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浅析《昆曲六百年·前世今生》 守护昆曲的美好-第7教室传媒资讯 余超颖穿越了六百年的历史;历经了六百年的沉淀;吸收了六百年的精华;昆曲向我们款款而来,一颦一笑、一起一坐,都带着她独特的清丽与婉转。发人深思的是,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得到昆曲独特的魅力?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便给世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一幅昆曲兴衰的画卷在观众面前缓缓展现,人们感慨于昆曲坎坷的命运,却也留下深深的疑惑。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齿轮下被消磨,而当代人又该拿什么来守护这
余超颖──浅析《昆曲六百年·前世今生》 守护昆曲的美好-第7教室传媒资讯
余超颖穿越了六百年的历史;历经了六百年的沉淀;吸收了六百年的精华;昆曲向我们款款而来,一颦一笑、一起一坐,都带着她独特的清丽与婉转。发人深思的是,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能感受得到昆曲独特的魅力?纪录片《昆曲六百年》便给世人敲响了一记警钟。
一幅昆曲兴衰的画卷在观众面前缓缓展现,人们感慨于昆曲坎坷的命运,却也留下深深的疑惑。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齿轮下被消磨,而当代人又该拿什么来守护这些祖先留下的文化?这便是影片贯穿始终的主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昆曲于大众而言或许只是以供消遣的娱乐项目,但当昆曲消散逝去之时,没了文化皈依的人们怎能找到中国的精神归宿与家的方向?
影片通过对比展现了昆曲的前世今生。首当其冲的,是将昆曲古时的万人空巷与现在的绵绵若存进行对比。温柔的江南水乡,小巧的苏州楼阁,身穿彩衣,脸上有着浓郁妆容的戏子们轻吟浅唱着《牡丹亭》、《长生殿》中美妙绝伦的词。那时的人们,总是沉浸在昆曲美好的世界里,更有虎丘山曲会的盛况空前。人们对于昆曲都展现出极大的热爱。画面一转,出现的是现代都市繁华的景象,灯红酒绿、车水马龙,人们单调而疲惫地过着快节奏的生活,昆曲逐渐被世人所遗忘。正如周秦在采访中所说:“昆曲现已绵绵若存,仅仅靠着文化因素支撑着。”古时昆曲何其风靡?而人们却不能将这一繁荣景象延续下去。其次,影片又将中国对于昆曲的忽略,与欧洲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热忱进行对比。通过这一横向对比,国人对于自身文化的忽视便在不言而喻之间得到了体现。陈丹青在采访中描述了他在伦敦见到一群穿着普通衬衫、牛仔裤的年轻人在排练莎士比亚戏剧时的场景,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国人忽视昆曲的痛惜,而观众也在这反差之中开始反思。同样是时代的新生力量,欧洲的年轻人在继承着他们的传统文化之时,中国的年轻人们一味地追寻西化、现代化,与此同时,也逐渐地丢弃了传统文化。影片通贯古今、中外的对比引发了观众对于传承昆曲、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
影片意境深幽,色彩淡然而不平庸、温暖而不灼人。当画面呈现明亮,当鲜绿的树叶,朱红的栏杆展现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昆曲落花流水般的曲调在耳畔响起,仿若真的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享受着柔和、幽静、淡雅的气氛,端起茶香袅袅的瓷杯,品味昆曲的美好。开始是一帘素纱,遮挡着身着粉衣的戏子。犹抱琵琶半遮面,那般朦胧。若隐若现的面容动人,惊人却不张扬。正如昆曲,笼着历史的纱罩、蒙着时间的尘埃,细细品味之下,却是勾人心魄的存在。又有一幕,伴着解说词“昆曲遥远而辉煌,却是被人逐渐遗忘的历史”的轻柔之声响起,戏子在台上悠扬地吟唱,优美地踱步,周围是幽深黑暗笼罩,只有一束光照射在她的身上。看在观众眼里,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只有小小的一点空间供昆曲生存发展,而那黑暗的空间恰似人们的忽视一般,将昆曲隔绝在生活之外。突兀地存在于这黑暗世界里的一点光亮,以及在这小小光亮中独自唱着昆曲的戏子,不就是昆曲以及更多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吗?由于时代快速发展,逐渐的,极少数人甚至没有人再将眼光放在昆曲和传统文化上。她们被黑暗包围,孤立无援,一息尚存而又充满着无助和孤独,引发人们内心对于传统文化的怀念与思索。编导的深意蕴含在这意境之中:失落传统的挣扎、遗落文化的不甘和唤起国人重视的呼喊。
昆曲跨越了六百年的岁月,以前的流光溢彩,以前的风花雪月,以前的姹紫嫣红,现在看来,更是值得珍惜。而今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拯救,去守护昔日辉煌、今日衰败的这份美丽。人们现在需要的,是真正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中华民族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不会迷失,而是找到自己的根,自己的归宿。回溯“前世”,反观“今生”,守护昆曲的美丽,在昆曲的至美中,重拾中华民族传统美学,重树中华民族传统自信。
编导|表演|播主|摄影摄像只要与第7教室有关欢迎来稿
179739108@qq.com
第7教室微信公众账号专为传媒艺考提供资讯,我们的微信号是seventhclass,欢迎大家关注。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