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602

余超颖“鸭绿江”名字的来源-阿尔哈图满文化研究组 余超颖在中国和朝鲜之间,有一条闻名世界的界河,人称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末端注入黄海。这条水流,更因为1950年朝鲜战争而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相传有两种说法:<一>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二>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合而为一而得名。??鸭绿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在先秦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东北地区的肃慎人,既今满族先民。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是其发祥之地,在长白山之巅有


余超颖“鸭绿江”名字的来源-阿尔哈图满文化研究组

余超颖在中国和朝鲜之间,有一条闻名世界的界河,人称鸭绿江,全长795公里,末端注入黄海。这条水流,更因为1950年朝鲜战争而成为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
关于鸭绿江其名的来历,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因江水颜色似鸭头之色而得名。
<二>因上游地区有鸭江和绿江两条支流汇入,合而为一而得名。??
鸭绿江古称浿水,汉朝称为马訾水,在先秦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献记载,东北地区的肃慎人,既今满族先民。
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是其发祥之地,在长白山之巅有一片浩大的碧水。
满语称其为:Tamun omo[音:闼门欧瑁]或称Tomen omo[音:图门欧瑁],满语的含意是“万水之湖”,汉译音为“闼门湖”或“图门泊”。汉语称此水为“天池”。
从长白山天池中向外流泄出三条水流,一条向北,名“混同江”[今称“第二松花江”];另一条向东,名“图门江”;还有一条自山南向西,流入黄海,名“鸭绿江”。
这三条江的名称都是源自满语而命名的。
北流之水,满语称 做:Huun tung ula[音:混同乌拉],汉译音为“混同江”,其满语的含意是“狂野之江”;
东流之水,满语叫做:Tumen ula[音:图门乌拉],汉译音为“图门江”,其满语含意是“万水之江”;
而流向黄海之水,满语称为Yalu ula[音:鸭绿乌拉],汉译音鸭绿江。
在古阿尔泰语[蒙古语和通古斯语同源词],鸭绿江拼写为yaaru[或yaalu],意为匆忙的.快速的,形容水流湍急状态,ula意为江,yaalu ula读为雅鲁乌拉,鸭绿乌拉,鸭绿江。
鄂温克民族先民粟靺鞨族中有一氏族就是雅鲁氏,因此,从发生学角度考察,鸭绿江的名称很有可能同这个古老氏族有关。
据半岛史料《三国史记》记载,雅鲁氏在公元28年以前是居住在乌苏里江.图门江一带,由于高句丽国同沃沮国的战争,他们被迫迁徙浿水流域,他们把湍急的江水称为雅鲁江。
鸭绿江的得名就来自于沃沮-勿吉-粟末靺鞨人的南迁,他们过去居住在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而又用自己的族称重新为浿水命了名——鸭绿江。
反之,人们又把他们这些居住在湍急的江水[河水]岸边的族群称之为雅鲁河人,或者他们自称为雅鲁氏。而随着他们的历史迁徙他们把“雅鲁”.“鸭绿”这个词语带到了他们生活的地区。
在大兴安岭东麓就有一条雅鲁河,其河名的意思同鸭绿江相同。同时,也把游动迅速的鱼称之为“雅鲁.雅罗.鸭绿”鱼,意为游动快速的鱼。?
鸭绿江流域在辽金时期至明朝末年,大批的女真人部族沿江居住,并以yalu一词做为本部族的称谓,史称“鸭绿江部”,为明末建卅女真长白山三部之一,万历十九年[1591]被努尔哈赤所兼并,成为满州八旗中的主要力量。
满族的语言虽已有数千年的传承历史,但直至清朝开国时期才创制出满文。
满文的历史虽短,但却在中国的文化史中占据过统治地位。只是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之后,满语和满文才日渐衰落,直至清朝灭亡之时而被废弃。
汉语在重新取代满语“国语”位置以后,在中国官方语言及文字的使用上,曾涌现出大量满汉双语混合交错的新词汇。
用汉字记录满语语音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其中以东北地区的地名居多,如:吉林.佳木斯.大连.哈尔滨.本溪……等。
所以,在查阅有关鸭绿江的历史资料时,满文档案所记载的名称都是一致的,均称呼中朝边界这条江为“yalu ula”。而汉文档案史料中的记载则分别有“雅鲁”.“亚绿”.“押鹿”和“鸭绿”等。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才逐渐统一为“鸭绿江”三个标准的固定汉字。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42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