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439

余超颖∣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 余新忠-苏州科技大学学报 余超颖 摘要: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明清之际,传言甚多,李自成身死而又冒出其隐居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言,并不符合李自成的行事风格和明清之际的历史。李自成隐居传言同明末清初的其他传言一样,都有着政治隐喻。关键词:明末清初;李自成;四


余超颖∣ 李自成最终隐归慈利县四十八寨说献疑 余新忠-苏州科技大学学报

余超颖

摘要: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百姓认为李自成最终隐归四十八寨,慈利县文史工作者也认为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考察四十八寨的传说、遗迹和明末清初的历史,可以肯定,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但不能将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认为是李自成的活动。明清之际,传言甚多,李自成身死而又冒出其隐居的说法只是一个传言,并不符合李自成的行事风格和明清之际的历史。李自成隐居传言同明末清初的其他传言一样,都有着政治隐喻。
关键词:明末清初;李自成;四十八寨;传言
作者简介:余新忠,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中国医疗社会文化史和明清史研究;杨春君,男,贵州铜仁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明清史研究。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备受明史研究者的关注,其中核心人物李自成的最终归宿,因后代不时有新材料或历史遗迹的发现而新说迭出,至今学界仍聚讼未决。李自成的最终归宿,主要有被杀和隐居两种说法,但亡与隐,又因亡、隐的地点的不同而产生了更多的说法。有的说法有官方文献支持,有的说法有目击证人,甚至还有目击证人的考察。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相互争论,并存至今。尤其是李自成被杀于通山县九宫山说、隐居于石门县夹山寺说之间的争论,尤为激烈。近年来,地处湘西的慈利县文史工作者,因为在当地发掘出不少有关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记忆和遗迹,又提出了新的说法,认为李自成曾在慈利县四十八寨有过活动。若这一说法成立,很多学者认同的“湖北遇害说”就难以成立,而这显然会对当前的李自成研究掀起一定的波澜。若不成立,那又该如何来看待其中的证据以及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说呢?笔者谨就此提出考论,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慈利四十八寨传说与李自成归隐四十八寨新说
在有关李自成最终归宿的诸多说法中,隐居夹山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夹山位于湖南澧州石门县,与慈利县毗邻,距离慈利四十八寨约30公里。目前慈利文史工作者关于李自成的新说,主要是认为李自成败走南方后,曾经在四十八寨一带活动,因为当地留下了很多关于李自成的遗迹和传说。四十八寨作为一个地名,并不仅限于慈利一处,不少山势复杂险要之地都有四十八寨之地名。慈利县位于湖南西北部,武陵山东部边缘,澧水中游,境内多丘陵,历史悠久,秦时即已建县,在明清时期与石门同隶属于澧州。四十八寨位于慈利东部的广福桥镇,紧邻石门县,这一地区山峦叠嶂,地势险要,乃兵家用兵胜地。四十八寨是指当地48座有名的营寨,即秦国寨、和尚寨、罗汉寨、猴儿寨、鸡公寨、仙人寨、梅兴寨、乌纱寨、红岩寨、陀龙寨、稻摞寨、老鹰寨、金猴寨、尧人寨、宝剑寨、伢儿寨、金龟寨、矛寨、盾寨、风轮寨、金盏寨、灯台寨、美女寨、狮子寨、金龙寨、探子寨、牛角寨、独角寨、响水寨、黑岩寨、白岩寨、金鸡寨、箱子寨、背儿寨、擂台寨、锉刀寨、牛鼻寨、灯笼寨、斧头寨、宝塔寨、婆婆寨、斗升寨、城门寨、秤砣寨、师徒寨、顾公寨、何家寨、女儿寨。实际上,个别寨的名称也不统一,如猴儿寨又名金猴寨。从寨名上来看,有些寨名来自寨的形状,有些寨名来自当地的历史传说。当然,四十八寨地区的地名,并不都是以寨来命名,如下文提到的珠宝湾、炉头湾,虽在四十八寨地区,但以湾来命名。四十八寨地处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地区,而主要位于慈利县的广福桥镇。四十八寨地区奇秀山峰众多,名曰四十八寨,只是一个约数,并不表示只有48座山。
在这一地区,目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自成的传说:
1.探子寨。该寨四面环山,十分幽静。当地传说,此寨是李自成在联明抗清时期众多探马的居住地,在此进行情报收集与整理。
2.城门寨。在一座山顶上修建城墙,因一侧峭壁酷似城门而得名。城墙的南北两侧,有几十米的悬崖,部分悬崖段用大块条石垒砌城墙至山顶。登到寨顶,需要走300多级台阶。寨顶较为平坦,至今仍有门等遗址。当地传说,此城是李自成主持修建的,是李自成的驻地。
3.珠宝湾。当地传说,李自成自北京城撤退时,把北京城里的黄金白银和武器,还有大量的贵重珠宝,都运到四十八寨的某个地方埋藏。后来一位颜姓医生到此地采药,在山脚的一个岩缝里挖药草,扯出一串珠子,他以为是草药的根,在山涧水中一洗,闪闪发光,原来是一串珠宝。他接着又在这个地方挖,发现了大量的宝藏,有黄金、玛瑙、珍珠等,这样颜家就成了四十八寨有名的财主。别人听说后,都到这里来寻找珠宝,这个地方就叫作珠宝湾了。
4.炉头湾冶铁遗址。在炉头湾,有不少的冶铁遗址,包括大型灶台、铁渣、废弃燃料等,旁边的溪流中还残留有大量的铁渣。当地百姓传说是李自成的军器作坊。
上述传说在四十八寨地区广为流传,前三则是关于地名得名缘由,而第四则是遗址传说。
除以上传说外,还有关于李自成的民谣。在中国各地尤其是南方,流传着一首关于铁匠的民谣:“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家学打铁。”但在慈利县,这不是一首普通的民谣。“张”“李”分别有特指,“张”指张献忠,“李”指李自成。晚清余启安《过夹山寺寻所传闯贼墓》云:“折尽旗枪卌八营,南奔狼狈不能兵。已传夺魄乱锄死,又道逭诛削发生。天网怪从琳宇漏,疑团常为稗官横。欲寻荒冢无残碣,剩得童谣打铁声。”“童谣打铁声”就是指张献忠、李自成。
李自成传说除表现在地名、民谣中外,地方文献中也有记载。李自成隐居石门县夹山的说法(夹山离四十八寨不远),出现在乾隆年间的地方文献中,并在其后的地方文献中不断有记载。嘉庆《石门县志》卷四八《僭窃志》载:“夹山奉天玉和尚墓,传为闯贼,然已窜伏灭殁矣。”同治《石门县志》卷十四《杂类志·纪闻》:“冢土冈有土墩四十八所,相传明末李贼余党盘踞澧州,时出剽掠,里人筑土墩聚粮其上。寇至,则群相捍御。今犹存十之六七。”
李自成隐归四十八寨的各种民间传说逐渐得到慈利县文史工作者的“承认”。1990年出版的《慈利县志》中没有关于李自成在四十八寨的记载,而2008年出版的《慈利县志》明确记载李自成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特别是自1980年代以来,夹山寺发现奉天玉的遗迹、遗物,石门县的宣传,以及电视剧《雪山飞狐》的播放,当地百姓都对李自成隐居在四十八寨地区的说法深信不疑,而地方文史工作者也将这些说法部分地吸收到县志中,但没有明确承认这种说法,只是认为李自成来过四十八寨,在四十八寨有过活动。这说明,地方志逐渐接受、相信李自成到过四十八寨的说法。
二、从传说与遗存考论明末清初四十八寨的历史
从文献的记载来看,李自成余部到达今天湖南省所辖范围,是在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慈利县四十八寨地区流传的众多关于李自成的传说,可以得到历史遗迹和历史文献的印证。
第一,从地势来看,四十八寨地区适合屯兵。
石门县观国山与慈利四十八寨相连。明万历年间,石门县蒙泉人梅鹙在《观国山记》中说:
予尝眺远,则澧中西北万山如三峡奔涛,六军奔骑,有来无已;又如骖鸾驾鹤,驭气乘风,自天而降……观国山属管石门,去州西南百里而遥,脉自九、永数百里蜿蜒而来,近则层峦叠嶂,直抵仙岩。观国山突起壁立,云表绝顶,平衍数丈,左右皆奇峰异岫,前则一望无际。
从地势上看,四十八寨及其附近的石门县观国山,处在武陵山脉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四十八寨地区山峦叠嶂,地势险峻,进可以攻取地势较为平坦且具有一定政治意义的常德府,退可以保守地势逐渐升高的湘西地区。换言之,四十八寨是常德平原与湘西丘陵地区的分水岭,进可攻退可守,非常适合屯兵。
第二,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四十八寨地区有过屯兵的历史。
四十八寨地区有大量的屯田。四十八寨地区山多,但地理环境非常好,森林茂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生长。在四十八寨地区的沟沟坎坎中,有梯田一万余亩。这些梯田的田埂由大量的石块垒砌而成,田埂之高度,矮则0.2米,高则三四米。如此庞大的工程,不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兴建的,也不是在太平天国时期由太平军兴建的。从庞大工程所需要巨大劳动力来看,应该是清初李自成余部兴建的,当地百姓也传说是李自成部队兴建梯田。顺治二年(1645)五月初,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身死后,在湖北、江西交界地带的李自成东路大顺军军队,约有20万。这些军队后来主要散居在常德府、澧州等地,完全有可能在四十八寨地区屯驻。
第三,从历史遗迹来看,明末清初之前四十八寨地区有屯兵的记载。
在四十八寨地区,有唐代石刻《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覃焽题记》,笔者曾亲自勘察过。该题记载:
光启元年十二月,为朗州雷尚书兵马侵扰,遂部领兵士三千余人,在此山屯驻,立七重寨栅。至二年三月,累得荆南,差大将送官告,并慰喻将士。其山号为见明山,以澧、朗二州为界。其年六月十九日,节度游卒将充都兵典覃焽题记。
该记载说明,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有将领率领三千人在四十八寨地区驻扎,建有军寨。三千人的屯驻,规模不小。再看四十八寨的城门寨,其地势之险要,工程之浩大,设施之完备,显然不是地方土匪修建的,也不是短期驻扎在此地的军事力量修建的,只能是大型军事集团主持修建的,其显然是屯驻军队首脑机关的驻地。
第四,四十八寨珠宝湾的传说,也有历史文献的依据。
四十八寨地区地势险峻,山多湾多,易守难攻,很适合埋藏宝藏。李自成在北京期间,追赃助饷,获得了大量的财富。李自成在从北京撤退前数日,“拘银匠数百,镕所掠金及库藏器皿为大砖而窍其中,搜民间骡马尽载以西,故溃散而赀财不匮。刘宗敏、田见秀、谷英、张鼐、袁宗第、刘芳亮、李锦七伪侯者,每赏珠一大斗,金银一车,币千端。士卒从北都归者,腰皆有黄金环宝,饮村人酒,掷金与之,或给珠一握,无所吝。白广恩家珊瑚高累尺,皆禁中物也。后自成再去,长安居民争入所居搜金银,中夜失火,烧秦王府几尽,回民之有力者得最多,故大富者众。数十年后,关中人犹从雨后泥土中拾得珍珠云”。由此记载可知,李自成从北京撤退时带走了大量的财宝,虽然其中有一部分赏赐给众将,或在搬运过程中有遗失,但仍有大量财宝归李自成掌管。李自成亡后,其财宝落在何处,仍是未解之谜。四十八寨地区的百姓认为李自成来过四十八寨,也应该在四十八寨地区埋藏有财宝。从地势上看,四十八寨位于从常德平原到武陵山地区的过渡地带,特别是石门县自1980年代以来,在夹山寺发现了奉天玉和尚之墓。四十八寨离夹山寺不远,因此在认为奉天玉和尚是李自成的前提条件下,四十八寨地区的百姓认为,李自成来过夹山寺,肯定将财宝埋藏在距夹山寺不远且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的四十八寨。
揆诸明末清初的历史,李自成余部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是可以肯定的。据民国《慈利县志》记载,顺治二年(1645),“闯贼李自成党陷九溪卫,张、马、王、游诸贼据有慈利,恣屠杀,百里无烟,是为十三家之众”;顺治四年(1647),清军控制慈利,并控制慈利的九溪卫(卫址在今慈利县西北部江垭镇),“设九永守备”;顺治五年(1648),清朝在慈利推行顺治钱,并剃发;而在明朝方面,“明督师堵胤锡帅溃将马敬忠、牛万财、杨国栋等退保永定卫,师次慈利”。又据《明史·堵胤锡传》记载,顺治二年,当李自成死后,“众拥其兄子锦为主,奉自成妻高氏及高氏弟一功,骤至澧州。拥众三十万,言乞降,远近大震”。慈利县属于澧州管辖。后李自成余部归附堵胤锡。顺治四年八月,清军攻占永历帝驻跸的湖南武冈州,以及宝庆府、常德府、辰州、沅州等湖南大部分地区,堵胤锡退守永顺土司、九溪卫、永定卫等湘西地区。顺治五年,由于金声桓、李成栋反正,形势对南明有利。四月,堵胤锡与马进忠、王进才、曹志建、李赤心、高必正等将领,从九溪卫、永定卫等地出发,乘机攻取常德、桃源、澧州、临武、蓝山、道州、靖州、荆门、宜城等州县。但由于内部矛盾,堵胤锡等率李赤心南下湘潭。至此,堵胤锡与李自成余部在慈利地区的大规模活动宣告结束。
三、从“传言”看李自成的归宿
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并考察明末清初的历史,在明末清初的四十八寨地区,有过大规模的外部势力的进入,这些外部势力就是李自成的余部和南明势力。但是,我们不能用李自成余部和南明势力的活动代替李自成的活动。李自成是否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则是不能确定的。整体联系李自成归宿的三个地点,从通山到夹山再到四十八寨,从地理方位来看,李自成的活动轨迹是向西移动,这与李自成余部的活动路线是大致相同的;从时间顺序来看,李自成的活动顺序也是自东向西。揆诸史事,证诸遗迹,李自成余部和南明势力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是有历史依据的。因而,在民间和方志中,就被认为是李自成在四十八寨地区有过活动。
自然,由于各种资料记载的分歧,各种研究结论的相互对立,在没有新的确切资料的情况下,不能确定李自成的最后结局;但从明末清初的社会状况来看,关于李自成最后结局的多种说法,或许只是一个有着充分“证据”的“传言”。
明清之际是一个众多著名人物魂归何处存在诸多悬念的时期。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崇祯帝的三个皇子下落不明,或死或隐,众说纷纭,后有人冒充皇子,称为朱三太子。真正的朱三太子在顺治二年被清廷杀死,但不断有人假借朱三太子的名号举行反清活动。整个顺治、康熙年间,以朱三太子名义起事者,约有七起之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两次:一是康熙十二年(1673)三藩之乱后,北京有叫杨起隆者自称朱三太子,起事扰乱;一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四十六年(1707),在江浙地区发生了朱三太子案,轰动一时。顺治元年冬季至二年(1645)春季,在南明弘光朝,发生了大悲案(僧人冒称亲王)、童妃案(妇女冒称弘光帝妃子)。顺治二年四月,史可法死在扬州,之后即有人假借其名号起兵反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帝被清军俘虏,但在南明永历初年,出现僧人假冒弘光帝,骗得许多地方官的信任。直到咸丰年间,在太平天国早期,洪秀全还自称是弘光帝的后裔。顺治三年(1646)八月,隆武帝死在福建汀州,有人说在汀州遇害的是隆武帝的替身,隆武帝本人逃到广东五指山当了和尚。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帝因天花病死,此事得到顺治帝赏识的官员王熙的证实,但民间仍传说顺治帝因为深爱董鄂妃而出家。此外,还有董鄂妃、孝庄太后下嫁等,都在民间流传。明清之际的传言,远不止以上所列举。这说明时局艰难,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传言才能广泛流传。
李自成之死,由被确认到被怀疑,并逐渐成为一个问题,正是传言的作用。虽然某些证据十分“过硬”,但仍然不能推翻李自成身死的结论。况且,从大顺军不再有统一行动等来看,说明大顺军已经没有真正的领导者,这也表明李自成身死是出乎意料的事件,李自成未有时间来安排后事。
从人物的性格来看,李自成经历过多次失败,最惨重的一次失败是在崇祯十一年(1638),李自成被三边总督洪承畴、陕西巡抚孙传庭击败,“自成尽亡其卒,独与刘宗敏、田见秀等十八骑溃围,窜伏商、洛山中”。但李自成仍然坚持不懈,最终攻占北京城。自李自成撤出北京城到顺治二年(1645)五月,大顺政权遭受重创,战事连连失利,丢掉了大批控制区域,连重要的根据地西安、襄阳、荆州也丢失了,一些重要部下或被杀或投降,但大顺军仍然有兵力20余万,拥有强大的实力,依然有同清朝相抗衡的雄厚资本,鹿死谁手,仍未可知。大顺军连续遭受失败,损失惨重,李自成对其本人及大顺军前途肯定有深深担忧,或有沮丧、悲观,但不至于出家、隐居。拥有可以同清朝和南明抗衡的势力却隐身寺庙,甚至隐身寺庙而在幕后指挥,绝非是李自成的个性。且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军情如火,幕后指挥只能是延误军情的瞎指挥,长期征战、熟悉战争之道的李自成断然不会如此行事。但李自成的消失,只是死亡造成其肉体上的消失、其活动的消失,而其精神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在嘉庆十八年(1813)的天理教动乱中,首领李文成自称是李自成转世。
仔细分析李自成的死法,有被杀死、老死等,而李自成被杀死的多种说法,都是李自成因带领的属下人少而被乡民杀死,这种“意外”死亡并非没有可能。清军在大雾弥漫的有利条件下突袭张献忠,张献忠不以为意,中矢而亡,也是意外而亡。而关于李自成隐居的说法,多是李自成隐居于寺,这显然受到明清之际遗民逃禅风气的影响。
李自成未被乡民杀死而隐居起来的传言,同清初的许多传言一样,其背后都有着政治的隐喻,或激烈或委婉地表达对清朝的不满,自觉不自觉地为某种目的服务。而地方文史工作者,则正好借“名人”宣传地方的历史文化,提高地方的知名度,因此,在考证过程中,由于“情感”因素的干扰,不免有失误之处。
本文刊于《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第45-49页,为了方便阅读,原文中的注释和参考文献被删除。如有其他机构或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

长按二维码关注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65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