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 警惕日本诡道后遗症 刘俊杰 报告文学-北京文学 余超颖 点击上方北京文学关注我们哦!作者简介刘俊杰,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兴华文艺》主编,北京兴华鼎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剧、导演。1978年毕业于首师大中文系,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后调《中国教育报》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帝国阴谋一九三七》及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中篇小说集《岁月白皮书》等300多万字。有多篇作品获省部级奖,并参与《绿水河畔》等十余部电视电影的拍
余超颖∣ 警惕日本诡道后遗症 刘俊杰 报告文学-北京文学
余超颖 点击上方北京文学关注我们哦!
作者简介
刘俊杰,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兴华文艺》主编,北京兴华鼎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剧、导演。1978年毕业于首师大中文系,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学习,后调《中国教育报》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帝国阴谋一九三七》及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中篇小说集《岁月白皮书》等300多万字。有多篇作品获省部级奖,并参与《绿水河畔》等十余部电视电影的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帝国阴谋——一九三七》荣获2012年度中国作协重点剧目扶持项目,并获2013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首届“十佳电视剧本”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长篇红色经典《毛泽东与黄河》。30集电视剧《大河之情》、30集电视剧《非常柔情》入围北京市委宣传部、电视艺术家协会2014年度最佳剧本提名。2016年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兵部尚书——史可法铁血传奇》。
作者声音
创作谈
我为何哭泣——《警惕日本诡道后遗症》创作体会刘俊杰
回眸中国近现代发展的历史,最值得骄傲的重大事件之一,就是1945年8月,中国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同时也是二战期间东方主战场,取得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胜利。二战的胜利,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提振了中华民族信心。
百多年来的历史事件犹如电影画面,不时闪现在脑际:甲午战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哪一页历史,没有饱含中华民族备受欺凌的眼泪?
值得庆幸和自豪的是,我生在新社会,长在艳阳天,虽是粗茶淡饭,却也是伴随着祖国的发展,成为新中国的见证者和建设者,还成为了记者和作家。回首自己近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最值得自豪的就是自1980年始,至现在的37年来,一直致力中国抗战史、特别是卢沟桥事变的文学创作,矢志不渝,个中滋味,只有自知:北京这片英雄的土地,不仅是历史古都,还有着众多鲜为人知、为保卫这片热土,无数先贤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故事。
笔者自幼生长京南——永定河河畔的大兴县,距卢沟桥和南苑近在咫尺,父辈曾是抗日劲旅29军的老战士。牙牙学语时,就听父亲和村里的许多乡亲,在劳动之余,给我讲大刀队抗战的故事,他们还不时挽起袖子、裤腿,让我们这些孩子们查看他们当年与日军作战时留下的疤痕。耳濡目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78年,我由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回到家乡,在乡村中学教书之际,脑海里不时萦绕着昔日这片热土上抗日烽火的岁月,及北京各界人民团结御侮、保家卫国的战斗画面。不时产生创作的冲动,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身边29军华北抗战的有关资料,准备创作一部反映卢沟桥抗战的文学作品。
为此,工作之余和节假日,我开始查找有关线索,夏天冒着暑热,冬天顶着寒风,前往几十里之外的卢沟桥、宛平城、南苑、团河、廊坊、文史馆考察,并相继采访了当年29军著名抗日名将的家属和后裔,佟麟阁的儿子佟兵、赵登禹的女儿赵学芬、张自忠的女儿张廉云、何基沣的妻子宋晓菡、儿子等…… 他们得知我这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要创作反映卢沟桥抗战的文学作品,都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无论工作多忙,甚至卧病在床,也不推辞,热情接待我的来访,回答我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
随着采访的深入与占有资料的丰富,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与悲哀。多少个夜晚,面对孤灯,我苦苦思索,历史怎么了?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甲午战争”“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为什么轻易放弃美丽富饶的东三省?为什么签订“塘沽协定”“何梅协定”“ 秦土协定”?为什么华北会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为什么29军被誉为抗日的队伍,还要聘请日本人做顾问?为什么国民政府能够容许日军驻在文化古都北平城内的台基厂、战略要地丰台?为什么中国发生“西安事变”?为什么日本连续多位首相被杀、下台?为什么日本发生了“二二六事件”?“一二·九运动”为何受到镇压……?这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相互间有什么联系?我反复梳理,从国际形势如何看待东北的沦陷?从国内怎么看民族矛盾的升级?日军占领东北之后,为何还得陇望蜀,觊觎华北?华北成为他们囊中之物后,为何还要吞并全中国?满腹疑问,考量着我的思维。
那段时间,我像得了癔症,茶饭不思,整天沉浸在故纸堆的海量资料里。时而自言自语,时而默默叨叨,经常提一些常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搞得家人和同事啼笑皆非,大有他人皆浊我独清的感觉。而我知道,越是这种痛苦的探索,越是接近历史的真相。越是此刻,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稍有退缩,就会前功尽弃,这种创作的磨难,是思维陷进了历史的泥潭,在作自我反省的挣扎。
我不理解: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北洋舰队为何一败涂地?800人日军守备队,何以进攻驻有万人的北大营?卢沟桥事变前,日军华北中屯军几千人,为何敢于挑衅29军10万将士和呼唤和平的华北人民?驻军1771人的日军,在远离本土的北平,就敢于频频挑衅,把华北搞得动乱不安?逼迫握有华北军政大权的宋哲元将军寝食不安,假借省亲,远走他乡,躲避日军咄咄逼人的态势,这是为什么? 驻守丰台的日军,一个联队,就敢与29军叫板,经常举行以攻击卢沟桥为假想敌的实弹演习,还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制造“察东事件”“丰台事件”等一系列挑衅事件,他们的胆子来自哪里?国民政府怎么了?为什么缺钙,得了软骨病,那么惧怕日本军人?
多少个家人沉沉睡去的夜里,面对昔日北京这片热土蒙受的苦难与耻辱,我潸然泪下。我哭泣,我们的人民那么善良,却遭到非人的待遇;我哭泣,由于政府官员的无能,我们的士兵和人民,白白蒙受多少灾难和牺牲?
还有,从世界格局考虑,日本在入侵邻国朝鲜、中国后,为什么头脑发胀,在诺门坎挑战蒙苏联军?碰壁后,又凌厉之魂南下偷袭珍珠港,进攻南亚国家……思考着这些令人痛心、令人头疼的问题,考虑着这些灾难的根源,久久没有满意的答案。我紧绷的神经,在探索思考的痛苦中备受煎熬……
创作的出路在哪里?在这一桩桩、一件件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中,我怎么剥茧抽丝,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怎么确定时代精神,把握历史发展的经纬,实现创作的目的?
经过长达两三年的沉淀思索,我逐渐明白:文学首先是人学,还是让我们注目人物命运在时代大潮中的起伏,发现历史风云变幻中“这一个”不同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把握历史人物的成长,通过细节发掘,描写人物,塑造英雄群谱,创造历史实践的血脉关系,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以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为经,以历史人物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为纬,从而塑造出中华民族抵抗外侮历史上那些有血有肉、铮铮铁骨的热血男儿,展现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人物画廊……
历史的发展见证了这样的真理:诡道,得益于一时,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防范诡道后遗症,是今人和后人不可推卸的神圣职责。但愿人类记住历史,掌握破解诡道的科学手段。防患于未然,让历史的警钟长鸣,警示后人,防范历史悲剧重演,日本诡道他国侵略行径的再次发生。
报告文学
——纪念全民族抗战暨卢沟桥事变80周年
刘俊杰
今年是中华民族抗战暨卢沟桥事变80周年。20世纪前半叶的日本,犹如赌红眼的赌徒,疯狗一般,四下咬人。先是朝鲜,后是中国,获取巨大的战略利益后,更加刺激了日本财阀私欲的野心,私欲膨胀,剑指各国,待到德国在欧洲得手后,日本政府为了攫取战争利益,称霸世界,更是丧失理智,把矛头指向英美列强。虽然日本最终在二战中惨败,可时至今日还从未真正忏悔、反省过二战历史,以现任首相安倍为首的极右翼势力,甚至还念念不忘要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原因何在?
题记: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诡道也。
叩问青天:历史何以这样发展
公元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民刻骨铭记的国耻国难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战争魔鬼的黑手,由此伸向卢沟桥,并把全中国拖进战争的深渊。这一天,成为引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成为“全民族抗战暨卢沟桥事变”纪念日。白驹过隙,屈指算来,转眼间那苦难悲壮的一页,已然走过80个春秋。
八十载沧桑岁月,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华民族由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奋起而抗争,在付出3500万鲜活生命、6000亿美元的代价后,取得民族解放的伟大历史性胜利,从而迈入世界强国之林的发展道路。
其实,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外来侵略的斗争,起点更早,应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不!更应该从1894年的甲午大海战,或者是从明朝戚继光抗倭,就已开始了这种你死我活、侵略与反侵略的抗争。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与隔海相望的邻邦日本,就开始了智慧与国力的抗争。
纵观比邻东瀛日本的发展史,无论文化还是国力,与中国相比,在以往漫长岁月的发展年代中,日本都是处于下风。就拿20世纪30年代初期来说,中国是日本国土面积的20多倍,人口也是日本人口的4倍,军事总兵力人数是日本十几倍。而日本就是在这样的劣势下,凭借在军事武器方面的优势,敢于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事端,叫板号称文明古国老大的中国,蚍蜉撼大树,居然以小欺大,以弱胜强,达到不战,或小战而屈人之兵,吞并中国大片领土,攫取重要的财富和战略物资的目的。
今天,史学家回眸历史岁月,不是为了舔舐昔日伤者身上的血迹,也不是为了继续咀嚼那杯难以下咽的苦酒,而是在于思索为什么历史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为什么老大的中国总是被邻国日本欺凌?为什么儒家文化的忠厚和善良,没有换来善果,得到的却是豺狼般的贪婪与卑鄙?
叩问青天,我们错在哪里?这些问题,困扰了几代中国人。对此,许多人百思不解,他们徜徉在时间的隧道内,苦苦思索,不明白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何以是中国人民屡被列强欺负、百姓屡受磨难的历史?
笔者静坐在书案后,研读中国古代圣贤的名著《孙子兵法》,蓦然顿悟:军事家开篇就简单扼要地告诉后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梳理历史的遗痕,就会不无遗憾地发现:清中叶以来,统治者过分强调皇权,而没有把百姓、国家,放在心头。贪图享乐,荒疏军备,没有把“兵者,作为国之大事”来抓,也没有把“兵者”,提升到“作为死生之地,存亡之道”的高度来认识,专注于特权享受和少数人捞取功名利禄,更没有“不可不察”。即使察,也只是应付差事,相互推诿,致使关乎民族生存的国防大事,根本没有;即使有,也形同虚设,漏洞百出,给外寇入侵以可乘之机。
曾几何时,那支七拼八凑的所谓八国联军,不过就是一群杂货凑的联军,耀武扬威第一次由天津杀进古都北京时,只是以区区数千人,就长驱直入,直捣大清的政治中心,不仅占领了皇家禁地,还大肆屠戮军民百姓;第二次的所谓八国联军也只有区区两万人,却斩关夺隘,长驱直入,直逼紫禁城,把在国人面前不可一世的慈禧老佛爷吓得屁滚尿流,逃难西安。
当时,不知是否有人统计过:清军八旗子弟兵多少?年俸多少?军费多少?什么正蓝旗、镶黄旗……说起来滔滔不绝,十分神秘了得,怎么一作战,就派不上用场?难道只会提笼架鸟?直隶总督的家兵又是多少?有没有人算过这笔账?外国列强的所谓联军长途跋涉,旅途劳累,后勤运输遥远,而清军驻扎在本乡本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是以逸待劳,仅从人数上来说,就可以十敌一,以百敌一,以千敌一,但却败得惨烈,败得屈辱,败得令人扼腕唏嘘。
后人不禁要问:到底凭借什么高超手段,列强敢于在中国的土地上这样横行无忌?难道真的是如妖人所言:大清寿数尽了?非也!难道真的是借助什么妖道仙术?非也!难道真的有什么非凡的智慧和勇敢,更非也!他们除去凭借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使用得比我们先进、熟练、广泛之外,还有就是在中国先贤哪里剽窃的军事智慧:兵者,诡道也。
就是这区区五个字,却蕴藏着历史风云变幻的规律和智慧,在人类发展史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幕又一幕震撼人类历史的惨剧……
甲午大海战:诡道案例之一
历史,曾经写下这样沉重的一页:1894年9月17日,北洋水师10艘战舰在前往朝鲜执行护航任务返航时,行驶到辽宁省黄海大东沟一带,突遭事先埋伏在此的日本联合舰队偷袭,北洋水师猝不及防,被迫还击。双方激战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遭受重创,5舰沉没,日舰亦多艘受重伤,被迫退出战场。此役北洋水师备受指责,一蹶不振。
甲午大海战,是影响世界近代史、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一次重大战事。因发生的那一年为1894年,即清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中国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史海钩沉,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不难发现:中日甲午大海战的爆发,是日方早有预谋,直接起因是日本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和经济侵略,并给北亚造成巨大的灾难。翻检浩繁的历史档案可知:甲午大海战的导火索,是日本强制向朝鲜进行大米输出,导致朝鲜稻农无以为生,由此爆发了当地农民大起义。而软弱的朝鲜李朝政府,无法应对,函请上国清政府出兵援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为保持周边安危,清政府决定出兵朝鲜。与此同时,因“明治维新”而迅速崛起的日本,早已窥视朝鲜半岛的美丽江山,暗中派出强大兵力,企图攻占朝鲜。此前,日本暗中做足功课,同英国沆瀣一气,交涉成功,获得西方老牌帝国主义的实际支持。
语言文字的魅力,除去在记述历史发展的事实之外,还镌刻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哀。当年,日本罔顾事实,悍然派遣海军联合舰队,实施“诡道”,突然偷袭中国舰队,引发两国间的战争。那一天,北洋水师的战舰正在家门口——祖国的东大门黄海上正常航行,离家多日的将士们在前往朝鲜执行任务后返航,归心似箭,家里有着父母的期盼,妇孺的期待,更重要的是秋季到了,满地的粮食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去收获,仅靠当兵那点薪水,大多数兵丁是无法养家糊口的。想到家的温暖,亲人的思念,水师将士们谁也没有想到灾难的临近。
此刻,躲在岛礁之中窥伺已久的日本战舰,不挂战旗,不明国号,进行了伪装,像躲在深山老林中的一只只贪婪成性的饿狼,闪烁着狡猾的目光,静候猎物的到来。返航的北洋水师进入豺狼的伏击圈,却丝毫没有警觉,事先也没有接到任何情报,放松警觉的水师管带们甚至认为:舰队已到大东沟,海岛家门在望,已然嗅到饭香,还会出现什么状况?
其实,日本联合舰队事先通过潜伏在清廷内的日本间谍,早把北洋水师返航的航线、时间、兵舰数量、将士人数、火炮射程,偷偷告知日本本土大本营。日本海军得此情报,抽调精锐战舰,适时悄悄潜伏到相关海域,进行埋伏。
如果说北洋水师完全丧失警觉也是不公平的。
据史料记载:那一天,北洋水师战舰行至黄海大东沟海域,舰船上的瞭望哨在烟波浩渺的海面上,先是发现一串黑烟,而后发现数十艘不明国籍的舰船出现,迅速靠近,十分诡异。瞭望哨一面立即发出旗语,向对方进行询问;一面迅速向北洋水师旗舰报告。日本战舰害怕北洋水师舰大、火炮射程远,过早暴露,于己不利。一面装疯卖傻,不予回报北洋水师旗语的问询;一面利用舰小体轻、吃水浅、速度快的优势,迅速靠近北洋水师。待到北洋水师舰船进入日舰火炮射程内后,立即撤掉伪装,旗舰吉野号率先开火,不宣而战。
情况骤变,不亚于晴天霹雳,毫无精神准备的清军仓促应战。此刻,北洋水师既没有作战计划,也没有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更没有统一指挥。有的舰船还没有开战,就准备窥机逃跑。眨眼间,日军联合舰队的舰艇包围了北洋水师舰船,围绕着北洋水师舰队,四面开火。首发炮弹就命中北洋水师指挥舰栈桥,将正在栈桥上高举望远镜,观察敌情的指挥官丁汝昌震落甲板摔晕。密集的炮火把北洋水师打得有些发蒙,他们一面仓促应战,一面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电告设在山东威海的水师衙门,请示作战方案;水师衙门又请示时任掌权人物李鸿章,李鸿章奏请老佛爷慈禧,慈禧正在准备做寿……结果不言而喻:待老佛爷下旨时,黄海大海战已然结束,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几近全军覆没。
虽然历史已然经历123个春秋的风霜雨雪,但历史没有忘记黄海大海战死难者的悲壮。史载:这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12时50分,双方舰队相距5300米,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首先警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距北洋水师5000米处即向左转弯,航向北洋水师右翼。联合舰队航向北洋水师右翼,冒险将舰队暴露于北洋水师阵前。12时53分,联合舰队旗舰松岛开始发炮攻击。霎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6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3倍。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号、左一、右二、右三。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
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这也只能鼓一舰士气。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但同时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舰沉没,管带黄建勋落水,位于左一鱼雷艇驶近相救,抛长绳援之,黄不就,从容赴死,舰上官兵也大部壮烈牺牲。13时35分,扬威号沉没。
当日舰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猛烈还击。
黄海大海战,战况空前,惨烈无比,“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日舰“比睿”“赤城”。日军联合舰队“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重创。
日军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见此,命令第一游击队前去救援“赤城”“比睿”。“吉野号”冲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着火的“致远”舰迎面驶来。致远舰舰长邓世昌见日吉野舰恃其船捷炮利,横行无忌,满腔怒火,愤而说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在炮弹用完,鱼雷攻击无效的情况下,决意与之冲撞,同归于尽。
邓世昌面对日舰猛烈炮火,毫无惧色,指挥着冒着熊熊烈火的致远舰,毅然全速前进,撞向日主力舰吉野号右舷。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舰射击,危急关头,不幸的是致远舰右侧鱼雷发射管被击中,引起大爆炸,以右舷倾斜,在东经123度34分、北纬39度32分的黄海海面上沉没,全舰官兵除七名遇救外,全部壮烈殉国。
北洋水师虽遭重创,但毫无惧色,经远舰继续迎战日舰吉野号,遭吉野、浪速、秋津洲、高千秋四舰围攻,中弹起火,全舰奋勇抗御,经远全舰将士“发炮以攻敌,激水以救火,依然井井有条”。经远舰以一敌四,激战良久。激战中,管带林永升不幸“突中炮弹,脑裂阵亡”,帮带大副陈荣和二副陈京莹也先后中炮牺牲。
猛虎难敌饿狼,最后在浪速、吉野、秋津洲、高千秋等日舰的围攻下,经远舰中弹累累,不久,左舷舰首向水中沉下,舰首向东,左舷倾覆而沉没。全舰官兵二百余人,除16人遇救外,其余全部阵亡。
同时,靖远舰、来远舰也因中弹过多,退出战斗,避至大鹿岛附近紧急修补损坏的机器。此后,定远、镇远两舰浴血奋战,中弹甚多,几次起火。
下午3时30分,镇远舰的30.5厘米大炮,连续猛烈轰击,炮弹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两次。松岛舰后甲板四号炮塔中弹,引发炸药起火,发生了大爆炸,船轴倾斜5度,冒起浓烟,火灾大作。不久,靖远、来远抢修完毕,重新投入战斗。日舰赤城、比睿、西京丸负重伤,旗舰松岛号情况也不容乐观,吉野舰、扶桑舰也受伤破损,又见北洋舰队重新集队,日酋伊东祐亨17时40分下令撤出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震惊世界的黄海大海战到此结束。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为近代世界海战史上远东战区所罕见。此战导致北洋舰队损失惨重,“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沉没,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联合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纵观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以保存实力为名,消极避让,不准巡海迎敌。为日后日本夺取黄海的制海权,埋下祸根。
战后,北洋水师受伤的舰只靠近到大鹿岛上,岛上渔民为将士送去食物、淡水,还帮助打捞尸体,掩埋在大鹿岛的东山根。据岛上老前辈讲:激战时,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硝烟遮蔽了半边天。可老百姓做梦也没想到,北洋水师败得那么惨。以后,大鹿岛又先后沦为日俄的殖民地。
当年,在打捞甲午海战沉舰时,有一位潜水员,潜到“致远舰”沉睡多年的地方,在舰上发现一具立而不卧的尸骸。因被海水浸蚀,已没有任何标记能证明死者的身份。后来,这位潜水员再次下水,把烈士遗骨打捞上来,立碑,建墓。
谈到这座烈士墓尸骸姓名时,岛上的渔民说,那具尸骸立而不卧,其倔强的阳刚之气,像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但也有人说:邓世昌在致远舰沉没时,没有在舰上,而是和他的爱犬一起沉入海底的。有人猜测:此具尸骸当为“经远”舰管带林永升。此人也是性情刚烈、嫉恶如仇的爱国将领。由于尸骸身份难以确定,人们更多地倾向于把此墓称为“无名烈士墓”。其实,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感。烈士的精神是伟大的,烈士个人的姓名倒是无关紧要了。爱国将士的业绩,惊天地、泣鬼神,与日月同辉。
整个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后,得到黄海的制海权。日本军队乘胜追击,连续攻下中国附属国朝鲜的平壤,抢占丹东,再下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疯狂屠杀,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抢劫和强奸,旅顺罹难者超过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
中国近代史的黑暗岁月由此开始,日本海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创造了海战史上“兵者,诡道也”的新战绩。由此把千百年来,帮助他们传播农耕文化、佛教文化,传输文明的中国,拖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苦难深渊。
兵者,诡道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初尝此果,就捡个大便宜,叼了个大糖球,心里那个美,如果用喜不自胜来形容,毫不夸张。
问题是:如何战胜中国?这个美梦日本做了几百年。早在元朝,中国就数次派遣大军征讨东瀛,借助宽阔的海峡和神秘莫测的台风,日本侥幸躲过灭顶之灾。心有余悸的日本人就开始考虑如何解除来自大陆彼岸的威胁,派兵骚扰,遏制中国、朝鲜的发展,是他们惯用的手段,可在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的神威下,幻想屡屡破灭。
为此,日本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并逐步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核心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进行甲午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
盘点清朝晚期的中国社会,正在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老人政治——慈禧太后、李鸿章等主政者,都已垂垂暮年。为挽救颓败的中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1888年建立的北洋水师,寄托着四万万炎黄子孙的海洋梦,是人们纳税贡赋,勒紧腰带,砸锅卖铁的血汗钱,支撑起这份家业。在当时,北洋水师的规模一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畏惧北洋水师的发展,不得不放缓侵略中国的脚步。
但令人遗憾的是,清政府并未像东邻日本那样,有效变革国家政治制度。所谓的“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或仅仅是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贪污腐败。导致水师的舰船多年失修,军费被挪用,炮弹弄虚作假,不装炸药,装满沙子,就是证明。
战局未开,胜负就有了答案。此后的威海卫之战,就更加证实了清廷在对日国策方针上的落后:战略被动,战术僵化。被动地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威海卫,更是错上加错的防御战,其结果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威海,原称威海卫。卫,亦为保卫之意。位于我国山东半岛的东北端,与辽东半岛的旅顺口遥遥相望,共扼渤海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其时,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一个漆黑的夜晚,日军大山岩大将指挥的第二军,包括佐久间左马太中将的第二师团和黑木为桢中将的第六师团,共25000人,利用中国人春节前的麻痹,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抢占有利地势后,占据滩头阵地,23日全部登陆完毕。
大军压境,威海卫危在旦夕。可朝廷还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没有清军前去支援。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驻守南帮炮台的清军仅六营三千人。营官周家恩守卫摩天岭阵地顽强抵抗,最后全部阵亡。为此日军也死伤累累,其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被清军炮弹打死,这是日方在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由于兵力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附近陆地也悉数被日本占据,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采用刚柔并济的手段,致书丁汝昌威吓劝降,遭拒。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乃作“水炮台”使用。被困在港内的水师,苦战五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亲手炸沉了自己的军舰后自杀。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自杀。洋员和牛昶昞等又推举镇远管带杨用霖,出面主持投降事宜,杨用霖最终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冒名伪托丁汝昌的名义,派广丙管带程壁光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昞与伊东祐亨签订《威海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悉数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东方最大的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华夏子孙追求海军强国梦想破灭,闻之无不潸然泪下。
纵观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政府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年度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日本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黄海大海战的失利,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步骤。
如今,漫步威海,恍若置身于仙境一般。海风习习,涛声阵阵,驱车行驶在威海市沿海公路上,但见那幢幢漂亮的楼房,掩映在绿荫花香之中。白的是云,绿的是山,蓝的是海,车流、楼房变幻不断,犹如一幅幅立体油画展现在我们面前。威海是我国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并早在1990年就获得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的殊荣。加之悠久的历史、优美的环境、宜人的气候,成为著名的旅游、避暑和疗养胜地。威海人民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没有遗忘123年前的那场战火带给威海人民深重的灾难,没有忘记在那场海战中死难的爱国志士。早在扩建环翠楼公园时,人们就在公园前的广场上,建起了民族英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石雕像。
威海历史的荣辱与刘公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北洋水师旧日的提督衙门,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之后,而今,更以其独特的姿态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在一个海面上飘浮着淡淡云雾的早晨,我们乘着舰艇来到刘公岛。
由北洋海军提督署旧址改建的甲午战争博物馆,门前飘扬着北洋海军的龙旗。不过,它只是昨天的一种象征。博物馆自开馆的那一天起,工作人员就没有休过节假日。一年365天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春节还是八月十五,全都开放,中午也不闭馆,至今已接待中外参观者达数亿人次,其中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外宾。
在丁汝昌殉难蜡像馆前,门口放有木条板钉的隔离栅栏,门内丁汝昌右手执笔,高仰着头、巍然挺立,一副威武不屈的神态,令观瞻者肃然起敬。在这里没有放什么捐款台,也没有放什么香炉,但参观者都纷纷自发解囊,在蜡像前的青砖地上,散落着一堆钞票,既有分、角的小票,也有百元大钞。这些钱是参观者表达自己对爱国将士崇尚之情的一种方式。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驻岛水兵一入伍,首先要参观博物馆,领导要求他们毋忘国耻,苦练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海军战士。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18000公里海岸线,有广阔的海域亟待开发、利用,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这是当今有识之士的共同心声。要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创造辉煌,建设“海上威海”。
同时,要进一步增强全民国防、海防意识,筑起钢铁防线,使伟大祖国日益富强。
“巍巍刘公岛,
屹立在海防。
悲壮的历史,
令人永难忘。
甲午战云起,
海面浴血光
……”
在我们启航就要离开刘公岛的时候,一队海军战士高唱着刘公岛之歌,排着整齐的队伍,前去训练。从战士们那雄壮的歌声、矫健的脚步、伟岸的身影中,我们感到欣慰、振奋和骄傲!
日本靠“诡道”起家,由此品尝到“诡道”的油水,或许就像瘾君子,在吸食鸦片、享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会嗜毒成瘾,把自己送上不归路。客观世界的发展,无一能够违背这一自然法则。此后,日本以阴暗的心态、乖戾的性格,以邻为壑,不断施之以“诡道”,在军国主义的道路上,不可自拔,四面树敌,终于成为一头自焚的火牛,自食其恶果。
(摘自《北京文学》第9期,阅读全文可点击文末二维码在微店订阅)新刊目录
作家人气榜
双向道(中篇小说)/胡学文/78
旁逸斜出(创作谈)/胡学文/110
现实中国
警惕日本诡道后遗症——纪念全民族抗战暨卢沟桥事变80周年(报告文学)/刘俊杰/4
王安忆专栏
纽约四重奏(之二)/王安忆/112
好看小说
为了维克托(中篇小说)/王芫/40
母亲在乡下(短篇小说)/曾瓶/122
舅舅死了(短篇小说)/汪肯堂/130
福鸟(短篇小说)/杜弋鹏/141
赵晏彪小小说两篇/150
天下中文
离开安平的伍秉鉴(散文)/许谋清/154
“水绘百年是隐谷”(散文)/王霞/171
西河渡(外一篇)/李培禹/176
真情写作
有美一人,独倚青山(散文)/安然/180
双子的回答(散文)/泽津/188
遁入岁月的宅院(散文)/钟月/193
蚂蚁的高度(组诗)/李龙年/198
寂静(组诗)/杨康/199
用饱满的热情把冷寂的日子暖热(外一首)/梁士霞/201
生命·葬(组诗)/[美国]琰懿兮/153
北漂故事征文选登
我的北京我的城/杨永磊/202
无可奈何打工者/秦景棉/204
母亲托梦,让我离开北京回家/文德芳/206
水岸云庐
【原载《长江文艺》2017 年第 7 期】 蒋 韵
善与恶,罪与罚,拯救与赦免。面对历史,记忆与生命,哪个更重要?
两棵花椒树
【原载《人民文学》2017 年第 7 期】姚鄂梅
两个绝症女病友,虽“绝”与“绝”各不同,但“绝”到“骨灰”级,也算一种奇葩。这是中年女性的困境,还是每个人自身都无法摆脱的绝境?
抓捕路霸江自善
【原载《当代》2017 年第 4 期】光 盘
一个犯了罪的好人。一个好人为何会犯罪?又为何自愿选择坐牢?
金尘
【原载《江南》2017 年第 4 期】曾晓文
为拿到绿卡,她不择手段,最后面临牢狱之灾。金如尘飞,人微如金尘。大千世界,谁人不是过客?
秋阳当头
【原载《沙市文学》2017 年第 6 期】申 剑
即将谈婚论嫁,却又摇摆不定。男女间的爱情与婚姻,似最难顿悟的禅机公案,人一生深陷其中,却难寻个究竟。
朵的城
【原载《广州文艺》2017 年第 7 期】李国彬
只许谈情,不准说爱;可以谈婚,但不论嫁,不与客户有实质性的交涉——这是一个女婚托的职业准则。明星职员朵一直很好地遵循着这套准则,而现在却面临失控的状态。
伏羊咩咩
【原载《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 年第 7 期】李云
羊的命运,人的命运,杀生与护生,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选择。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7年第7期要目
中国文学期刊中篇小说选目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国内邮发代号:2-85 国外邮发代号:M42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国内邮发代号:82-186 国外邮发代号:M1780
刊社发行部电话:010-66031108
线上订阅:官方微店、中国邮政、杂志铺
电子版合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4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