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这些人却是人之将死,其言坑人 7月1日-大别山神话 余超颖 此话出自《论语》: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孟敬子去看望他,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观点,所以他才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这话是为了示弱,目的还是为了让孟敬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这句话怎么看都有点死不瞑目的感觉。我在想是不是一直以来我们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就好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不是说后代没有子嗣
余超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这些人却是人之将死,其言坑人 7月1日-大别山神话
余超颖 此话出自《论语》: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与孟敬子在政治立场上是对立的。曾子在临死以前,孟敬子去看望他,他还在试图改变孟敬子的观点,所以他才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说这话是为了示弱,目的还是为了让孟敬子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这句话怎么看都有点死不瞑目的感觉。我在想是不是一直以来我们误解了这句话的本意。
就好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不是说后代没有子嗣就是最大的不孝。原文是这样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还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并不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考虑,就连天地都无法容忍的意思。原文: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意思是修习德行是天经地义的事,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就连天地都无法容忍。
三国演义中刘备、诸葛亮以及郭嘉,都演绎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种死不瞑目的感觉。(与正史无关)
先说这郭嘉在弥留之际,话都说不利索了,还不忘坑了司马懿一把,怪就怪司马懿能力太强,比郭嘉还强,这就是司马懿的不对了,不坑你一下总觉得心里有事放心不下!郭嘉几句话让曹操猜忌了司马懿一辈子,最后虽然没要司马懿的命,但想来这司马懿一生活的憋屈的够呛。郭嘉——“郭嘉自知命不久矣,愿再为丞相献最后一计!”曹操——“奉孝直言,吾听之!”郭嘉——“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虎熊之心,金麟必非池中之物,臣早有察觉其心有异,只是碍于司马士族,未曾发难,臣自恃谋多智广,愿为丞相压制此人,今臣早去,难为丞相……”曹操——“司马懿前事阻我,确有异心,奉孝但有此言,吾必杀之,永绝后患”!
再说这诸葛亮,临终之时还依旧不忘留下锦囊妙计,誓要取了魏延的小命,感觉比起郭嘉不坑司马懿心里就有事放不下的状态更迫切,不要他的命当真是死了都闭不了眼。都说因为诸葛亮算准了魏延会反才杀他,其实魏延反不反,终究难逃一死。诸葛亮本就不信任他,而他又太锋芒毕露,总是和诸葛亮意见不合,诸葛亮太小心谨慎,而他则更具有冒险精神。一来二去,一个不被重用,一个不被尊重,互生仇怨,诸葛亮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不知道诸葛亮是不是跟刘备学的这招,说起来这诸葛亮也是被刘备坑了,刘备临死时不放心诸葛亮,有心试探。当刘备说出:“君之才能远胜于曹丕十倍。必能安国振邦,终定天下。若嗣子刘禅可辅助。则辅助之;若不才,君可以自为成都之主。”这句话时。
诸葛亮如果脑袋一热,不小心说错话,比如“我怕干不好哦”之类似的,下一刻估计人头就落地了。不得不说刘备是个心机boy,一旦诸葛亮有这个想法,当场就杀;没这个想法那更好,顺水推舟,让你做个相父,道德绑架你一辈子为老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样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会考虑后事,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产丝的地方,武则天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所以唐玄宗对他是很信任的,什么大事都交给他办,认为他能够拯救时事,称为救时宰相。
那活着的时候,自是恩宠无比,稳如泰山。但确实年纪大了,到了开元九年,已经71了,眼看身体不行要挂。这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自己当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难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烦,一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说。此人也是一个名臣,但是他跟姚崇关系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当宰相,张说便在后面动手脚,指使人弹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听,还是让姚崇让了宰相。姚崇也不客气啊,当了宰相之后,就告发张说私下跟王爷接触 ,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于是,张说就被贬到外面当刺史。而到了姚崇死的时候,他一算,也就是这个张说有能力对他们家不利了。因为这时候,张说通过平定边乱有功,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宰相了。
那怎么办呢?姚崇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与老张跟我有过节,但是这个人比较贪财,喜欢珍玩之类的东西,等我死了之后呢,你们就把我这些年珍藏起来的东西放到我的帐前。如果他来了,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尽早避难。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过的东西送过去,只请他写一个神道碑,然后如此如此,这样就能保我们一家了。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会了,张说当然要来啊,自己的大敌终于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一来,看到外面摆了好多东西,一下就走不动了,盯着不放。姚的儿子们知道了,他父亲的第一计成功了。赶紧把这些好东西送过去,只求对方给自己的老父写个墓志铭,这对文人来说不是事,而且张说确实是大文人,文坛领袖人物,跟当时的许国公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是燕国公啦。而唐朝给人写墓志铭,其实跟现在写软文一样的,无非就是夸两句,属于收费项目,而且收费不低,唐朝公务员工资不高,很多还是发花椒这些实物,所以给人写墓志铭是当时名人的一大收入来源。张说一看,这送来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东西,本来不想写,但这些东西太好了,那就写吧。写墓志铭那自然要写好话,虽然肚子里对姚崇有意见,但不能写出来,不然,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张说小鸡肚肠。所以,张说这个墓志铭也写得漂亮,尽是好话。什么“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姚崇的儿子们拿了这个墓志铭,千谢万谢,留下宝贝回家了。张说得到宝贝之后,玩了两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觉不对,自己把姚崇写得太好了,说出去,那岂不是说我张说捧姚崇。
于是,张说到了姚家,说昨天写的那个东西,我想了一下,还有一点东西要加上去。姚崇的儿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张说答,有什么不好改的,笔墨的事。姚崇的儿子们说,请宰相大人来看一看,到了后院,一看,是块石碑,那块墓志铭加班加点赶工,已经刻上了。这一下。张说的脸青了,又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改好了,再刻一个碑就行了。”答:“这个你要问皇帝。”“为什么?”“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们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说写得很好呢?”皇帝看过了,而且说好,那已经定了板啊,你说不好,那你跟皇帝说去吧。张说这才上了当,而且他后面还想着打点小报告,揭发姚崇的问题,结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志铭上,不是说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吗?怎么这会又变了。张说:……陛下,我可以抽自己两嘴巴子吗?
还有一个靠遗言,既坑了当事人,也坑死一大票人的沙陀族猛人——李克用。
据《五代史伶官传序》记载:世言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李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这个内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毕竟高中课文都学过。
晋王李克用临死前跟儿子李存勖说,我这里有三根箭,代表了我的三个死仇。分别是死仇朱温、小人刘仁恭、背信弃义的契丹人。你要给老子报仇。
一口气让儿子替自己灭三个敌人,这当爹的心也是狠。
后来李存勖真的很争气,先后灭了刘仁恭的燕国和朱家的后梁。契丹虽然没有灭掉,但是让契丹人吃了一场大败仗。天佑十一年(914年)···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燕王)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皇陵,然后斩之。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嗣昭跃马奋击,敌众(契丹)大溃,俘斩数千。龙德三年(923年)···麟进刃于建国楼之廊下,帝(朱友贞)崩。(梁亡)
李克用一生没办成的事,全部甩给李存勖这小子了。李存勖年纪轻轻的就继承父业(23岁),太年轻了。建立后唐时,也才38岁,顺道还灭了前蜀。
天下若九分,李存勖就占了六成。难免会有轻敌的思想。后来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太早成功不是什么好事』。
为父之人,不应该给儿子如此大的压力。结果李存勖也是晚节不保,凄惨而死。
一文一武都是超级大牛人。都牛到人之将死,一言可以杀人的地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学霸锥骨的结果不是王者荣耀而是草根逆袭——比王者还荣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鸡。没错,苏秦通过拼命学习改变了命运,身挎六国相印,荣归故里!努力永远不晚,怕的是永远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烛夜读,学不可以已。
话说苏秦晚年遭人刺杀,生命垂危。齐闵王欲为其报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捞针。苏秦出一计:“我死后,君上可诈称我为内奸。裂我四块,对那刺客赏千金。竖子自会送死!”齐王依计行事,有四个假装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来领赏,决定平分。然后齐王怒呼:“把这四个二百五给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这么来的。下面这位说的话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却能秒杀于人。让您领教下什么叫血口喷人。
真正的人生赢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调而厚道。常百万的妻弟就是因为高调跋扈而死全家还株连数万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调,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万不是他有百万虽然他不缺百万,而是他统军百万必将横行天下(朱元璋语)。他就是传说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蓝玉更是后来者居上,挥军北上,剑指捕鱼儿海(贝加尔湖),并大败北元。因跋扈还多不听朱元璋的劝,梁国公变成凉国公,晾他一边儿。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我不够格做太师?他跟太子还是亲戚,太子死后,终于祸从口出,被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huán)告发其谋反。这就是骇人听闻的“蓝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孙朱允炆和吏部尚书红人詹徽审问。詹徽喝令:“逆贼蓝玉,速速招供。同党都有谁?”蓝玉高呼:“詹徽是我同党!詹徽是我同党!”还能这样玩?这样也行?还真行!朱允炆一声令下,詹徽就由主审变被审,最终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说,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吗?怎么这样草菅人命,糊涂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聪明才有意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对皇爷爷不满!为什么不满?这就是二了,二是蓝玉是皇太孙的亲戚靠山。皇太孙他妈姓吕,乃吕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蓝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个胆,您让他试试清君侧?!一试必然束手被擒,死无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调审问,刺激到皇太孙,蓝玉负气一嚎,詹徽丧命。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大别山神话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