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LNG接收站开放“破冰”:独家解构中海油新商业模式-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在此之前,LNG接收站的开放一直存在理论中,监管一直讨论,企业也一直在尝试,但始终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对于新事物的一贯谨慎,更重要的是长期困扰三桶油的历史遗留问题——高价长协。距离第一船LNG接收站开放窗口期的到岸交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在此之前,LNG接收站的开放一直存在理论中,监管一直讨论,企业也一直在尝试,但始终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对于新
【视频】LNG接收站开放“破冰”:独家解构中海油新商业模式-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CFIC导读:
在此之前,LNG接收站的开放一直存在理论中,监管一直讨论,企业也一直在尝试,但始终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对于新事物的一贯谨慎,更重要的是长期困扰三桶油的历史遗留问题——高价长协。
距离第一船LNG接收站开放窗口期的到岸交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在此之前,LNG接收站的开放一直存在理论中,监管一直讨论,企业也一直在尝试,但始终没有拿出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企业对于新事物的一贯谨慎,更重要的是长期困扰三桶油的历史遗留问题——高价长协。
所谓的高价长协,就是指在过去三桶油投建LNG接收站的过程中,和海外资源方签署的、照付不议的LNG长期供应协议,长度在十五到二十年不等。彼时,因国际油价处于高位,签订的长协合同在现在看来,价格相对较高。
所以,决定接收站能否顺利开放的条件,就在于长协问题是否到了可以解决的时机,剩下的,就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开放模式,让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企业都能够接受,还可以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从整个中国油气产业的发展史上,都很难找到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平共享某种油气基础设施。更多时候,油气基础设施是垄断在控制方手中,仅有的一些开放试点,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
因此,中海油此次的开放,显得尤为不同:得到了公司内部的全力支持、监管层的认可和市场的积极反响。也是因此,本报记者在近日独家专访了中海油方面负责LNG接收站开放模式设计的高层人士,了解这一模式背后的商业逻辑。四年政策铺垫
LNG接收站的开放,从监管层和政策的角度看,已经准备了超过4年。
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办法》、《关于做好油气监管相关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这些政策要求企业公开旗下油气管网设施总体情况、运营情况、运营价格、输送能力和剩余能力等信息,为接收站的开放埋下伏笔。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推进市场多元化竞争。
2016年9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天然气设施运营企业在指定的媒体平台上主动公开公平开放相关信息;同时特别针对接收站窗口期的开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7年,5月出台《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改革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提升公平服务能力;6月《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卢维斯定理,明确要求推进LNG接收站开放的试点。
2018年,《关于加快初期设施建设和完善初期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为LNG接收站第三方开放提供辅助政策支持;8月份,《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从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LNG接收站公平开放的制度障碍已经基本扫除。”中海油方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尤其是从2017到2018年,许多政策释放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接收站必须要开放。”
为了满足国家对于接收站公平开放的政治要求,中海油方面告诉记者,这也是他们进行新模式探索的第一动力。不仅是中海油,在长达4年的政策准备期间,所有中国的能源公司,都在寻找可以接受的接收站开放方案。
以中石油旗下某接收站为例,记者了解到去年该接收站曾帮助一家民营企业接收了一整船LNG,但是从最后的运营效果看,无论是该民营企业,还是中石油,对结果都不满意。
“我们研究这个事情也很久了,一开始公司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担心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但最终还是统一认识,要把这事推下去。”中海油方面表示。平台化服务模式
在中海油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合作下,推出了LNG窗口期交易的新运营模式——进口LNG窗口一站通商务模式。
具体来说,一站通产品是海油通过大盘运作实现的经营模式创新,通过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利用窗口期,委托接收站代加工,实现中标方对接收站的使用。
从整个接收站工作的流程链条来看,上游方面,客户可以自行在国际市场上联系资源采购,或者委托海油进行代采,之后由资源方将天然气卖给海油,海油方面负责报关、报检,以及后续的运输船、接收站的匹配。
实际操作层面,国际的天然气贸易,极度依赖信用体系,对于中国很多之前没有进入到这一体系的企业而言,在国际上找到合适价格的气源是非常困难的,中海油能够提供国际贸易体系中普通民营企业不具备的信用背书。
到岸后,海油提供了“一地卸货,多地提货”的服务,即客户购买的LNG在一个接收站完全卸货,然后客户可以自行选择全国范围内海油不同的接收站进行提货。值得注意的是,双方协定了南北方不同区域的接收站提货比例(55:45),以便在不同区域进行市场开拓和销售。
上述第一宗窗口期的交易凹有几画,就是选择了天津、浙江、粤东、莆田和珠海五个接收站进行提货。提货周期是45天,可以在船到岸之前,就安排客户进行提货。既可以选择气态提货,也可以选择液态提货。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规定的0.265元/方的服务费,是不包括接收站气化加工在内的服务价格,包括报关报检、协调资源、多地调配在内的服务。真正的窗口期使用费和加工费,需要以0.3元/方的价格向接收站支付。
付款方式而言,客户可以选择分期滚动预付款的方式,降低了整船进口的资金压力,使资金的周转更灵活也更高效。
“基于中海油在全国范围内9个接收站的布局,以及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商的地位,我们能够提供更周到和更全方位的服务。”中海油方面表示,“同时,在经过商议后,客户也可以接受未来共担长协,共享现货的模式实现双赢。”甩掉长协“包袱”
实际上,无论是中海油,还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在过去接收站的过程中,都签订了大量的相对高价的长期天然气供给协议,这不仅是这些企业的历史包袱,也是整个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历史包袱。
也是因此,在开放接收站的道路上,几乎所有企业都如履薄冰,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损失,更意味着保供任务很有可能无法完成,为整个天然气市场的供给带来负面影响。
“接收站的利用,实际上弹性是非常大的,一个设计能力300万吨一年的接收站,因周转率的不同,实际处理能力从几十万吨到600万吨之间不等。”中海油方面表示,“我们之前对于接收站开放的顾虑,就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是指一旦接收站开放,相对低价的现货资源,会立刻影响该接收站周边的LNG价格,进一步影响高价长协气的消纳。而一旦长协气的消纳出现问题,接收站的周转率很可能受到影响。
“一个储罐一旦憋住了,影响了整个接收站的周转,后续的长协消纳,周边的天然气供应,都有可能出问题。龙套王”中海油方面告诉记者,“所以,最开始研究接收站开放,公司内部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就集中在长协问题怎么解决。”
后来,经过几轮的研究和讨论,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中海油方面认为,目前已经到了通过市场化手段同时解决长协问题与接收站开放的时候。
首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出现,给了窗口期开放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平台,任何企业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接收站服务的信息,第三方的出现,让交易双方对彼此的安全感都有大幅提升。
第二,在于近几年来,天然气市场的蓬勃发展,使LNG在总体能源供给大盘中的比例显著提高。今年前8个月,中国天然气进口量为789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8.6%。nba季后赛对阵表其中LNG进口量约3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7.5%,约占天然气总进口量一半。LNG俨然有挑战管道气,成为中国主体天然气来源的趋势。
第三,有利可图的市场,让越来越多的资本愿意投入,原本在这个市场中的参与方,也希望通过接收站的开放,扩张自己的产业链条,向更上游的资源提供方探索。
第四,长期在LNG市场的耕耘,让中海油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LNG接收站运营方,也成为全球第二大的LNG进口商,已经获得的竞争优势,足以提供有利的条件,吸引第三方参与到LNG的产业链中来。
“过去看,可能每年LNG的消费量,都不一定能超过全部长协的气量,但是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中海油方面表示,“对于三桶油来说未来尘世,长协是历史遗留问题,而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长协已经算不上问题了。”
通过接收站的开放,吸引第三方进入,中海油提供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张铁生,让双方在这一价格的基础上,共同承担长协带来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一旦接收站开放的大门打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窗口期进入拍卖。在这种背景下,中海油方面的预计,是有望未来两到三年内,彻底解决长协带来的麻烦。
对于中海油来说,这其实是牺牲了未来可能获取的市场垄断优势,来换取现阶段更高的行业繁荣度。同时,未来的发展前景是非常乐观的,LNG从便捷性和经济性等角度考虑,具备和管道气的竞争之力,带动整个行业的繁荣,才能让LNG运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更有潜力。
从市场反应来看,多个天然气第三方参与商对这一理念表示理解和支持,不过也有相关方向记者表示,这一商业模式,其实还有很多可供完善的空间铁翼鹰扬。商业模式优化
“今年入冬之后,国内LNG的价格波动和去年几乎完全相反,并没有出现暴涨,甚至近期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胜通能源董事长张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同时,在采购到交割时间内,汇率方面也有一些变化,导致最终价格明显承压。”
尽管从市场开拓方面看,胜通能源方面坦承“有很大压力”,但对于明年继续参与接收站窗口期拍卖而言,张伟还是表示了很大的兴趣。
“我们公司,在特定区域有很强的实力,但是从整个产业链上来看,除了运输、国内贸易之外,终端的开发、国际贸易等等,都是有盈利点的。”张伟说,“从这些方面来看,接收站的开放,能够让我们从一个区域性、产业链比较下游的公司,进一步扩张业务范围,向全产业链延伸,对我们是好事。”
除了对自己公司的定位之外,对于中海油服务的满意,也让张伟对后续的业务扩张,有了更充足的信心。“我们只需要买货,其他的都不用操心,就像过去从接收站提货一样方便。”他说。
他意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次交易结束之后,胜通能源这家之前在山东地区耕耘的天然气公司,也开始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声誉。“很多资源方开始主动找我们了,以后在国际上进行开拓,也有了信用的基础。”他说。
而对于中海油而言,在近期繁忙的冬季保供工作结束之后,或许有时间进行总结,并在明年对这一商业模进行更多的调整。
不过,从目前几家民营企业的反应来看,这种商业模式确有进步的空间。首先,是金融产品可以更多地介入,以套期保值为主要方式,帮助客户提前锁定天然气价格,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成本增加黄一芝。
其次,基础设施开放可以提供更多和更灵活的选择。目前,提货周期45天,提前15天可以提货骑士与商人,未来或可以延长这一期限;此外,提货地点在南北方的比例,也可以适度进行更灵活的调整。
此外,未来的接收站开放,势必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如何提供更灵活的采购方式,让更多企业可以参与到上游资源的贸易和下游终端的开发中,也是摆在中海油面前的一个问题。
“我们其实希望,整个LNG产业能够获得更繁荣的发展,也希望公平公正公开开放接收站,得到更多市场主体的理解。”中海油方面表示,“我们也会继续探索改进,未来推出更多的开放窗口期李宝敏。”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綦宇
延伸
阅读一我国首船LNG罐式集装箱大规模“南气北运”试水成功
11月13日,搭载着65个液化天然气(下称LNG)罐式集装箱(下称罐箱)的“乐从号”在辽宁锦州港完成卸载,此举标志着我国第一次大规模LNG罐箱多式联运试点工作圆满成功,这为我国创新LNG运输方式、解决南方地区LNG接收站冬季富裕产能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为今冬明春北方天然气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我国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天然气输配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抵达辽宁锦州港
在辽宁锦州港卸载
为推进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保障供气安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交通部联合批准中国海油开展国内首次大规模LNG罐箱运输试点项目,利用LNG罐箱将中国海油海南LNG接收站的富裕产能释放到冬季天然气需求旺盛的北方地区。11月4日,满载130个LNG罐箱的“乐从”号从海南洋浦港启航,拉开了国内乃至国际上首次大规模利用罐箱运输LNG的序幕。
在海南洋浦港装船出发
经过7天2000多海里的航行,11月10日“乐从”号首站抵达山东龙口港,完成了65个罐箱的卸载,后续经过近2天的航行,今日抵达锦州港完成剩余65个罐箱的卸载。
到达龙口港
在山东龙口港卸载
在13日上午举行的“我国首船LNG罐箱试装试运工作总结研讨会”上,与会的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辽宁省发改委、锦州市政府、中国船级社等国家部委和政府部门以及中国天然气、中集安瑞科、锦州港等相关企业对本次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推动国内LNG罐箱运输相关政策的出台,推进LNG罐箱运输规模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据悉,随着国家蓝天计划的推进以及北方冬季清洁取暖政策的实施,我国天然气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液化天然气(进口LNG)也由传统的调峰气源地位上升为主力气源之一,2017年进口LNG达到3800万吨,2018年有望突破5000万吨,同比增长超过30%。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表示,LNG罐箱“宜储宜运”,灵活性强。本次试点运输的130个LNG罐箱整体气化能力达325万立方米,可满足我国北方百万居民冬季用气高峰期一天的生活取暖用气。首船LNG罐箱在冬季供暖期来临之际运抵成功,是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的又一项新举措,开创了天然气运输新模式,为打通“南气北运”海上通道,构造海上移动的天然气运输大动脉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LNG罐箱经过专业机构的多次测试,整体结构牢固、安全可靠。本次试点中,中国海油联合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为每个罐箱安装了北斗定位器及罐内液位感应器,确保罐箱在陆地堆场、码头装卸、海上运输等任何场所都能被实时监控,大幅提高整个运输环节的安全性。同时,这种新型LNG罐箱运输方式适用范围广、调配适应能力强,可以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等多个运输领域,实现接收站与用户“门到门”供应。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文来表示,本次首船LNG罐箱运输成功实践迈出了LNG罐箱多式联运大型系统性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本次试点成功后,中国海油将继续推进LNG罐箱运输方式进入内河流域,为下一步气化长江、气化京杭运河奠定基础。中国海油作为国内LNG领军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按照国家要求持续创新亿秀网,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规范、建立行业标准贡献海油力量,为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延伸
阅读二我国LNG罐箱大规模多式联运迎来“破冰之船”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供图
11月4日,记者从中国海油气电集团(以下简称“气电集团”)获悉,一艘搭载130个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罐式集装箱船顺利从海南洋浦港起航北上,目的地为山东龙口港和辽宁锦州港。此举是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交通运输部三部委联合批准中国海油创新LNG运输方式的试点项目,是我国首次利用LNG罐箱将海南接收站富余产能大规模运往北方地区的有益尝试,对满足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用气需求,保障供气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的进口LNG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进入冬季后费蒙特,北方地区出现较大天然气缺口,现有管道运输与液态槽车运输模式不能完全释放南方地区接收站富余产能,需要持续创新天然气输送模式,进一步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LNG罐箱“宜储宜运”,灵活性强,本次试点将130个LNG罐箱通过船运的方式从南方具有富余产能的LNG接收站大规模运送到北方,单罐气化能力可达2.5万方,可供北方乡村500户家庭冬季取暖高峰期使用5天。本次在冬季供暖期来临之前试航成功,是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的又一项新举措。一旦这种新型运输方式规模化、商业化,将在中国沿海形成一条移动的海上天然气输送大动脉,成为传统陆地管道、槽车运送模式的有效补充,对LNG的产业发展意义深远。
据了解,这种新型LNG罐箱运输方式适用范围广、调配适应能力强,可以扩展到铁路、公路、水路等多个运输领域,实现接收站与终端用户“门对门”的气源供应,为中小批量的LNG进口贸易业务开辟灵活的交收模式江艺平。安全性方面,LNG 罐式集装箱经过专业机构的多次测试,整体结构牢固、可靠,罐内液体在90天内不会有任何的挥发,可有效降低传统运输风险。
气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文来表示,中国海油作为国内LNG领军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按照国家要求持续创新,加快中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做出贡献。本次试点成功后,中国海油将继续推进LNG罐箱运输方式进入内河流域,为下一步气化长江、气化京杭运河奠定基础。
本次试点由气电集团联合国投洋浦港、龙口港、锦州港、中远海特、中国天然气以及海口海沣物流等共同参与,将为国内LNG罐箱运输进一步出台相关规范提供实践支撑,为日后内河流域大规模LNG罐箱运输及供气提供模式借鉴。
本文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记者:王海军、陈碧琪
延伸
阅读三“破冰之船”到港!进口LNG接收站窗口期市场化运作迈出第一步
10月24日上午,满载6.15万吨LNG的“Gaslog Singapore”号LNG船顺利抵达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预计将于25日完成卸载。此次进口LNG船货的成功交接,意味着我国进口LNG窗口一站通首期试点产品进入了船货交割阶段,标志着我国LNG接收站首次实现以公开竞价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向第三方公平开放。
中海油粤东LNG接收站
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是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共同推出的国内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期产品。该产品的首期试点于9月20日在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交易,由振华石油和胜通能源组成的联合体通过公开竞价购得。
粤东LNG接收站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一期设计规模200万吨/年,于2017年5月正式投产,是中海油在广东省继深圳大鹏、珠海金湾之后投产的第三座LNG接收站。此次到港的LNG船货来自澳大利亚,是振华石油和胜通能源在国际LNG市场上对国际卖家多方比较,并经过多轮谈判购得。
来自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南方监管局,气电集团、交易中心、振华石油、胜通能源、博臣能源及中国石油大学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现场共同见证了该船的到港接卸。
首船LNG到港当天,中海油和交易中心在粤东LNG接收站就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建设和接收站公平开放等问题举行了研讨。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向海平、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副局长郑毅、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等受邀出席会议,并对当前和未来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给出了积极建议。
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的平稳落地,标志着我国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此举顺应了国家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的趋势,既有利于促进油气市场多元竞争,推动形成更为合理的社会用能价格,又有利于提升油气资源接续保障能力和集约输送能力,促进我国油气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天然气市场专家刘毅军对记者表示,这是我国进口LNG市场改革创新之路上的破冰之船,为国内基础设施有序开放提供了试点经验。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是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具体路径的有益探索。
振华石油总经理王粤涛表示,在此次的气源采购谈判中,国际供应商第一次真正了解了国内LNG槽车分销市场,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对采购价格进行了优惠。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的推出,使得LNG 国内外联动的现货贸易成为可能,由此带来的价格发现作用将帮助国际供应商更理性地制定价格策略,实现供需双方互利共赢。现在看来,中海油LNG窗口一站通产品的两次竞拍成功,对拉低LNG进口到岸价起到了显著效果,开始为东北亚LNG市场的价格发现发挥积极作用。
胜通能源董事长张伟表示,LNG接收站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建设,中海油的开放之举,让更多行业内的企业试水上游的梦想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中海油LNG接收站持续向第三方公平开放,不仅有利于盘活接收站资产、提升使用效率,同时也能促进市场交易主体多元化发展,使下游客户切实享受到窗口期开放带来的收益。
气电集团副总经理金淑萍表示,中海油推动LNG接收站向第三方公平开放,既是更好地服务社会、回应各方关切的现实需要,也是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的重要举措。本次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市场的热烈响应。中海油将在总结本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创新,后期产品将实现“多点卸货、多点提气”、延长提气周期等改进,更好地回应客户关切和满足客户要求苦力泥鳅,促使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到天然气产业中来,让上下游企业都能接触到市场的真实价格,从而有力推进我国天然气市场化进程,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
交易中心董事长叶国标表示,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践行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有利于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又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天然气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这一创新,对交易中心和中海油来讲,迈出了“一小步”,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来讲,迈出的也许是“一大步”。
他表示,未来交易中心将携手中海油及其他上游企业陈威翰,不断提升创新力度、服务深度、辐射广度,着力打造开放、服务、共享、共赢的多功能、专业化交易平台,着力构建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易平台,服务好国家能源战略,服务好能源市场化改革,服务好市场和上下游企业。
据了解,进口LNG窗口一站通第二期试点已经完成线上交易环节,第三期试点正在紧密筹备之中。中海油将继续与交易中心深度合作,不断完善推出更加符合客户需要的进口LNG窗口一站通产品,朝着标准化、常态化、规模化发展。未来十年,中海油计划投资千亿元规模,持续完善沿海接收站和相关管线布局,进一步助力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公平开放、互联互通。
本文来源:新华社
本文作者:王海军
延伸
阅读四“南气北上”冬季保供,资源共享线上交易
记者从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了解到,在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指导下,交易中心自11月1日开始,联合中海石油气电集团(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开展冬季保供“南气北上”线上交易。这是中海油与中石油首次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将中海油沿海LNG资源通过中石油管道代输直达北方用户,对于落实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此次交易采用挂牌交易模式,气源为中海油进口LNG,将由气电集团通过沿海LNG接收站气化后输送至中石油天然气管网,由中石油在约定的分输站交付给合同指定用户。供气时间从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3月15日,共计121天,提气范围覆盖河北、山东、河南、山西等四省。
国家发改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8.2%。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近期表示,今年已落实全年天然气供应资源量超过去年消费量250亿立方米,重点增供京津冀及周边和汾渭平原地区。
据交易中心介绍,此次交易将在11月1日至7日进行,预计将有30多家市场用户参与交易,提气点覆盖41处分输站场,日供应量最高可达1000万立方米,总成交量预计约10亿立方米。
气电集团贸易分公司总经理张荣旺表示,去年冬季中海油与中石油在南北气源互保方面积极合作,采取中海油直接将LNG气化销售给中石油参与北方保供的方式,对缓解北方供气缺口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首次通过中石油代输实现“南气北上”,首次通过交易中心平台实现供气方与用户的全流程在线对接,是天然气上游企业在多年保供经验基础上的又一次重要创新。同时,此次中海油通过交易中心第三方交易平台闵京勋,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销售,不仅加速了合同的签订,也为交易双方的后续履约提供了保障。
据了解,除此次合作外,为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中海油今年冬季还计划向中石油开放深圳迭福接收站部分窗口期,采取中石油自行引进资源、中海油代加工的模式开展合作,预计日供应量达到1400万立方米。
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分公司表示,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中石油开展了多项互联互通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和调运系统改造,“南气北上”工程的顺利开展为我国北方地区的冬季保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汪志新表示,此次交易是中石油、中海油、交易中心积极落实冬季北方地区天然气保供资源的合作典范,是交易中心承接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工作中又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下一步,交易中心还将积极联系上下游客户孟兰节 ,挖掘市场需求,为保障冬季天然气稳定供应、降低企业用气成本作出应有贡献。
本文来源:新华社
记者:郑彬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17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