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791

【袁版串讲】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古代文学考研辅导▲音频来自《情爱长安》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第一节 《汉书》 班固《汉书》是我国??


【袁版串讲】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古代文学考研辅导
▲音频来自《情爱长安》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第一节 《汉书》
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一、西汉士人宦海沉浮的艺术再现。
(一)《史记》最精彩的篇章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最引人注目的是草莽英雄和战将谋士;《汉书》精华则在于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尤其是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的生动记叙,其阅历虽然缺少传奇色彩,但富戏剧性。
(二)《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概述武帝宣帝朝各类人材,其中绝大多数人物都在《汉书》中立传。通过叙述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全面展现了西汉盛世的繁荣景象和精神风貌,如公孙弘和朱买臣。
二、家族兴衰史的展示。
(一)除《世家》外,《史记》人物传记基以写单个人为主;《汉书》记叙许多世袭官僚家族历史,如《霍光金日磾传》等,记叙几代人事迹。通过描述其兴衰史,对西汉社会的变迁作多方面展示。
(二)《史记》对酷吏的揭露极为深刻,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西汉社会刑法的严酷,吏士的残暴。《汉书》也批判酷吏,但《汉书》在揭露酷吏寡恩少义的同时,对他们的子孙的美德称扬,更接近生活实际。
三、《汉书》悲剧人物数量不如《史记》众多,但《李广苏建传》中李陵和苏武的传记,和《史记》一样,悲剧气氛很重。李陵的悲剧结局既是客观形势所迫,又有性格原因;苏武形象完美无缺,却遭受种种苦难,是另一种悲剧人物,通过多方面描写苏武在艰难困苦绝境中所表现出的镇定自持,塑造出一个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
三、《史记》笔法疏荡往复;《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一)笔法精密,在直叙中寓含褒贬、预示吉凶,分寸准确,如《霍光金日磾传》。
(二)不但清晰地叙述事情来龙去脉,而且对带有起始性质的事件,都特别强调,以引起读者注意风烟引,有助于读者准确把握汉代各种制度演变淘宝小号信誉查询,强化叙事力度。如西汉旧例以列侯为相,先封侯,后拜相,公孙弘却属例外。
(三)对某些材料位置的安排有特殊规定c姓男星,并一以贯之。如轶闻逸事和生活琐事,《史记》或放在前面,或穿插在中间,或放在末尾,没有固定位置;《汉书》中凡属传闻类生活小故事几乎全置于篇末。
《汉书》有精细笔法,有固定的叙事规则,以谨严取胜。
第二节 《吴越春秋》
一、《吴越春秋》。
(一)体制。
1、成书于东汉的历史散文,赵晔撰。其书今存十卷,主要叙述吴越争霸故事,前五卷以吴为主,后五卷以越为主。
2、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全书所叙重要事件标明年代,但多有讹误。
3、叙事完整,以吴越争霸为主线,各章有重点,相对独立,叙述具连续性恶人大明星。
(二)故事情节曲折多变。
1、许多故事正史中有记载,但作者依据传说或发挥想象,增加许多细节,如伍子胥奔亡过程中的渡江、乞食二事。许多情节是通过移植联缀而把本来互不相关的故事糅合在一起,但依然给人以真实感,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浪漫色彩,是在正史基础上演绎成,有其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又吸收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它的荒幻离奇主要源于此,开志怪小说先河。
(三)人物形象刻画。
1、书中主要人物如伍子胥等人个性突出,写伍子胥奔亡吴国后,前期小心谨慎,后期成托孤老臣后直言强谏,出语激切,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2、注重外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对后代小说人物形象刻画影响很大。
二、东汉历史散文《越绝书》。许多内容和《吴越春秋》相同。区别在于《越绝书》各篇独立成篇,比较松散;中间还有地理、占气等方面的专章,给人以驳杂之感鬼马飞人。
三、《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都出自吴越文士之手,因此具吴越文化特点。吴越之民重剑轻死,信巫淫祀,书中故事情节、神话传说、复仇意识和崇武尚勇的义侠形象,和吴越文化相关,是吴越文化的重要载体。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一、东汉政论散文—王充《论衡》。
(一)自觉的批判意识,志在纠正世俗的虚谬。《论衡》是发愤之作,创作目的是使语言的表达轻重得体,合乎实际,提出辨别真伪的标准。
(二)体制。全书85篇,现缺《招致》篇。
1、《逢遇》篇到《物势》篇共14篇,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命运等议题,围绕着自身困扰展开,体现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
2、最能代表王充疾虚宗旨的是“九虚”、“三增”、《论死》、《订鬼》诸篇,所论述的都是世俗迷妄已久、沉溺最深的问题,涉及范围广泛,其中包括天人感应之说、灵魂不死观念等,不但批判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
(三)论辩性强。
1、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2、采用同类相证、比喻等手法夺塔英雄,或从生活经验出发,或进行逻辑推理,从必然性、偶然性、可然性等多方面展开论述风云之天下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每篇都反复诘难,文风雄辩。
(四)文字较接近汉代口语,用词朴实无华,准确精练,通俗易懂;行文不摹拟前人,根据内容需要组织文辞。马来法
(五)《艺增》、《超奇》、《佚文》、《对作》、《自纪》诸篇中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文学观点,这些理论和他写作倾向是一致的。
(六)局限。理论建立在朴素直观的基础上,否定神学目的论,不承认意志上帝,但认为人的贵贱寿夭、国家的治乱安危受时数的支配;不认为人可以长生不死,却相信相面术;不承认有雷公龙神存在,但认同民间求雨术。
二、王符《潜夫论》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指斥时弊、愤世嫉俗之作。
(一)在议论政治上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笔法,如《考绩》篇。
(二)汉代用人制度有诏举贤良、方正、孝廉、秀才、有道、贤能、直言、敦朴、质直、清白等科目何国魂,王符认为群僚举士名不副实,于是把应举科目和所举之人的品格才能用对比鲜明的反义词逐一加以标示,句法整齐,揭露得非常深刻。
(三)批判靡丽浮华的文风,文字朴实无华,准确简练。书中虽不时显露批判锋芒,但以温雅弘博见长爱晚红枫,不为卓绝诡激之论。
(四)王充、王符以及后来的仲长统男子汉图库,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三、成熟的碑文和游记。
(一)东汉碑文和秦代刻石铭文有渊源关系,但东汉碑文不时有清丽之作。如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河曲天气预报,胡广《征士法高碑》。
蔡邕碑文从人物鉴赏的角度撰写碑文,在东汉最著名,如《郭有道碑》《陈太丘碑》。
(二)马第伯《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218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