写了一篇很有名的序言。杜牧为了写此序,仔细阅读了李贺的上千首诗,而后他总结出了九个亮点:“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世纪常熟网,杜牧的这篇序果真让天下人认识到了李贺那奇异的诗才。
除了这位张好好,杜牧还有一个求美未遂的故事,此故事在《阙史》中有详细的记录,我仅节选其中一小段如下:“湖州刺史某乙,牧素所厚者,颇喻其意。及牧至,每为之曲宴周游。凡优姬倡女,力所能致者,悉为出之。牧注目凝视曰:‘美矣,未尽善也。’乙复候其意,牧曰:‘愿得张水嬉,使州人毕观,候四面云合,某当闲行寓目。冀于此际,或有阅焉。’乙大喜,如其言。至日,两岸观者如堵,迨暮,竟无所得。将罢舟舣岸,于丛人中有里姥引鵶头女,年十余岁,牧熟视曰:‘此真国色,向诚虚设耳。’因使语其母,将接致舟中。姥女皆懼。牧曰:‘且不即纳,当为后期。’姥曰:‘他年失信,复当何如?’牧曰:‘吾不十年,必守此郡。十年不来,乃从尔所适可也纸玄网。’母许诺,因以重币结之,为盟而别。”
某年,杜牧到湖州去看朋友,当地的父母官跟杜牧关系极好,所以很了解杜牧的癖好,于是把当地有名的妓女全部找来让杜牧看。在这方面,杜牧也算是曾经沧海,他竟然一个都看不上眼,于是杜牧给当地的朋友支招儿:他让这位朋友下令在湖州当地搞一场水上聚会,等当地人都来看热闹时,杜牧可以暗中偷偷地猎艳。他的这位朋友果真够哥们儿,竟然真的在当地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文艺活动,可惜的是,杜牧观看一番,竟然还是没有中意者。
正当他们准备离去时,无意间在人群中看到了一个老太太领着一个小丫头路过,这个小丫头也就10岁多的年龄,杜牧认定这个小女孩早晚有一天能够出脱出国色,于是就让老太太领着小女孩上了他们的船。他的这个做法把这二人搞得很害怕,杜牧安慰她们说:不要害怕,等女孩长大了,我再纳她为妾。于是就有了十年之约,杜牧认定自己十年后肯定会到湖州做父母官,他同时跟老太太讲:如果自己十年后没有来,小女孩就可以转嫁他人。
虽然杜牧很有才气,但是到地方任职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而后几经转折,到了第十四年,他才任职于湖州,可惜的是,那个小女孩已经嫁给了他人,并且生了三个孩子。杜牧将她们母女找来,问她们为什么不守信,对方说早已过了十年之约。到这个地步,杜牧也没什么办法,于是就写了首自伤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不好好当官,到处张罗着搞女人,虽然这种做法在唐代也是官场上司空见惯之事,但大多数官员也总还是冠冕堂皇地遮遮掩掩,而杜牧搞女人却是兴师动众,难道他不怕别人抓他的小辫子?
另一种美
如前所言,官场上的那些假正经们也还是拿杜牧的这些艳事来说事儿易卖工控,既然如此,杜牧为什么没有为此栽了跟头?《唐语林》卷七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杜牧少登第,恃才,喜酒色。初辟淮南牛僧孺幕,夜即游妓舍高兮妍,厢虞候不敢禁,常以榜子申僧孺,僧孺不怪。逾年,因朔望起居,公留诸从事从容,谓牧曰:‘风声妇人若有顾盼者,可取置之所居,不可夜中独游。或昏夜不虞,奈何?’牧初拒讳,僧孺顾左右取一箧至,其间榜子百余,皆厢司所申。牧乃愧谢。”
原来保护他的人是牛僧孺。这位牛大爷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左右着晚唐的政坛,官至宰相,是牛、李党争中的主角之一。在这里且不评价牛为人的好与坏,杜牧能得到他的暗中保护,也就没人再敢拿这件事来攻击杜牧。杜牧的这段故事在《芝田录》等许多书中都有记载孟母戒子,且所记比《唐语林》中的这一段还要详细,由此可知,这恐怕不仅仅是传闻了。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08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