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懂事“瞬间,就是伤心时刻,你还想要懂事宝宝吗?-育儿宝典 余超颖大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说“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学会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是一种好孩子必备的技能。《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而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懂事,往往就是与“委屈”和“不快乐”的经历联系起来的。01宝宝今天身体不舒服,妈妈
余超颖”懂事“瞬间,就是伤心时刻,你还想要懂事宝宝吗?-育儿宝典
余超颖
大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说“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学会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是一种好孩子必备的技能。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
而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懂事,往往就是与“委屈”和“不快乐”的经历联系起来的。
01
宝宝今天身体不舒服,妈妈从医院出来带他去商场玩。
到了商场,要喝奶茶要吃汉堡要买玩具要去玩跳跳床。妈妈一边答应着好好,忍受他的臭脾气,一边做他的垃圾鱼把他浪费的食物吃掉。
旁边的外婆在一边看得火冒三丈,直骂妈妈惯坏了孩子,说孩子不懂事,妈妈不称职。
这位妈妈说在自己童年时特别少的对父母提要求,也基本不说她想要什么。她妈妈现在还常夸她小时候懂事,不会因为要东西在商店里哭着不走,说了不能买她就乖乖走掉不提第二次,把她当好孩子的表率。
但其实,外婆记忆里妈妈懂事的瞬间,都是这位妈妈最委屈,最不开心的瞬间,这位妈妈并不是真的不想要,只是不敢要。
02
还记得小时候的暑假,周末,经常被爸爸丢到老家田里去劳动,晒成小黑煤球,牢记粒粒皆辛苦。
所以小时候她就知道,如果她要求得到了某件东西,会有一连串的负担、承诺要背负,爸妈不会痛痛快快满足她的。
在父母忆苦教育、有附加条件的给予下,她还很自觉地劝自己说:爸妈让我吃饱穿暖有书读就该感激涕零有所回报了,一定不能再去要求更多。
这种教育,让匮乏感、愧疚感伴随多年,一直生活在焦虑和自卑中,不相信有人会无条件选择爱她,过得特别不开心。
03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依旧在延续这种“匮乏”教育,在“爱孩子“这件事情上制造各种各样的界限规则,跟孩子较劲儿。
怕给多了孩子会贪得无厌,怕拥抱多了孩子会不自立,把“惯坏了”当成万金油,无论孩子出了什么状况,都往上一贴。
但不会有被爱坏的孩子,每一个攻击行为背后,都是对爱的强烈渴望。及时的回应和温暖的大抱抱才能化解他的攻击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被爱,让情绪得到平复。
心理学家说: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方法就是使他们愉快。但这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年人在让孩子愉快这一点上,却显得出奇地吝啬。
孩子特别易于满足,及时满足回应他们,会让他对物质不再执念,也更愿意分享,有更高层次的追求。
长期生活在匮乏感中的孩子,他们习惯接受了“延迟满足”的程式,主动内化“不提要求”的模式,表面上是懂事识大体,实际上却特别缺乏安全感,敏感又胆小。
习惯了“延迟满足”的程式,在升职加薪、事业成功这些事情上,也会不自觉地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延迟成功、喜悦的到来。
04
《我的前半生》里,玲玲的儿子佳清,乖巧的他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成熟,特别会察言观色,擅长读懂大人的心思。
很想去找爸爸,由于妈妈不开心就主动说不去了;不想接受陈俊生,反对的方式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而不敢大声说出来;周末想留在家里,不想分享自己玩具给平儿,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同龄的平儿呢,相对起来没有那么懂事。他会不理解妈妈的气愤,执意要在奶奶家玩更久,会因为不愿意住新房子不顾妈妈的疲惫哭闹不止。
佳清不哭不闹地跟妈妈一起住进陈俊生的家里,很长时间还是把陈俊生爷爷奶奶当外人,受了委屈要等到妈妈回来才敢释放。
从内心里,佳清并没有接受这种变化,但他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就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把委屈咽下去。
结
情绪需要适度释放才能自然流动,哭闹和要求是孩子来证明自己被爱,试探父母边界的方法。
如果他的要求被及时满足,就会停止这种试探,得到我很好,我值得被爱得讯号;过于懂事的孩子,则自己掐灭了情绪流动的渠道,将不公平对待内外成“我不配”、“我只能”。
懂事的孩子,他们只是把委屈和难过埋了起来,内外成“是我不够好”,表面接受和乖巧,内心更多是愤怒和恐惧。
懂事是他们的保护自己的面具,讨好别人的工具,他们宁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让别人开心,不然就会愧疚不安。
如果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孩子只会说“懂事”的话、做“懂事”的事,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家长对孩子过于严苛,或过于忽视。
或者正应了教育专家说过的话:
人在该教育和照顾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理。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耀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会让孩子提早“懂事”,懂得照顾别人、感恩世界。
看起来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有时候有点“小自私”,偷偷做些“小坏事”。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让他们过早地学会人情世故。蔡康永说:父母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父母要他变成的人。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是让她承担更多的责任,孩子需要更多的情感呵护和精神照顾,当这些足够多了,孩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长大。”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