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黄岩”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多少?-黄岩在线 余超颖黄岩鸟瞰图“十里黄岩路,潇潇雨似麻。云动疑山活,溪奔石欲斜。”在袁枚的《黄岩道中》,黄岩古道美得宁静,美得神秘。黄岩的山、水、草木,亦是如此。据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载,从出土文物可知,黄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繁衍生息。至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从临海划出南部设永宁县,黄岩设县自此始。武则天登上皇位后,年号“天授”,天授元年(690年)八月,永宁县更名为黄岩县。《黄岩县志》“黄岩”之名沿用至今已经1300多年,那么,“黄岩”之名从何而来呢
余超颖“黄岩”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多少?-黄岩在线
余超颖
黄岩鸟瞰图
“十里黄岩路,潇潇雨似麻。云动疑山活,溪奔石欲斜。”
在袁枚的《黄岩道中》,黄岩古道美得宁静,美得神秘。黄岩的山、水、草木,亦是如此。
据光绪三年《黄岩县志》载,从出土文物可知,黄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繁衍生息。至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从临海划出南部设永宁县,黄岩设县自此始。武则天登上皇位后,年号“天授”,天授元年(690年)八月,永宁县更名为黄岩县。
《黄岩县志》
“黄岩”之名沿用至今已经1300多年,那么,“黄岩”之名从何而来呢?
据历代史志,黄岩县之名,与距县西120里的黄岩山有关。南宋《嘉定赤城志》记载:“黄岩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一名仙石山。”北宋《太平寰宇记》:“黄岩山,以其山顶有黄石,故以名之。”
说到黄岩山,离不开一位道教名人——王方平。他与黄岩山颇有渊源,留下许多神仙佳话。
王方平又名王远,东汉末年东海(今山东)人,汉献帝时任中散大夫(掌论议政事)。他敏而好学,博通五经。后弃官学道,远离红尘,得太上老君所赐七转灵符,修成大道,能预知吉凶、推测天下兴亡。
汉末至三国,中原军阀混战,大批名人学士和僧道进入江南避乱。王方平从北方到今临海、黄岩、仙居一带隐居。
王方平隐居的地方,就是这座仙石山——黄岩山。据《临海记》,黄岩山“山上有石驿,三面壁立,俗传仙人王方平居焉,号王公客堂,南有石步廊。”
黄岩山在上郑乡萌菜洋村,王方平所居住的“石驿”在山顶,长约4米,宽约2米,高10余米,突出山腰十分险峻。这块历经1500多年沧桑的仙石,早已褪去黄色,表面龟裂如棋盘,当地传说是王方平的“弈棋岩”,悬崖一面还有模糊的字迹。
因王方平的名声显赫,永宁县设立后16年时间,以他所隐居之山改名为黄岩县。
黄岩枕流
另有一种说法,黄岩得名于宁溪镇溪里的“黄岩”——一块黄色的岩石。
根据宋代史料,“黄岩枕流”是古代宁溪八景之一, “四山峭壁,黄岩屹立其中,深不可测。日色与水光相射,晶莹若玻璃。观者至欲结庐其上,美其名曰:‘黄岩枕流’”。
清末时期,有人认为黄岩县是因此“黄石”而得名。“黄岩县名,是以黄岩溪的黄岩潭中的黄色巨石而得名,石大六、七方丈,黄褐色有花纹,微似梅竹。此潭即在圣堂公社圣堂村西南两溪合流处。”但是,据《光绪黄岩县志》载,这块石头在明嘉靖年间已被沙石所没。
关于这块黄石,还有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
相传,早年有一位仙人,云游到括苍山麓,看到这块突兀峥嵘的大黄石,“山冠黄石,必然神奇”,便想在这灵气之地造一座城池。但四周崇山峻岭,怪石凌空,找不到一片可以造城的平地。在仙人眼里,这些巍然屹立的巨石,不过是一群牲畜,只要赶走这群牲畜,自然造就一片平地。
黄岩石
一天夜里,仙人挥动神鞭,要将这群大大小小的牲畜偷偷赶到温州去。他想赶掉乌猪、白羊(大大小小的石块),留着黄牛、黑马(山顶的大黄石和山腰的大黑石)。仙人举起神鞭一挥,满山的石头奔腾起来,朝着鞭指的方向跑去。不料,撞到了山顶上的大黄石。“哞”地一声,大黄石一跃而起,撒开四蹄,直向温州跑去。原来这块大黄石是一头镇山的大黄牛,是群畜的首领。
正当仙人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地挥动鞭子,指挥牲畜过界时,被从温州方向走来的一位老人制止了。老人两手一拦,为首的大黄牛一吓,从山上滚下来,跌倒在山下的溪潭里。乌猪、白羊也吓得停止了奔跑。原来,他是永嘉山里的土地爷,正在巡山护路。仙人的胡作非为,让土地爷非常生气,指责他侵犯山界。
两人僵持不下,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鸡叫声——天快亮了。天机泄露,造城的计划无法实现了。仙人自知理亏,又怕土地爷到地藏王那里去告状,一时愧愤交加,就挂钩自尽了。
相传现在宁溪上郑乡的马家山,就是当年那匹大黑马;坑口后山上的仙人吊钩,就是当时仙人上吊的地方;村边那块高大的鸡冠岩,就是那天早晨啼叫的老雄鸡。当年从山顶上滚下来的那头“大黄牛”,一路劈山断岩,造成了一道深凹的山谷,就是现在的黄岩溪。
“大黄牛”跌入溪水中,成了黄石。相传石上的纹理是仙人用指甲所书,谁也认不得。据史料记载,唐朝开国军师徐茂公经过这里,也只认得七个字,但具体是哪些字、也没有记载。
来源:浙江省区划地名 黄岩发布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黄岩在线联系客服:
电话:0576-88022222 微信:760997777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4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