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词记】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下)-芷蘭齋韦庄所作的一首《菩萨蛮》也颇受后世好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
【觅词记】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下)-芷蘭齋
韦庄所作的一首《菩萨蛮》也颇受后世好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对于这首词牌名,周珽云在《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中称:“《菩萨蛮》一词,倡自青莲。嗣后温飞卿辈辄多佳句,然高艳涵养有情,觉端己此首大饶奇想。”周认为最早写《菩萨蛮》的是李白,而后温庭筠等人所作《菩萨蛮》也有佳句,然以该调填词而出上品者,当数韦庄的这一首。故而陈廷焯在《云韶集》中说:“情词凄绝,柳耆卿之祖。”柳永被视为婉约派最重要的人物,陈廷焯却认为柳永的词风脱胎于韦庄的这首《菩萨蛮》。对于该首词,陈廷焯又在《词则·大雅集》中说:“深情苦调,意婉词直,屈子《九章》之遗。词至端己,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虽不及飞卿之沉郁,亦古今绝构也。
利索夫斯基”
陈的这几句赞语给得很高,他说韦庄的这首《菩萨蛮》有着屈原《九章》的影子,陈廷焯又从诗史上着眼,认为词到了韦庄的时代,才渐渐由快语变成了慢词。他认为韦庄词就整体风格来说,虽然比不上温庭筠的沉郁,但同样也是好词。故而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说:“此词殊妥帖,闲闲说出,正合开篇光景,其平淡处皆妙境也。”
韦庄所作的《菩萨蛮》中,最有名的当数如下这一首: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艾未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学术猫。
垆边人似月烫面蒸饺,皓腕凝双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对于这首词所描绘的内容,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解读。比如邓积高、黄钧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则称此词为:“这里纯用白描手法,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抒写江南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前面两用‘江南’,后面两用‘还乡’,也是接受了民歌的影响。”而许宗元所著的《中国词史》则称此词解读为:“词写游子思乡,并非厚实的内容佛伊泰克,但颇可玩味。词人何以家乡不得归?何以还乡必断肠?韦氏五首《菩萨蛮》大致作于晚年留蜀时,京洛已在军阀混战的连天烽火之中,故乡如何归得!因此脆莓公园,这些写个人生活、抒一己情怀的小我作品,多少还有点社会意义珠海视窗网。”
显然,这样的解读已经有了家国的高度,而这种解读的所本,应当是出于张惠言的《词选》:“此章述蜀人劝留之辞,即下章云‘满楼红袖招’也。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但相比较而言,我觉得陈廷焯在《词则·大雅集》中的解读最为用心良苦:“讳蜀为江南,是其良心不殁处。端己人品未为高,然其情亦可哀矣。”
陈廷焯是从韦庄的特殊身份予以了分析,韦庄因为战乱而留在了西蜀哈罗小说网,他在此位极人臣,但并没有乐不思中土,这正是他的良心所在。陈廷焯也说,他并不认为韦庄的人品有多么的高尚,但是这首词中所表达出来的心情,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这样的一首词牧唐,“此作清丽婉畅,真天生好言语,为人人所共见。”(俞平伯《读词偶得》)一句“天生好言语”,盖过了一万句的赞美。
韦庄词中,以淡淡的忧愁来笼罩全词者,还有一首《荷叶杯》:
记得那年花下湄潭天气预报,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许宗元在《中国词史》中称“韦词大多数艳科”,但此词却与韦庄其他词的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故而汤显祖在评《花间集》时,称该词:“情景逼真,自与寻常艳语不同魔域神兵。”看来汤显祖也读出了该词所表达的深情,因此李冰若在《栩庄漫记》中说:“‘惆怅晓莺残月,相别’,足抵柳屯田‘杨柳岸,晓风残月’一阕。”
有如说话般的词作,韦庄还有两首《女冠子》,分别为: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对于这两首词伊崎右典,马积高、黄钧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评价称:“韦词结构疏朗,往往一首词甚或几首词只叙说一件事或一层意思。”关于前一首,汤显祖有着这样的评价:“直书情绪,怨而不怒,《骚》《雅》之遗也。但嫌与题义稍远,类今日之博士家言。”汤认为此词写得怨而不怒,但他却认为词中所表达的内容与题意稍远。但徐士俊却认为这首词写得很真率:“冲口而出,不假妆砌。”(卓人月《古今词统》)对于该词,刘永济则认为这又是韦庄怀念那位被人夺去的宠姬,其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说:“此乃追念其宠姬之词。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忍泪’‘含羞’,皆迫于强权、抑制情感之状。魂断、梦随,则情感萦系无已之语。”看来,韦庄的夺姬之恨受到了后世太多人的同情,以至于将他的怀念词作都与那件事进行着关联。
韦庄在蜀期间究竟过得如不如意,其实后人难知其详,只能靠他的词作来做各种解读。然而他在去世前所吟诗句却能道出其心情之惆怅火影忍者439集。《唐诗纪事》中载有如下一段事:“《闲卧》诗云:‘谁知闲卧意,非病亦非眠。’又‘手从彫扇落,头任漉巾偏’。识者知其不祥。后诵子美诗:‘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吟讽不辍。是岁卒于花林坊,葬于白沙。”看来他在去世前所吟之诗都被人听之为不祥,而他在去世前又吟诵了杜甫的诗句,这应该跟他修复杜甫草堂的事情有着一脉相承的关联。
韦庄去世后,就葬在了白沙,我却不知这个白沙是今日的何处,而今要想寻找他的墓,完全找不到线索,好在他在四川任职期间,修复了杜甫草堂,因此,对杜甫草堂的寻访也算是我对韦庄,以及对花间派词人寄托哀思之地吧。
文保牌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草堂路28号。此程的成都寻访,杜甫草堂为其中的重点,打的前往此处,很顺利的来到了门前。杜甫草堂环境颇为清幽,今天并非节假日,游客仍然很多,看来名气的确很是重要,这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六十元。
入口处
大雅堂前的杜甫
进入园中,首先见到的是大雅堂,门口立着杜甫的青铜坐像,进入大门后,正面是苏东坡的汉白玉卧像,原来大雅堂中并非只纪念杜甫一人,历史上几位重量级大诗人几乎都在里面,然而所用材质略有不同,苏东坡的旁边立着乌木雕刻的屈原,站在门口的是青铜李商隐,一副苦苦思索的模样,用青铜雕刻而成的还有王维、陈子昂、陆游、辛弃疾、李清照、黄庭坚、白居易,另外还有汉白玉的李白,乌木的陶渊明。这些人物雕得各有特色,基本上不用看名牌,就可以猜得出是哪位诗人,但唯一奇怪者,我却没能找到韦庄,按说,我们今天能够看到杜甫草堂,跟韦庄有很大的关系。
洒脱的李白
屈原乌木雕
关于韦庄跟杜甫草堂的关系,其弟韦霭在《浣花集序》中说过这样一段话:“辛酉春,应聘为西蜀奏记,明年浣花溪寻得杜工部旧址,虽芜没已久,而柱砥犹存。因命芟夷茅为一室,盖欲思其人而成其处,非敢广其基构耳。”由此可知风荷怨,韦庄的确重新修建了杜甫草堂,而对于他的这个贡献,后世却未曾忘记。聂作平在《成都滋味,花重锦官城》一书中说:“第一个在草堂原址重建茅屋以资纪念的人叫韦庄,晚唐五代著名词人,曾出任前蜀宰相级别的要职。韦庄找寻草堂是在902年,这时距老杜辞世已经132年了昌茜。”
王维的手被摸亮了,看来人们都想沾他的仙气
由这段话可证,韦庄被后世视之为第一位重建杜甫草堂的人。可见韦庄跟杜甫草堂有着重要的关系,而他的这个贡献,至今仍被成都人所称道。2015年10月11日的《成都日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草堂成文学圣地,韦庄贡献大》,这篇文章是对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王飞先生的采访,而此文的第一个副题就是“诗人韦庄,修葺保护草堂第一人”稀世奇缘,我将该采访的第一个段落抄录如下:
陆游:人家骑马我骑驴
继续发愁的李商隐
“第一个修葺保护草堂的人是韦庄,你答对了吗?”见到记者,王飞就饶有兴致地讲述起韦庄与草堂的故事。王飞解释说,公元765年,杜甫离开草堂后,草堂渐渐荒芜。公元901年,对杜甫充满崇敬的大诗人韦庄,应西川节度使王建邀请,来成都做西蜀奏记。第二年,韦庄沿着浣花溪寻得草堂旧址,而他看到的却是“台荒绝四邻”景象。韦庄一时悲从中来,决定在“砥柱犹存”的旧址“诛茅重做草堂”,以纪念杜甫这位前辈先贤。王飞道,据元代辛文房所撰的《唐才子传》记载,韦庄不仅“诛茅重做草堂”,而且还在草堂居住。韦庄重修的这间草堂保存了近170年,但韦庄“思其人而成其处”的作为,给后世树立了榜样,后人争相仿效,使人们“万古只应留旧宅”的愿望得以实现。正是因为韦庄,成都杜甫草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方圣地。
这个辛弃疾五点都不霸气
李清照
由这段话可知,韦庄不但重新修复了杜甫草堂,并且还居住在这里,如此说来,杜甫草堂不但是杜甫的故居,也同样是韦庄的故居,但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在杜甫草堂内看不到任何与之有关的介绍呢?看来,是我未曾留意更多的细节,我决定继续在里面寻找下去。
不断有游客围此拍照
陶醉
终于等来了清静
杜甫草堂中的景点基本上以杜甫诗句来命名,并在景点处以各种形式将诗句写出来。来到花径时,门后的影壁上有“草堂”二字,许多人在这里拍照,我等了一会,镜头里一直都是人头,于是放弃拍照,沿着小径向里走去。有一对中年闺密一直走在我的前面,大概因为都在拍照的缘故,前行的速度差不多,于是她们频繁的出现在我的镜头里,以各种不同的姿势摆拍。这里我要向杜甫保证,我绝对不是有意的偷拍她们,而是她们实在太喜欢拍照了,每到一个景点,两人轮换着摆出各种姿势,我不得不将她们一并收入镜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里只提到了杜甫,未提及韦庄
因杜甫曾经写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故景区内还专门搭建了一间茅屋,并在茅屋前将诗句刻在石头上赵少康,又立有石刻杜甫像。整个景区中,不少地方都立有杜甫像,这些雕像或是传统,或是现代,姿态各异,但似乎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让人想起网络上一度流行的漫画,“杜甫很忙”。
浣花祠入口
浣花夫人像
杜甫草堂面积较大,虽然我是第二次来此寻访四百击,却依然有不少新发现,唯一的遗憾是我始终未能看到跟韦庄有关的遗迹,也未曾看到相关的介绍文字。既然该馆的副馆长都特别强调此馆与韦庄的关系,我觉得这里面一定有相应的介绍,只是我运气不佳,未曾找到罢了。既然如此,这也算是给我留下了第三次寻访的由头。看来下次要改变我的恶习,一定要动用当地的朋友们了。
草堂门前的浣花溪
沿着寻访路线原路走出,又走到了“草堂”二字前,终于赶上了没有游客的清静,看来只要有耐心,总能实现预想的目标,走出草堂,门口有着一条不大的小河,河上一道小桥,原来这就是浣花溪,当年的浣花溪应该比今日所见要清澈许多,也宽阔许多吧。当年韦庄也一定很喜欢此溪,否则的话,后世就不会把他的词集称之为《浣花集》,仅凭这个名字菠萝蜜的吃法,就足以证明,韦庄跟这里有着密切的关系。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26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