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656

【观点】刘石:不懂这6种逻辑,你就是现代农业的“门外汉”-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自治区自己的资本市场本文为刘石老师在投资圈


【观点】刘石:不懂这6种逻辑,你就是现代农业的“门外汉”-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
内蒙古股权交易中心自治区自己的资本市场
本文为刘石老师在投资圈的演讲实录:

谢谢各位,我最早的时候计划介绍一些农业服务,但是今天有机会跟高端人士在一起就介绍一些高大上的东西科隆千树园,主要是我对农业大的发展逻辑的思考。我是属于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人,一直思考一些农业发展的问题。我觉得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对于宏观的农业比较感兴趣,对于在农业的产业运作和一线操作也比较熟悉,对国外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我进入农业这个行业是二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不是学农的,是文科生。在孟山都时期做了一个抗虫棉,在当时是非常超前的,这个案例也成为哈佛商学院一个成功的案例。后来在杜邦先锋做中国区总裁的时候,做了一些事,连续六年业绩翻番,净利润率超过50%。新的单粒播种的农业的耕种方法是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推广,最后获得成功。还获得了长江商学院2008年商业模式创新的大奖,农业只有我们一家公司入围。商业模式创业奖是比较难做到的。在隆平高科做CEO的时候没有什么太值得夸耀的业绩,只是每年业绩做到50%以上的增长。
关于农业众说纷纭,喜忧参半,我想在这里帮大家梳理一下农业发展的六大逻辑。我认为中国和国外的农业发展的逻辑基本上是相同的。
第一个逻辑是农业发展的时间逻辑或者是历史逻辑。
这就是全球的农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被边缘化,这个是无可避免的事实。中央的一号文件连续发了14个也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信息社会,农业最早的社会经济的核心不断被边缘化。今天中国农业的GDP只有8%到9%,美国只有2%多一点,这是一个不会改变的事实。随着GDP的发展,在农业和食品在消费中的比例在降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个是空间逻辑。
经济学家一般告诉大家中国以外的世界农业经济主要有三种模式,我认为是四种。前面的三类是一样的龙神九变,我认为第四个是另外的独特模式大姐当家。第一个叫“规模农业”,美国、巴西阿根廷为代表,也包括乌克兰,大规模和农产品出口为导向;第二个叫“平衡农业”,虽然也有一定规模,但是强调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第三种是东南亚和中美洲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第四种是日韩台为代表的“精品农业”。
我把这些四种类型又分成两大类型:前面两种叫“主权农业”,后面两种叫附属农业。因为所谓的“特色农业”技术和市场都强烈依赖宗主国,有浓重的殖民地色彩;而所谓的“精品农业”其主粮要依赖欧美的进口,没有独立的“生存权”。所以,像中国这样一种社会制度独特和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可能走这种附属农业的道路,所以“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只能作为中国农业经济形式的补充,而不可能成为主流。中国农业如果不在“主权农业”这个道路上走出自己的道路,那是没有前途的。

第三个逻辑是技术逻辑。
各种技术的跨界和融合将取代单一技术进步。农业生产的基础要素基本上包含种子、土地、栽培、灌溉、化肥、农机、植保等七个要素。中间的种子技术是“内在要素”歌手郭美美,外面的要素可以分为资源要素,技术要素,助力要素和抗逆要素。
新型要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第一个是更加微观的层面,由于分子生物技术出现,基因的功能定位、修饰编辑、转移融合等从更微观的层面改变农业的遗传的规律和发展方向;第二个在宏观的层面上,技术要素之间的组合、内在和外在要素的融合。而不是靠某一项技术进步来获得农业整体生产效率的提升。这一项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依赖农业大数据的实践和应用的发展。


在讲第四个逻辑之前要澄清一组概念,什么叫“大农业”和“小农业”。包括中央一号文件去年也第一次提到“大农业”和“小农业”。但对于这个概念许多解读是不够正确的。如果认为“农林牧副渔”或“主粮”是“大农业”,而种植业或经济作物是“小农业”的话,这是外延式的解读,是浅层次的解读。
我从经济运行的不同的内在规律来解读:“大农业”是大宗农产品基于数量上的追求;而“小农业”则是基于特色的追求。响水大米、五常大米,优质麦等虽然是主粮,但是属于“小农业”的运作方式骆莉娜。从表面上看,大农业是数量追求,实际上追求的是产业效率;小农业表面上是特色,实际上是价值福州励志中学。
现代农业的核心不是产量。中国农业在过去十几年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不断追求高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农业生产目标是不一样的全自动洗脱机。
1)从1949年到1990年,是中国农业的“供不应求”阶段,在这个阶段产量追求是正确的,因为只有生产足够的粮食才能养活足够的人口;
第一个阶段是供不应求,农业生产的目标是数量最大化,这种思维我称之为“穷人思维”;
2)在1990年到2000年期间,农业生产进入到“供需平衡”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供需平衡,农业的生产目标是多样性,这种思维我称之为“小康思维”;
3)在2000年以后进入到一个“供过于求”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供过于求死神空间,农业生产的目标是品质的追求和可持续发展,我称之为“富人思维”。
所以中国到现在为止,从今年一号文件才提所谓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从穷人思维向小康思维过渡的阶段。中国现在应该做的是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是富人思维贼道三痴。但是因为传统思维定式作怪,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思维到现在为止还远远落后于时代。付嵩洋

第四个逻辑是“大农业”的逻辑,是从产量追求变成为效率和效益追求。
这张图搞经济的人一看就明白,但许多做农业的人理解不了。做农业的人一直要追求产量高,而做经济的人则想要效益最大化。随着生产投入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就会增加。但是超出了最佳的投入产出的效益点,再增产意味着投入产出比的下降五荤三厌,是与经济的规律背道而驰的抗倭奇侠。所以农业作为一个产业,一定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产量的最大化。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可持续的。

第五个是“小农业”的逻辑,是从特色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
我们从下面一张图可以看到,以消费者的立场出发,价值去向有四个阶段,一是吃饱,二是吃好,三是健康,四是可追溯。如果想吃饱花100块钱,吃好你可能要花150到300之间。如果在吃好的基础上再加上健康的概念,如无污染、绿色、有机,还要再增加,就会变成200到500之间。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再叠加可追溯的技术的话,则价值大概是在300到600之间。所以作为一个农业产业的参与者,其未来盈利的增长点,将主要将体现在价值的增加,而不是产量的增长上蓝狐演员表。

最后一个逻辑是产业发展的逻辑。
即从规模导向转化为产业化的导向。在这里要明确产业化的定义和实现路径曲尼次仁。产业化实现是需要经过四个阶段:一是规模化,二是标准化,三是现代化孙晓菁,四是产业化。规模化是要达成基本的规模效益;然后实现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一个是提升效率,二是产品的质量保持一致;做完了标准化以后,才能够实现现代化,通过现代化技术、设备、管理来提升它的效率;在现代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产业化。
产业化和现代化区别是什么呢本拉登之死?产业化首先是与市场的对接。如果说一个工厂的生产设备很先进,但是生产出来不知道卖给谁,这不叫产业化杰莎贝尔,这叫现代化。
产业化的第一个要点是必须与市场对接;第二个是产业链条的贯通;第三个是产业价值的提升应代明。所以这四个阶段不可能跨越。所以现在中国的农业还在过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初级阶段纠结中,还没有能实现,现在提什么“农业4.0”,要么是不懂,要么是忽悠。现在中国根本就没有资格谈,因为我们连现代化和产业化都没有做到。农业4.0或工业4.0必须是在产业化基础上的更高一个层次,是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丨来源:世界农化网
丨图 : 来源网络
有你想看的精彩内蒙四板明星企业蒙达钛业挂牌新三板布小林主席在第二届蒙商大会上启动科技创新板【重磅】我区首笔三板私募可转债在中心成功发行重大利好恒星兼职网!内蒙古自治区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三年实施计划启动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爱妹大作战,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微信号:Nmgotc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便可及时知晓全区资本市场及我中心最新动态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11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