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427

余超颖“脱帽”无数后的悲凉-微赵州 余超颖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演奏按其顺序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儿,又把帽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


余超颖“脱帽”无数后的悲凉-微赵州

余超颖

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对自己的创作非常严肃认真,非常注意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顺序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儿,又把帽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
“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想来大家也一定知道这次我的话题与抄袭有关了。前不久,我接手一本书的编辑工作,内容是中小学生主题作文大赛。我本可以将作品按年级分段,再将已评好奖项的文章粘贴交工完毕,偏偏自己就愿意读读文章,看看立意选材和结构,就像好友翠翠所言:“做编辑的习惯给人挑错。”结果这一看下来,我如同掉进万丈冰窟一般,凉透了。如果我也有罗西尼那般委婉的举止,我得脱帽无数。不,我得举帽不用再戴了。
要么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孩子们写出了相同的语句,大段的文字甚至是写得一字不错,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有双胞胎的那种潜质与异能。要么就是初读下来华丽无比,再读空洞无物,句段之间找不到适当的过渡和必然的联系。看得我云里雾里,细探之,竟是将无数篇文章剪切得七零八落,拼了个天花乱坠。许多语段高频率地重复使用,让人感叹亏得网站对于文字版权不怎么细致追究,不然那写手可就生财有道了。稚子无童言童语,那大论让我都感叹。少年无生活体验,那套话让我都震惊。好容易读得一篇生趣盎然的文章,正自窃喜,想高呼一声妙哉,然而手贱贱地一敲度娘,结果,除了名字和性别换掉后,竟然大胆地全篇照搬。怎一个初生牛犊了得!
初学作文者,模仿写作无可厚非,这也是孩子们写文章一个必经的过程,但模仿不等于完会照抄。“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诗仙李白曾有景不书,有情不发,是因为感觉自己的诗情无法超越前者。我们的孩子却是真真的眼前有物不明,有情不觉,有事不知。这背后体现着孩子们对于作文的恐惧,反应着老师教学的无奈,也折射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看着面前一堆文字,我感觉着胸闷,有些透不过气。前期那些评委老师是真没有发觉此类现象,还是如我这样无奈,也就随手划出个一二三交差了呢?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语文老师莫不如是说。我重新思量自己十八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权且简述我的作文教学过往。对于鲜活灵动的孩子们,教学不是单纯地按本宣科,作文教学也不是按图索骥,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认知特点和规律。低年级的时候指导观察,指导说话写话,让孩子们以能用别样的方式来展现生活而骄傲。拼音、汉字及笨笨的手绘,展示孩童独特的视觉和情感。中年级在渐多的积累之后,大篇章写作的技巧便是从模仿开始。当名家经典的结构和用语,被孩童重组之后,美文的感觉便会让孩子们欲罢不能。课本同步的阅读书目极多,同类题材不同作家的风格不同,写出的味道不同,这无疑是对孩子们写作的一个引领:生活是自己的,文章也是有了自己的味道才好。高年级及中学的语文教学,则重在海量阅读后生成的独特感受,重在写作时的立意,选材与技法指导了。当阅读的积累与生活的经验叠加交织在一起,入情入景的美文往往就是诞生在如流的笔端了。
然而这样整体架构后的系统指导,并不是一日之功,我理解我亲爱的同行们。在教学成绩评比及升学任务的重压下,题得归类,高密度强化地做了一道又一道,做题思路与技法再三指导,反复强调,将自己和学生都训练成了做题高手。在重压之下,谁也不敢将赌注压在专题地阅读与作文指导上。摘抄几篇相关文章,指导背下来,怎么考试时拿来的这些合乎字数合乎要求的作文还能不得个高分?孩子有此得分捷径,还有几个能专心海量阅读,然后再用心写文呢?如此下来,再宽泛有趣的作文到最后也就变成千人一面,无病呻吟的大合唱了。再者,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父母为培养孩子潜能,报了诸多五花八门的辅导班,众多的歌来舞去,却不见文字的身影。
抄袭,非学生如此,老师亦如此。一旦有教学论文上交,哪个不是在网上找了几找,切了几切,贴了几贴交工的?抄袭,非老师如此,众业皆如此。网络各行各业的范文总结得极细致、全面,步入找寻剪切的行列之众,如浪涌起,不绝于行。有如此省时省力高效之举,谁还愿意再去费心费力写几笔浅薄的文字?这已不是教育界的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似我这等写作的痴者,同道还有几何?
痴,是因为我喜欢语文,喜欢将语文课上出自己的味道;我喜欢写作,喜欢用文字描写生活中人、事、物、景。我喜欢读书,我愿意借名家美文的启示和独特感受,为自己的写作多打开一扇门。我也愿意将自己的这份喜欢传递给我的学生们。去年初三,我给学生们如此布置作文。每周固定的两个文题,可以抄写,但必须有一篇是自己写的,一周时间自己来安排完成。文题不明的,课堂上简要讲析,再不明者单独辅导。我要求每个学生在文题后标注两个字,抄,写。两个字两种态度,对于抄写的一划而过,对于动手写的逐篇细读批注。班里有那么七八个小男孩儿,四五个女孩儿,每周一早早地将作文单独放在讲桌上。这几本作文我有时候得看一天,到周二才能分析结构选材与语言的调度,一一细说,。孩子们以此为乐,我也乐在其中。即便是这个学期不再教他们,周一的桌上,还是总会放着几本打开的日记本。
傻傻地读孩子的文章,傻傻地写自己的文章。在生活中体会人生,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人生。我怎么竟然怀念起旧时的上学时光来了。那时的课程表上无一例外地标注着两节醒目的“作文”。怀念我中学的李老师是那样细致的讲析,不厌其烦的批改指导。读学生作文,读他的下水文。是那时的资源贫乏才让我们自己动手书写,还是此时的资源丰富才让孩子们懒以动笔?
将桌面上的孩子们获奖文章修了几修,心渐痛起来。关掉电脑,不愿意让脱帽的手太辛苦,不愿意让悲凉的心再煎熬。

文学赵州论坛 关于此篇文章的互动评论
请点击原文进入
↓↓↓↓↓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03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