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女书书法作品)征集函及补充通知 《女书堂+》||-女书 余超颖转发《“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征集函》的函及女书书法作品投稿补充通知各位女书书法家:一、现将《“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征集函》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此函内容,抓紧时间进行创作。 二、女书书法作品投稿补充事宜通知如下: 1、收稿时间:2018年8月20日 2、参与对象:女书书艺中心弟子、学员和全国女书热爱者等。 3、作
余超颖“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女书书法作品)征集函及补充通知 《女书堂+》||-女书
余超颖
转发《“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征集函》的函及女书书法作品投稿补充通知
各位女书书法家:
一、现将《“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征集函》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此函内容,抓紧时间进行创作。
二、女书书法作品投稿补充事宜通知如下:
1、收稿时间:2018年8月20日
2、参与对象:女书书艺中心弟子、学员和全国女书热爱者等。
3、作品内容要求:见附件2
4、作品尺寸不小于4尺,以竖幅为主。
5、每位作者需提供至少2幅女书书法作品(汉字书法亦可),作品投送时,作者需填写“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女书书法作品)登记表(附件1)
6、收稿单位:女书书艺中心
7、联系人:陈老师
8、联系电话:
18180010811
2018年7月2日
附件1
“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女书书法作品)登记表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本
人
艺
术
简
历
书
写
内
容
译
文
女书书艺中心推荐意见:(盖章)
2018年月 日
附件2
“贯彻十九大 颂扬新时代”—第五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女书书法作品)创作素材
女书书艺中心 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原典: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原典: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原典:
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关市之赋,厉民之甚者也。周公制礼,其肯笔之于书以为常法哉?昔文王治岐,关市讥而不征。武王有天下,奉行不变。……使赋及关市,宁非横敛乎?吾以是知《周官》非周公所作,决也!——【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
原典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
——﹝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原典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明﹞于谦《咏煤炭》
政也,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原典: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也,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子曰:“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
原典
然有治不治者,以实则治,以问则不治。若徒以文也,譬如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辩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清﹞唐甄《潜书·权实》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原典: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原典:
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其过鲜矣。”——(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
原典:
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战国)《荀子?王制》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原典: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春秋)《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原典: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原典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南宋﹞吕本中《官箴》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原典
古人有云,非知之难,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终实难。是以暴乱之君,非独明于恶路;圣哲之主,非独见于善途。良由大道远而难遵,邪径近而易践。小人俯从其易,不得力行其难,故祸败及之;君子劳处其难,不能力居其易,故福庆流之。故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欲悔非于既往,惟慎祸于将来。当择圣主为师,毋以吾为前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唐】李世民《帝范》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原典
五行,天所以命万物者也,故“初一曰五行”。五事,人所以继天道而成性者也,故“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人君所以修其心、治其身者也,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故“次三曰农用八政”。——﹝北宋﹞王安石《洪范传》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原典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故良将守之,志立而扬名。——【三国·蜀汉】诸葛亮《兵要》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原典
应之曰:“是何观同而见异也?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是故艺可学而行可力也。天爵高悬,得之在命,或不速而自怀,或羡旃(zhan)而不臻,求之无益,故智者偭而不思。——【东汉】张衡《应间》
廉不言贫,勤不道苦。
原典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河南内乡县衙楹联)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原典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情(惰),反其路者也。——【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墨子·修身》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原典
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维》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国颂》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原典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春秋﹞老子《老子·第四十六章》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原典
卫彪傒适周,闻之,见单穆公曰:“……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守府之谓多,胡可兴也?夫周,高山、广川、大薮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荡以为魁陵、粪土、沟渎,其有悛(quān)乎?”——﹝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原典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吾日三省吾身
原典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典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原典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延颈举踵而望也。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西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原典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原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
原典
天下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专则隘,隘则睽,睽则穷;共则博,博则通,通则成。故君子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隆功著,则与人共其名;志得欲从,则与人共其利。是以道无不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利无不长。小人则不然,专己之道,而不能从善服义以自广也;专己之功,而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专己之名,而日恐人之胜之也;专己之利,而不欲人之有之也。是以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楛,名不免于辱,利不免于亡。此二者,君子、小人之大分也。——【北宋】司马光《张共字大成序》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
原典
子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故君子不与也。”——【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原典
王曰:“呜呼!凡我有官君子,钦乃攸司,慎乃出令,令出惟行,弗惟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学古入官,议事以制,政乃不迷。……戒尔卿士,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惟克果断,乃罔后艰。……”——﹝上古时代﹞《尚书·周书·周官》
一勤天下无难事。
原典
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百事由懒做不成,临老噬脐悲已晚。士而懒,终身布衣不能换;农而懒,食不充肠衣不暖;工而懒,积聚万贯成星散。……士而勤,万里青云可致身;农而勤,盈盈仓廪成红陈;工而勤,巧手超群能动人;商而勤,腰中常缠千万金。噫嘻噫嘻复噫嘻,只在勤兮与懒兮。丈夫志气掀天地,拟上百尺竿头立。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清﹞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原典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原典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曰:“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曰:“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典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三章》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
原典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喻老》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原典
盖闻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是以宴安日久诘戎兵,而听者忽忽;老成人丧语典形,而闻者嗤嗤。——【明】刘基《拟连珠》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原典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辩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辩博者,因而师之;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原典
在上者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言必有用,术必有典,名必有实,事必有功。——【东汉】荀悦《申鉴·俗嫌》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
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典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典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典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典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原典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原典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原典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战国至秦汉)《礼记·学记》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原典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不能而居之,诬也;无益而厚受之,窃也。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原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原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原典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勿师。——(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
原典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原典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原典
臣观前代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天地不能顿为寒暑,必渐于春秋;人君不能顿为兴亡,必渐于善恶。善不积,不能勃焉而兴;恶不积,不能忽焉而亡。——﹝唐﹞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
原典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善恶浑殽;考之于功状,则巧诈横生而真伪相冒。要之,其本在于至公至明而已矣。为人上者至公至明,则群下之能否焯然形于目中,无所复逃矣。苟为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五》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原典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原典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xǐ),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jù)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
原典
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醯 xī 醋)醢( 醢 hǎi 用肉、鱼等制成的酱)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dao);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春秋至战国)《礼记·中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典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原典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
原典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春秋至两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原典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战国至秦汉》《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
原典
铭曰: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圣人之后,必大而昌。由圣与贤,或为霸强。建不克嗣,济北疏疆。齐人德之,其族称王。……乃金石刻,揭于道陲。松耶柏耶,有洛之湄。过者必下,来观信辞。——(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原典
(宋句践谓孟子)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公生明,廉生威。
原典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明﹞年富《官箴》刻石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原典
是时,魏王泰礼秩如嫡,群臣未敢谏。帝从容访左右曰:“方今何事尤急?”岑文本泛言礼义为急,帝以不切,未领可。遂良曰:“今四方仰德,谁弗率者?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位卑未敢忘忧国。
原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南宋﹞陆游《病起书怀》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原典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燮《竹石》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原典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原典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殷周至秦汉)《周易·乾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原典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雄关漫道真如铁。
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风破浪会有时。
原典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原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大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e)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原典
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燃,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典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是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原典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殷周至秦汉)《周易?益卦》
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
原典
凡天下万里皆有是非,吾所不敢诬。是者常是,非者常非,亦吾所信。然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故用是而失,有矣;行非而得,有矣。是非之理不同,而更兴废,翻为我用,则是非焉在哉?观尧、舜、汤、武之成,或顺或逆,得时则昌;桀、纣、幽、厉之败,或是或非,失时则亡。五伯之主亦然。——(战国)《尹文子·大道上》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原典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原典
臣等窃闻尧之命舜曰,“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皋陶之论治曰,“率作兴事,钦哉,屡省乃成。”盖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原典
臣闻法令者,人主之大柄,而国家治乱安危之所系焉,不可不慎。缘近岁以来,赏罚之典,或尚因循,且人知法令之不足信,则赏罚何以沮劝乎!昔唐文宗问宰臣李石:“天下何以易治?”李石对以“朝延法令行则易治”。诚哉!治道之要,无大于此。伏望陛下临决大政,信任正人。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恩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幸免。邪佞者虽近必黜,忠直者虽远必收。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在陛下力行而已。——(北宋)包拯《上殿札子》
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宝。
原典
治乱之政,谓省官并职,去文就质也。夫绵绵不绝,必有乱结;纤纤不伐,必成妖孽。夫三纲不正,六纪不理,则大乱生矣。故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三国·蜀汉)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第十二》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
原典
愚谓严程峻法,绝轻陋之货,则奸镕之源塞矣。沿风正典,重耕耘之务,则邪赢之计沮矣。然后远弘教旨,大变流俗。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违公窃铸者,具五刑之戮;因时力田者,悬一命之赏。不然,则贾生、晃错,复流涕而言矣,此君侯之未谕三也。——(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原典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中国古代廉政格言警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52、身处膏脂,不能以自润。——《后汉书·孔奋列传》
53、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宋·徐祯稷《耻言》
54、上邪下难正,从枉不可骄。——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
55、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汉·刘向《说苑·说丛》
56、伤风害理,莫甚于私。暴物残民,莫大于贿。——唐·陆贽《全唐文》卷四七三
57、善恶之殊,如火与水,不能相容。——《欧阳修全集·祭丁学士文》
58、任天下之大,立心不可不公;守天下之重,持心不可不敬。——《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传》
59、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江纂》
6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61、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移。——《六韬·上贤》
62、清正俭约,是居官之良法。——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寒松堂集》
63、清正俭素,门无私谒。——《魏书·彭城王传》
64、清者莅职之本,俭者持身之基。——《周书》卷三五《郑孝穆列传》
65、清慎勤,居官三字符也。——《明史·梁寅传》
66、清泉绝无一尘染,长松自是拔俗姿。——宋·苏舜钦《无锡惠山寺》
67、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68、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宋·王应麟《三字经》
69、勤能补拙,俭以养廉。——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70、勤、廉二字看似平浅,实则获上在此,信友在此,服民亦在此,舍此二字,上司即偶然表盼,亦不能久;欲求寅僚之敬佩,百姓之爱戴,即袭取于偶然,亦不可得矣!——清·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
71、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
72、平生正直无偏向,止留下四海一空囊。——元·王实甫《西厢记》
73、宁可清贫自乐,不作浊富多忧。——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
74、能省事,自无妄费,无妄费,方可与讲廉。——清·申居郧《西岩》
75、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吕氏春秋·尽数》
76、临阵勇,临财廉,临事勤,临民仁。——《宋朝事实类苑·德量智识》
77、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78、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79、廉隅贞洁者,德之令也;流逸奔随者,行之污也。——唐·魏徽《群书治要·昌言》
80、廉仁公勤四者,及为政之本领。——宋·真德秀《西山训政》《丛书集成初编》
81、廉洁爱人者厚其禄。——《文韬·盈虚》
82、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83、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清·金缨《格言联壁》
8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大禹谟》
85、居官者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尽礼不言屈己,钦贤下士不言忘势。庶乎官箴无忝。——明·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86、居官以清,士君子分内事。清非难,不见其清为难。不恃其清而操切凌轹人为尤难。——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居官格言》
87、居官人清,而不自以为清,始为真清。——宋·朱熹语
88、洁己是心毫。——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
89、节用养廉。——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一
90、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91、见利不贪,见美不淫。——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志》
92、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自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93、家怕先富后贫,政怕先宽后紧。——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94、官之得民,要在清、勤、慈、惠……幕之自爱,要在廉、慎、公、勤,故优柔者与刚愎同病。——汪辉祖《佐治散言》
95、官省则事省,事省则民清;官烦则事烦,事烦则民浊。——《周书》卷二三《苏绰列传》
96、官若忠廉,则贤才向用,功绩获彰,庶务皆得其理,天下何患不治。——《清世祖实录·卷九》
97、官能清则冤抑渐消,吏能廉则风俗自厚。——清·钱泳《履园丛话·不可少》
98、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宋·苏轼《赤壁赋》
99、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100、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荀子·不苟》
101、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僖公九年》
102、非吾义锱铢勿视,义之得千驷无愧。——《逊志斋集》
103、非其路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知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远害而名彰也。故君子行廉以全其身,守清以保其身。——东汉·马融《忠经》
104、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元史·张桢传》
105、动则三思,虚而后行。——《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106、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宋·吕本中《官箴》
107、淡然自守,不汲济于荣利。——《魏书·刘芳传》
108、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宋·陆游《春日杂兴》
109、存心光明正大,言论光明正大,行事光明正大,斯之谓君子。——清·汪汲《座右铭类编·品藻》
110、从官重恭慎,立身贵廉明。——唐·陈子昂《座右铭》
111、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辞玉,以不贪赃枉法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唐·姚崇《辞金诫》
112、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汉·桓宽《盐铁论·后刑》
113、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而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五代史·冯道论》
114、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115、爱半文不值半文,莫谓世无知者;作一事须精一事,庶几心乃安然。——清·钱南园沣联
著名书法家、女书文化宣传大使 王 成
链接——
2018年女书堂汉字书法、女书书法招生简章
宗旨:弘扬传统文化,培育良好家风,孕育书香门第。
一、学习时间:一年48个课时(2小时/课时)。随报随学。
二、授课地址:
1、女书堂:13658038868
2、谧寻茶室:18180010811
3、燕露春茶业: 13558858800
4、女书堂(豫):13303780686
国假日和特殊情况不上课
上世纪九十年代,启功、高占祥给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王成女士颁奖。
王成老师书法作品欣赏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