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08

【视野】“互联网+公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番禺区社联会 傅源,美国耶鲁大学硕士,自小与书结缘,并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次偶??


【视野】“互联网+公益”化学反应是如何发生的-番禺区社联会

傅源,美国耶鲁大学硕士,自小与书结缘,并坚定地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一个名为“蒲公英乡村图书馆”项目。
这是一个很传统的公益项目,由爱心传递慈善基金会从2008年夏天开始发起,提倡用专业精神和乡村的老师、孩子们一起创建最好的“乡村图书馆”秀套网,至今已持续近十年,在全国建立了近100座“蒲公英乡村图书馆”。
但傅源觉得这还不够有趣,公益项目可以借助互联网“翅膀”变得更加“走心”。2016年9月,她发起“一起捐”活动,通过朋友圈的转发来邀请好友加入。短短几天陈龙象,“一起捐”的筹款数字就跳到了五位数,再加上腾讯公益1:1配捐,筹款相应翻倍,意味着更多孩子可以看到更多的书籍。
“互联网+公益”时代,到底加上了什么? 公益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实现公益的方式:一个有创意的公益想法“破壳而出”,用科技的手段来加以实现,用“走心”的方式来广而告之———这是一道化学反应方程式。如果我们在公益中加入一些想象力,加入一些技术支持,结果可能充满惊喜。
无穷创意是公益的起点
先提一个问题———与书有关的公益活动是什么? 绝大部分用户都会本能地做出回答:捐书或者捐钱买书。
再换个问题———能用哪些好玩的方式来激发人们捐书的意愿?
答案变得多元。傅源的创意是借助“社交网络+企业配捐”模式,这种方式能够最快速且最低成本地将公益理念扩散出去,有效地提升公益效率,冯天魁是最常见的“互联网+公益”模式。
也有人想到了电子书的创意,传统书籍在实现公益的过程中,人力物力耗费巨大。那么通过电子书“捐书”是否可持续? 就在几天前,中国扶贫基金会与亚马逊中国联合宣布开放“书路计划”,社会组织、企业与个人都能够通过基金会向偏远地区的小学捐建Kindle电子图书馆,而企业则负责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并促成优秀儿童作品的电子化转变。
还有更有趣的创意。比如说,如果找你录一个故事,用“声音众筹”方式为盲人读书,你是否更有兴趣?微信上就有这样一个名为“为盲胞读书”的公众号,号召用户通过微信语音花一分钟朗读一段文字,系统将收集所有语音文件,通过技术分析,最后合成温暖的有声书,用万亿网友的声音帮助更多人“看见”。
回到问题本身,前后两个问题中,公益的本质没有改变,都是捐书。但是借助互联网,实现公益的方式变得多姿多彩,它不再是二维的、点对点的公益连接,可能是多维的、互动的感知。而如果把这个问题中的关键词“书”,变成环保、献血等任何公益关键词,无穷的想象力赋予了公益本身更多的惊喜。
用技术解决公益创意
当一个公益创意被设想出来,立刻会碰到一个问题———如何用科技手段实现创意。
以上述“声音众筹”为例,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中国每天新书上架数量是700本,但是盲人阅读的数量是0,微信现有7亿用户医道通天,如果每个用户捐献1分钟裸族的新娘,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语音库。
从技术基础来讲,这是一个利用微信语音技术为盲人朗读书籍的公益项目,但是操作起来仍要面对很多挑战———每个人朗读故事的音调、语速、语调都不同,此外可能还有背景杂音。而且既然有几亿人来讲故事,故事是否重复、如何筛选、又如何过滤不健康的内容,都需要后期处理傲世炎神。腾讯微信TVD项目经理梅舰透露,在具体打磨创意过程中,声音捐献项目的工程师们在后台做了很多复杂的技术尝试,包括先进行书文本切分大仔恋,然后交由用户录音,再通过算法对用户录制的音频进行分析筛选,建立声学模型等等,才有了后来巨大的音频库。
今年春节起,阿里云的官网挂上了一张“全国空气质量可视化动态图”,首次用一张大数据图再现了春节全国空气质量,并得到了一些连气象局都“大跌眼镜”的数据。
这张公益动态图的创意起源很简单。创建者游衍回老家过年,连戴了10天口罩让这位“90后”忍无可忍:“当时我忽然就有一个灵感,让空气质量变得可视化和数据化,让历史数据更有价值。”
创意如天马行空双面情人,这是不少关注大气污染的公益组织想得到但做不到的事,执行起来需要技术支撑。游衍本是阿里云数据团队的一个程序员,(下图) 他从一个名为青悦开放环境数据中心的网站下载了今年1月1日至2月 2日的全国1497个监测点的数据腹痛病美男吧,先将数据处理成可用状态,然后根据这些已知的监测站点监测出的数据,推算其他任意空间位置的数据,实现DataV平台GIS地图可视化组件,映射对应的颜色得到最终的可视化图片。为此,他在春节期间码了一万多行代码。
公益与科技结合,展现了科技柔软、感性的一面贺国丰。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基金会发起人兼荣誉理事长陈一丹认为:“公益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科技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两者应该不断融合。技术本身是没有价值观的,互联网公益其实是发现了互联网最好的一面。科技力代表人类最聪明的那一部分,而公益心则代表人类最善良的那一部分。”
需把募捐者当作消费者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教授金立印曾经分享过一个案例:某慈善组织搞了一个保护大熊猫的捐赠活动,用了两个不同版本的募捐信息。第一个版本询问人们为了保护1、2、3、4只大熊猫,愿意分别捐多少钱;第二个版本上面呈现了这几只熊猫的图片,然后问人们愿意分别捐多少钱。结果显示,人们看到图片后捐钱的意愿更强烈了。
“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称作‘感性决策之路’,另一个可以叫作‘理性决策之路’,改变信息输入方式可能会改变人们的决策。”金立印这样解释。这个与心理学有关的营销策略,主要运用在商业领域,但是反过来看,在公益领域也有很多启示。
“互联网公益发展到今天,不应该简单地停留在募款、展示项目、宣传机构的层面。如何顺势而为、超越自我、达成共识、跨界合作,需要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百度基金会秘书长郭力认为,不妨从理念上先把传播信息升级为提供服务。
郭力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跟别人介绍说,‘我有个公益项目,方案是这样,预算是那样,你能不能支持下?’不如换一种方法,拿一张孩子的照片给他看,直接问‘看这个孩子可爱吧,可惜他没学上,要不要捐10元帮帮他?’之后随时给对方反馈孩子的成长情况。”
事实上,走进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极其丰富,很多创意已经开始将募捐者作为消费者看待。“蚂蚁森林”为募捐者提供种树的体验,“WE救助”甚至开始关注募捐者的权益维护等,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音乐奇侠,让募捐者觉得“走心”,愿意在互联网服务的各种场景中唤醒自己的善意。
郭力认为,对公众来说,公益机构从信息、服务出发,最终提供的可能是一种体验:“有想法参与或支持公益的人,就要让他有消费者的舒适体验,别等他在任何一个环节上过多地考虑甚至为难白鹇鸡。”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规范行为
反映诉求
提供服务
宗旨
社联发布
打造并维护全心全意为社会组织服务的“家“,搭建并牢筑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信任、沟通和合作的“桥”,擦亮面向全社会,让社会认知、了解社会组织的“窗”。
番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您!
本公号长期征收稿件投稿邮箱:pyqslh@126.com
联系电话:020-84643696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365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