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钧痴”朱向前-时代报告编辑部 余超颖朱向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早上睡到几点是几点,每天睁开眼不知道自己要干点啥。起床之后无所事事,甚至连早饭也懒得吃,看看电视、喝喝茶。终于到了晚上,电视机的声音一停,躺到床上睡不着觉,把自己办下的窝囊事一件一件写下来,足足有两页稿纸那么多…… 无聊,没意思,百无聊赖。 这是几年前,生意场上折戟沉沙的朱向前的生活状态。 “有时候感觉很悲哀,没想到我会落到这般田地。”他点上一支烟,猛抽几口,“想当年,当地稍微出点名的人,都认识我朱向前。”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
余超颖“钧痴”朱向前-时代报告编辑部
余超颖
朱向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
早上睡到几点是几点,每天睁开眼不知道自己要干点啥。起床之后无所事事,甚至连早饭也懒得吃,看看电视、喝喝茶。终于到了晚上,电视机的声音一停,躺到床上睡不着觉,把自己办下的窝囊事一件一件写下来,足足有两页稿纸那么多……
无聊,没意思,百无聊赖。
这是几年前,生意场上折戟沉沙的朱向前的生活状态。
“有时候感觉很悲哀,没想到我会落到这般田地。”他点上一支烟,猛抽几口,“想当年,当地稍微出点名的人,都认识我朱向前。”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两年,从2012年到2014年。最走投无路的时候,朱向前的灵魂深处迸发出了“叮叮当,叮叮当”的响声——钧瓷开窑时的声音。
那天籁让他的内心萌动,复苏。
朱向前的家乡在河南禹州,那里是驰名中外的钧瓷文化发祥地。早在唐代,禹州神垕就已烧制出多彩的花瓷和钧瓷,到了北宋徽宗年间,钧瓷生产达到了顶峰,被定为“宫廷御用珍品”。钧瓷凭借柔丽的色泽、优美的器型,以及它独一无二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质绵延千年。
作为禹州本土人,朱向前对钧瓷的喜爱与生俱来。只是,他太忙了,忙着跑一单又一单的生意,忙着挣更多更多的钱,他甚至没有时间细细抚摸感知过一件钧瓷……
2015年,钧瓷市场进入长时间调整期,高额的成本和萎缩的市场困扰着整个钧瓷行业的生存空间。可钧瓷在朱向前心底的召唤声更高了,那“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在挠着他的心窝,让他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这一年,朱向前48岁。他内心深处喷薄而出的欲望来自钧瓷,是钧瓷重燃了他对生活的热望。他要走出去,他要重新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无论泥泞,无论艰险。
“要都说生意好做,你不能做,烂了。从商业价值上考量,最不景气的时候,你进来,才有机会。”朱向前以他商人的敏锐嗅觉,在钧瓷市场最不景气的时候,孤身闯入了这片他迷恋多年的“钧瓷场”。
自2016年起,朱向前跑北京、跑上海,“因为钧瓷在目前的中国,还属于奢侈品,在大城市,它的市场更广阔一些”。朱向前在脑海里构思着他的“钧瓷场”,厂房改建、商品定位、市场销路、宣传策划,等等。随即,“御都钧窑”呼之欲出——“御都”来自朱向前对禹州大地上钧瓷千年历史的深刻解读。
朱向前的经营理念是“集众家所长,荟百家之萃”,他说他的终极目标是推广钧瓷文化,并将此作为“御都钧窑”的使命和责任。下决心打造“御都钧窑”这个品牌之后,“让钧瓷文化发扬光大”的信念成了他奔波向前的动力。
在“御都钧窑”的展品大厅里,朱向前可以滔滔不绝讲上一上午的钧瓷,从钧瓷的历史流变到动人传说,从72道工序到名家名窑,从手拉坯与铸浆坯的区别,再到入窑与开窑的窑变……在他的讲述中,你的眼前慢慢浮现出那古老的“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边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的情境。
窑变出瑞兽与僧人的花盆底托
朱向前说,喜爱钧瓷的人对钧瓷会有眼缘,“第一眼很重要”。此外,钧瓷的意境也是衡量是否精品的重要杠杆。“御都钧窑”曾烧制出一件花盆底托,右边像一僧人,带着帽子,手握禅杖,左边有一瑞兽。这意境,让人联想到神垕曾经流传的“神兽渡人”的故事。著名钧瓷艺术家丁建中将此意境作诗《赏海棠洗》:瑞兽御都现,童子拜佛前。窑变生奇境,钧艺更璀璨。
“钧瓷无双,入窑之后,任你再高级的师傅,也无法控制窑变结果。”朱向前说世上没有两件完全一样的钧瓷作品,这也是钧瓷之所以珍贵的特质之一。琳琅满目的钧瓷器件,在朱向前的眼里,件件都好,没有之一。“你看着钧瓷千奇百态的变化,在夜间听着它咔啪咔啪开片的声音,那是一种享受,你喜欢它,痴迷它,慢慢成为‘钧痴’。”朱向前享受当前的状态,前所未有。
只管耕耘,莫问前路。朱向前说,哪怕钧瓷行当让他再次失意,他也不会再转行了。他说经历前半生商战最大的收获,就是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保持从容淡定。
到南昌、上海参加某次活动时,礼品太多,运费也高,“一斤十块”在前些年对朱向前来说是九牛一毛,但如今,他舍不得。上千公里的行程,朱向前自己开车去,“这种苦跟谁诉,跟谁说……”
四川茶叶博览会上,活动地点没法直邮,朱向前是挑着担子去的。“既然你‘败走麦城’了,就得按‘败走’之后的路子走……”
在北京,崴伤了脚的朱向前,头顶着钧瓷走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和平天使”
一个国际脸的女孩,跪卧在圆圆的草毯上,双手捧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这是2017年9月16日,“御都钧窑”第一次参与大型国际性活动时带去的作品“和平天使”。
活动开幕前一天,还差四件没有烧制出来,朱向前急得脑门子直冒汗。他在窑门口焦急地等着。终于,“叮叮当,叮叮当”的声音在他耳畔响起;终于,“和平天使”万无一失地展现在朱向前面前——此时此刻,朱向前永生难忘。
……
2017这一年,朱向前的“御都钧窑”签下了国家级省级钧瓷大师十余名,力量不断壮大;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投资设立钧瓷文化中心;行程数万公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联合中国驻泰王国大使馆和东盟加六国贸易促进会举办“一带一路”中国钧瓷文化东盟泰国行,联合北京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在香港举办庆祝香港回归三十周年大型书画和钧瓷作品展览,联合上海景域集团为第十届中国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做上海站、郑州站、许昌站的钧瓷推广展示活动,联合全国高校网球协会,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深圳等地举办赛事活动,作品被指定为冠亚军奖杯和赛事贵宾礼品……
这位年近50岁的创业者,从钧瓷中找到了自我,回归了灵魂的宁静,发自内心地,只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
本文选自《时代报告》2018年第1期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