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729

【虎山北麓】西胪镇波美村古雪岩,洞府有洞,古木遮荫,胜景迭见。-西胪社西胪中学西胪镇波美村古雪岩,从潮阳北闸沿潮揭公路(省道S234)驱车北行2


【虎山北麓】西胪镇波美村古雪岩,洞府有洞,古木遮荫,胜景迭见。-西胪社

西胪中学

西胪镇波美村古雪岩,从潮阳北闸沿潮揭公路(省道S234)驱车北行20余公里。
转入泉塘村道西上西胪镇波美村虎山北麓,(因地理因素制约,需借道泉塘村村道进入)达古雪岩,古雪岩依山建筑解约申请书,峰上青石垒垒,洞府有洞,古木遮荫,胜景迭见。唐贞元六年(790)"亦大颠旧址也"(见明隆庆《潮阳县志》),元至正元年(1341)之前创,宋拓建,元遭兵燹而废,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乡贤黄用直主修,1983年(被批准开放)至1998年由住持(1985起任)释光旭募资修葺、扩建一新,洞穴颇多,是潮阳名胜古苏允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为什么叫"古雪岩"呢?据说这里除有众多的岩洞外,以前漫山遍野生长着白梅花树和白茶花树,每逢冬春季节南华八怪,满山皆白,像降了瑞雪一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古雪岩"。另有一说,是大雄宝殿东北侧之洞穴石墙上,尽是似雪表层而得名。
如今,这里虽不再见成片的白梅树和白茶树,但仍有多株上千年树龄的白茶花树以及百年长青的铁树。







它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筑构成,怪石嶙峋,洞府天成,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置身岩洞府内,山风习习,似古雪岩雪岩(4张)雪冷然,故世称"古雪岩"。另有一说,是大雄宝殿洞东北侧之洞穴石墙上,尽是似雪表层而故名。


据波美乡《增修黄氏宗谱》列传的记载,早在元至正间(1341-1368)黄氏六传裔孙、官任广西提点黄晦翁,曾避乱古雪岩并逝于斯,遂可遥知元代之前该岩已存在。再据光绪甲申《潮阳县志》山川的记载,明代进士、官拜浙江提学之潮阳人林大春(别号井丹)少年时期,也曾至岩游玩。明代乡贤、出任长汀县令黄用直作《古雪岩记》。



该岩倚山俯视石,天造地设。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天井,两侧厢房有四周通廊的古式梵宇。




古时岩中钟鼓相闻,梵呗悠扬,香火甚旺。但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沧桑,遭火烧兵燹之祸。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黄用直主持重修。清末围歼山贼,抗日时期围歼日寇,解放后的土改事件都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迨至"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潮冲击下,宅更为遭殃,被夷为平地,文物损失惨重。



经过多年来的修建,如今殿宇辉煌,亭阁挺秀,莳花遍地,寺道广阔,佛像庄严,五百罗汉(各高30余公分,泥塑)形态各异,风格奇特。还将着手筹建玉佛殿、佛教艺术馆。相信古雪岩未来会更美好,法炬长明,智灯相续。

古雪岩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元朝异族军队入侵时,波美乡人避难在岩洞里,不少人活活饿死,留下民族苦难的血泪。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围攻盘踞虎山哨所日寇,留下一曲抵抗外侮的英雄凯歌,因而登斯岩,胜似上一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改革开放以来,由波美乡乡民倡议,聘请释光旭大师住持岩寺,重葺梵宇,塑诸佛罗汉金身,配套建僧舍斋堂,扩建藏经楼。又将陈大羽教授题镌的"超凡入圣,古岩飞雪"、清代举人黄莲峰题镌的"念佛"、书画家王兰若篆书的"别有洞天"、名僧释茗山的"古岩飞雪"等等摩崖石刻朱丹一新。


如今,寺院占地约1.4万平方米,寺后青嶂叠翠、怪石嶙峋,堪称天然奇石公园。每逢节假日,汕头市区以及周边的游客礼佛旅游者众。倘逢僧人做功课,但闻钟鼓梵音,回荡幽谷,顿觉心怡神爽,乐而忘归。



古雪岩洞,门口石壁有王兰若篆书"别有洞天"四大字刻石。步入洞内,旷若堂室富宁天气预报。洞顶似绮窗从石缝里透出阵阵光线。寒冬冷风袭人,故名古雪岩。黑夜蝙蝠飞翔游弋于洞内,洞又名蝙蝠洞。兵乱之年,这里是波美黄氏族人避难处所:"六世祖晦翁公广西提点卒于古雪岩内","七世祖妣也卒于岩内"(见《龙陂族谱》)。明朝时这里辟为岩寺,内设大雄宝殿,佛像庄严。右为石雕大龟,左为石雕麒麟,洞内山泉汩汩而出,甚为奇妙。徜徉于洞内,偶有蝙蝠掠飞,倍觉幽秘。暑季置身此间,凉风习习,沁人肺腑。


古雪岩可玩奇石,洞外的鹰鼓两巨古如磐,搔石时用四两力便可摇动且发响声,妙不可言。洞外又有木鱼石,状如木鱼,叩击有声。又有莲花石、金星石……观之令人称奇。在垒垒青石中间,又有不少幽洞,其中的耕布洞传说昔年有人在洞内织布,打锡洞则是有人在此打锡,有个岩洞里有石眠床、石脚桶,相传唐朝大颠祖师曾行脚至此,有的岩洞则置放石桌椅。





古雪岩历史悠久,相传唐朝贞元六年王敬之,中原禅宗第九代传人大颠和尚创立灵山寺之后,又翻山十余里至此,开创莲花院。至宋代,时任潮州知军州事的黄詹,因乐潮阳之山水而落籍于潮阳创波美村,对岩洞进行开发,拓建寺舍东唐再续,始称古雪岩。到了元代,浙江盐运提举黄麟和广西提点黄岩显又相继扩建。今岩洞内修复大雄宝殿,洞外又建三厅四天井梵宇,设圆通宝殿,寺内仍保存清代铸钟一口,石脚桶一只,龙头"醴泉"一处,还有清代举人黄莲峰题刻的"念佛"二字。


建国后为礼佛需要,在古雪岩边建起一座两进佛堂,称圆通宝殿。殿堂内有铸钟可观赏,又有石脚桶,石雕醴泉龙头的泉水细流如下,颇有意趣。殿堂之外,有明代名儒林大春见过的能结如荔枝大果实的古梅丛,四季杨桃。


近年岩寺又建成五层的藏经楼、凉台、石径樊宁屏。信步闲游,如值僧人做功课,但闻钟鼓梵音,幽谷 荡。凭栏远眺沈柏淳,田园锦锈,楼宇新屋,河山美景尽收眼底,教人心旷神怡,抚今追昔,流连忘返。


有观音坐莲、神象护法、巨蟒听雷、石兔思月、青蛙望云、青蛙闻经、将军远眺、神仙鱼、搔石等多处石景。其中"搔石"最为怪异,二万余斤重磐石只需"搔"一下便会摇动,颇具玩味。


有蝙蝠洞、穿云洞、龙虎洞等景点。若置身洞中有种"点点雪花足下踩、丝丝冷气腋中生"之感。





本座岩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然而,这里的岩寺之所以比较闻名,除了它的悠久历史,更在于它构筑的特色。寺院以众多上下错落的岩洞为基础,按山势的曲折起伏,湖州师范学院贴吧建筑了一系列的寺院殿堂,这是天然石洞和人工建筑艺术巧妙的结合。大雄宝殿是以整块岩石为顶的天然石室,循宝殿侧台阶而上,又另有岩洞。岩洞里迥环往复而又相通,但从石洞往外俯视,又可见寺外宽阔的平原。所以,这是一处颇具特色的岩寺建筑。












古雪岩是潮阳的名胜古迹之一,我早有所闻。作为一个喜爱旅游的人而从未到过本地的这个名胜古迹,不能不说是个缺陷。古雪岩就在西胪镇波美村的虎山,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我从未登临,更是有点说不过去。正象俗话所讽刺的:远的长时去,近处少时来。厚此而薄彼,实是不该。


近几年,我到过全国不少地方。一些名山大川、著名景点,自己去过之后,又多次带别人再去,多看不厌,感到得益非浅。但也有些旅游景点,看后觉得是徒有虚名,去了一次就不想再去了。回过头来,发觉我们潮阳本地很多旅游景点,不但自然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内涵丰富。大的如海门莲花峰、铜盂灵山寺,小的如小北岩、西岩,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我过去舍近求远,未能很好品味身边的这些胜景,是走进了一个误区。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就应该好好考察欣赏周围的这些景物,加深对本地历史文化的了解石悦军。所以,今年5月10日,我就约了三位影友同去古雪岩采风。


我们从棉城出发,沿潮揭路北行,在西胪镇的波美村与泉塘村交界处,看到公路上就有“古雪岩”的标志牌。按照路牌的指示往左,经过泉塘村,就看到西边山腰的林荫中有一处寺院,重檐庑殿我叫术士,琉璃瓦顶,十分醒目。路人指点说,这就是古雪岩。



循路而行,到了山脚下有寄车处。我们寄了车,带了器材刚要步行上山,就看到来了一部大型旅游车,一位讲潮汕话的女导游带了一个旅游团到此旅游来了。听一位游客说,他们来自汕头,是来潮阳一日游的。看来是我孤陋寡闻,许多外地游客早已慕名前来了。
离车上山,岩寺不高,山路不陡,路随山转全上品,大约上行三四百步,也就到了古雪岩景区。





























从景区向下眺望,视野开阔。山下万顷良田,田园风光十分秀美。很容易让人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来。附近村庄很大,新房很多,相接相连,人口应该比较密集。看来这里是鱼米之地,宜居之所,民众比较富庶。视线向前延伸,榕江似条玉带,蜿蜒飘过,牛田洋的稻田和鱼塘收尽眼底。远处,天地相接,江海相连。蓝天丽日下,汕头市区的高楼,以及电视塔和跨海大桥清晰可见。
转身抬头仰望,岩寺依山造势,殿宇层叠,庄严雄伟。四周古木参天,树林荫翳,清静空幽。面对此景,我的心已静了几分,神也清了几分。不禁叹道:真是个参禅悟道的好地方。
沿着林荫曲径拾级盘旋而上,过了小蓬莱,便来到岩寺正门。门外的石碑刻有“潮阳县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寺院是带有潮汕特色的三厅四天井建筑缨尾目,左右分别是客堂和斋堂。建筑结构紧凑,布局合理。虽然算不上规模恢宏,却与周围的山石自然结合,浑然一体。可以看出近藤美佐,寺院在重新修建的时候,十分注重原有文物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怪石如神灵仙兽,堂内院外,或坐或卧,自由栖息。古树相依相偎,浓密成荫,掩映装点,让寺院显得更深幽宁静。与一些岩寺乱开滥建,造成古迹被毁,庙宇堆砌涌挤,形成鲜明对比,古雪岩对古迹的保护更值得称道。
从寺院左侧的石径上去,见有一门,门上有“古雪”两字。迈进门去,果然洞府天然。门内门外,估计温差至少要有5度。有人介绍说,这里就是莲花古院丹弗润滑油。在这个由巨石自然形成的岩洞里,有大雄宝殿和先贤读书处。从殿后往里走,更有石洞大如厅堂,安有石台石凳,可供休闲避暑。置身其中,上有天窗透光,下有清泉流淌,水声潺潺,凉风习习。稍停片刻,似觉寒雪冷然,身上的燥热和心中的烦躁顿时全消。也许,这就是“古雪”重现了。
洞府的石壁上刻有潮籍画坛大师陈大羽题书的“超凡入圣,古岩飞雪”;汕头画院原院长王兰若题书的“别有洞天”。文化名人的题刻,如画龙点睛,既点出了古雪岩之妙,又赋予这处景点以更厚重的文化内涵。让人在赏景的同时,受到文化熏陶。我还看到客堂门上贴有一付对联,“座中应有东坡客,堂上愧无佛印僧”。将“客堂”两字这样嵌于上下联,尾与首相联,且联意与对仗之工,堪称上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雪岩的文化不俗。
从大雄宝殿往右,又有石洞。小洞通大洞,有石径相连。一条通往斋堂和藏经阁的曲径,僻静弯曲,却能引人入胜。石径不但有兰草相伴,转角石缝中还植有疏竹几竿。身临其境,如读郑板桥诗句,卢驭龙“一兰一竹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路易兄弟,万古对青苍翠色。”
后来,我们又听了长年在此礼佛的郑先生的介绍,古雪岩所在的虎山因山巅有奇石如观音坐莲而开辟为观音山奇石公园达希纳,还送我们每人一册公园的简介画册。翻开一看,果然龙虎狮象,鱼蟹龟蛇,苍鹰灵鹫,活灵活现。更有“济公留帽”、“八戒照镜”、“佛钵传世”、“海豚闻钟”等充满禅意的命名,让人同感山生佛气。
郑先生还带我们去游览了古雪岩最大的岩洞。这个岩洞大如祠堂,由一块约有篮球场大小的巨石自然覆盖作为屋顶。四面皆有通道可以出入,里面可容纳五百余人。听郑先生说,每到夏天,当地的村民都到这个洞中来纳凉消暑。如此巨大的石洞,实属少见。
归来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到明隆庆《潮阳县志》中有载:古雪岩,“亦大颠旧址也”。说明唐代此处已有僧人行驻。“宋之有古雪岩,左为麟,右为龟,前临荷池碧波,后倚莲花石院。”其时已有较大规模。另据明朝黄煌所撰《古雪岩记》载,“前朝(元朝)干戈起而岩谷残,兵祸结而万物伤”。岩寺在元代受到严重破坏。明代是古雪岩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潮州先贤林大春记述道:“中隐岩谷,从山嘴逡巡而下,见其内旷若堂室”。“久坐天风冷然,绝不闻山外樵斧声。”以后又几经兴废,现有景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步重建起来的。游览古雪岩,让我在赏景之余,又增加了对潮汕地区历史沿革发展情况的了解。
来源:西胪人家

西胪社:一个游走在西胪人群中,不可或缺的小角色。(id:Xilu-ren)。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238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