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1054

余超颖█萍踪记事】廿年旧照,意外今缘-江湖一萍 余超颖温馨提示点击上方↑江湖一萍可关注或查阅旧篇目2016年的正月初二,一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重访老家婺源的某边远山村,竟然真的找到了二十四年前我偶然画在画里的三个小女孩(那可是她们在嫁人之前唯一的生活图像),见着了恰巧回娘家探亲的两位!若我晚到一分钟,她们就上车离去……具体经过,可参阅我的《【萍踪吟记】 寻访二十四年前三樵妹》。猪栏边村寻访二十四年前三樵妹并赠画册2016-2-9大年初二(新韵)浙岭巍巍浙水寒察关过罢到虹关展图借问三家处沿岸趋行


余超颖█萍踪记事】廿年旧照,意外今缘-江湖一萍

余超颖温馨提示点击上方↑江湖一萍可关注或查阅旧篇目
2016年的正月初二,一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重访老家婺源的某边远山村,竟然真的找到了二十四年前我偶然画在画里的三个小女孩(那可是她们在嫁人之前唯一的生活图像),见着了恰巧回娘家探亲的两位!若我晚到一分钟,她们就上车离去……具体经过,可参阅我的《【萍踪吟记】 寻访二十四年前三樵妹》。
猪栏边村寻访二十四年前三樵妹并赠画册
2016-2-9大年初二(新韵)
浙岭巍巍浙水寒
察关过罢到虹关
展图借问三家处
沿岸趋行四里前
迎面两姑惊旧妹
临流石埠正当年
残垣梨树斜阳影
犹忆板桥猪圈边
*浙岭、浙水,均在婺源北部浙源乡境内。

1992年7月14日,一萍在仅三户人家的偏远山村,
速写到三个砍柴回村的小樵妹(画面局部)

2016年正月初二,一萍见到三樵妹中的两位,板桥已成水泥桥
没料到,一萍而今再遇类似之事。且不曾寻觅,而其人自现!
前天上午九点前,我在公众号发布了《怅思口,哀长滩——也说村容》,随后,照常将链接发到一个百余人的婺源书友微信群。时近正午,忽有一位似乎不曾发言的群友滕女士@我:“这张像是我娘家的房子,我结婚时摆的酒席。”并附了我文中插配的那张1999年正月拍摄思口某家婚宴场景照片的截图。
这太出乎意料!因为已经时隔十九年半。当即就有群友惊叹,我固然更感意外,遂有后续对答……

1999年正月初七,思口村
【滕女士】:我发给我的家人看了,他们都说是我们家的房子。
【一萍】:啊?太好,我当时拍了好几张,还有近景!
【滕女士】:太好了,发几张我看一下好吗?
(我发了新娘那桌的近景照片)

在婺源书友群的对答
【一萍】:新娘是你吗?请告那天的日期。
【滕女士】:是我,伴娘是我同学。我不记得日期了。
【一萍】:光线很暗(实际是来不及调慢快门速度),我用的是胶卷相机,而且我是举高来手拍的,难保很清晰。因系抢拍,你当时有点惊讶。
【滕女士】:谢谢!我们自己都没有拍照,我收藏了!
【一萍】:那时我县有相机的人太少。因这张照片背后没标年份,1999是我推测的(那天同时用了黑白胶卷,印记中只在长滩村发现俞焰祥先生的那日曾如此),是否正确?
【滕女士】:是1999年的正月初八。
【一萍】:请确定那天不是正月初七??因我发现长滩村俞焰祥先生是初七,当天回县城的。很可能路过思口时逗留考察所拍,但也不排除是第二天专程到思口村。

1999年正月初七上午,一萍拍摄的长滩村
后一种可能较小。首先,我初七在长滩是中午之前就离开了的,剩下的时间足以顺路在思口村再逛一逛,犯不着第二天特地再来思口。而且我在赵村(思口紧对面)拍的好几张黑白照,和在你们婚宴开始前拍的第一张照片,用的都是黑白胶卷,这与那次在长滩是用黑白胶卷,完全对得上,应该就是同一天的同一只胶卷。
再说,你们结婚在正月初八虽然不太会记错,可按婺源的习俗,结婚的正式日期,是指新娘被正式接亲到男方、是新郎家办酒的那一天。而新娘家往往是提前一天办酒席的,那不就是初七吗?
【滕女士】:嗯,我再问问我老公。
【滕女士】:先在娘家摆的酒席,我老公说那天好像是初七;初八是在古坦乡的婆家办酒。
1997年2月的思口村

1999年正月初七拍婚宴的第一张照片是黑白胶卷
经过我们三人的回顾与口头比对,至此,真相终于确定:
1999年的正月初七(人日),一萍在婺源古坦乡与浮梁县交界的高山村落石城,天没亮就从寄宿处起身,搭上唯一那趟进城的客车;一路颠簸,约七点光景到长滩,进村发现了不可多得的山村翰墨高人——俞焰祥,逗留约三小时后离开;搭客车至思口,先穿村东,过板凳桥,到赵村考察拍摄;中饭时分回返思口村,在滕家老屋(记得是马路以东)嫁女的酒席现场,拍摄了数张场景。我还能想起最后回到大桥头,因从石城起床就没吃东西,此时饿得慌,赶紧买包子充饥,一面等车回城……

那天婚宴的主桌,新娘即滕女士
(因系抢拍,来不及调快门,曝光不足而发暗)

当日滕家正堂的贺联
1999年的正月初七,对常人来说,是个平凡日子。这一天,原本也只是一萍无数次采风的归程之一,但因为发现了焰祥先生,这个日子于我、于他,甚至于中国民间书法史,就别具了意义(详见《█ 纪念乡村书法家俞焰祥》)。而于滕家,正如大红喜堂的婚联所云,乃“红叶题诗欣赠嫁,青梅煮酒庆于归”、“嫁女欣逢大好日,送亲正遇幸福年”之佳期也。焰祥老人和晚辈滕女士,除了都属婺源思口乡人,本来别无交集,却拥有一个共同的纪念日。

1999年正月初七,长滩村,焰祥先生与江平


那天清晨,焰祥先生为一萍书联
一萍倾心述评焰祥先生的长文《█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纪念乡村书法家俞焰祥》,起先并没有受到婺源媒体的重视,他们似乎不屑于我去写如此一位野老鄙夫。直到2013年,婺源文化内刊《星江》创刊号发表全文的几个月后,编辑部转给我第一份读者反馈,是一封电子邮件——
敬启者:
我是《星江》读者,现在杭州任教。在婺源参加活动时,无意间读到贵刊创刊号,江平先生大作《纪念乡村书法大家俞焰祥》一文,令我深受感动。冒昧来函,向贵刊询问江平先生联系方式,电子邮箱最佳。谢谢。顺致:
编安并夏祺!
林玮 拜上
后经了解,来信者系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师,曾赴哈佛访学,并非婺源人,是应邀来婺源参加朱子文化研讨会时受赠《星江》创刊号的。该文在【江湖一萍】公众号完整发布、删节稿在著名的《书法》杂志公开发表、精缩稿转发于“全国书法专业博士联盟”后,引起更多外省文化人士、书法博士的关注与反馈。
而就在昨天,又有读者留言——

昨日,一位读者在纪念焰祥先生一文下的留言
很多留言者,实与一萍心性相近。而相关焰祥先生的这一切,都源于1999年的正月初七——那个与焰祥同属一乡的滕女士出嫁的日子。

这张是举高手拍,遂画面因抖动而发糊
滕女士告诉我,她生于1973年,高中毕业,1993年就去广东东莞打工了。1999年回婺源办完婚事后,小两口依旧返东莞闯荡。夫妻都是婺源山村出身,同属自强不息类型。他俩开始只是为别人打工,后来就自己办起了小印刷厂,她负责联系业务,丈夫搞技术,渐入佳境。他们先后生的两个女儿,虽是东莞生长,不会说婺源话,但受父母踏实精神之影响,都挺懂事,大女儿还考上了中山大学。

滕女士,1973年生于婺源思口村,婚后定居东莞
背井离乡的二十多年里,滕女士每年都回婺源探亲两次。在孩子渐大、不必太多操心的近几年,她的心态尤感宽慰,一到婺源,乡村悠闲的慢生活总是令她陶醉。可是,用她的话来说,是“确有千万的不舍离开”,却还是毅然决然要返回第二故乡东莞。这大概是多年在外辛苦打拼者,普遍的矛盾心态,或曰“乡愁”吧。故乡如梦,而东莞的家业,是夫妻俩的现实归宿与人生价值的平台。

滕女士与小女儿
滕氏,乃思口望族。婺源的滕姓进士据传有多位,文革后曾任中科院副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滕藤,祖籍也是婺源思口。滕女士家老屋,本是她祖母家的房子。开阔的天井、精致的雕梁、工细的窗棂、青石的门框,院子里还有一棵桂花树,系典型的徽派民宅。到她这代,共有四家同屋居住。

滕女士游览婺源石城村
东莞那栋带有小庭院的现代清静住宅,是滕女士夫妇称心的家。如今网络通讯条件的极大便利,她的绝大部分业务都可足不出户来洽谈。而这个“家”的起点,正是1999年正月在上述老屋的出嫁。出嫁,即成家——对他们来说,那不仅是两人携手的婚姻仪式,还如同火箭正式发射的点火仪式——家之起点,即业之起点。

滕女士的两个女儿,使用着当今普及的拍照设备。她们难以设想母亲出嫁时,却没能留下图像
滕女士的微信朋友圈中,贴有大量近年的日常照片,足见她是个有纪念情结的人。可是,对女性来说一生最关键时刻的婚嫁,她与那时的通常人家一样,竟没能留下哪怕一幅现场图像。更何况在自家旧宅朴素举办的这份婚姻,在经历二十载考验之后,无疑是同舟共济、并将白头偕老的完美结合,与众多华丽婚纱秀恩爱、实际近一半会离婚、剩下的相当部分也只是将就维持婚姻的当今都市夫妻,有着很大区别。也正因此,当事人会愈隔长久而愈加追怀那场婚嫁。当他们突然看到二十年来一直只是迷蒙在记忆烟云中的那个特别场景,竟被一位匆匆过客偶然拍摄、留下了一组具体图像!那种心情,除了惊喜,想必还融汇着复杂而美好的感慨啊。

滕女士幸福的一家
据滕女士说:“伴娘是我发小,她看到这照片,第一时间就发给我看!”而令她们振奋的那张照片,只是老屋天井下并非婚宴主桌的场景。如果她们一开始看到的是我那篇文中并未插用的近距离拍的主桌,且抢拍到的是大家都站起来向新娘致意的关键一幕,主要人物、大红喜联全都清晰分明,那才更要叫绝了~
滕女士在群里接收我发她婚宴主桌照片后的那声“谢谢!”,其实不只是对我说的,更应该是她对命运之神赐福美好婚姻的感激啊。因特殊阅历,一萍比她自身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来得深刻。那个正月初七的正午,我只是从婺源民俗角度而做了举手之劳的拍摄;二十年后,从滕女士的陈述与诸多微信图文中,对这两口子的幸福生活有所了解与感知的我,固然会对生命关口之福祸吉凶,生发思考。此类永恒问题,几乎无解,命运并不确保辛劳醇善者必有福报。那个正月初七的婚宴上,亲友们对滕女士的祝福语太多了,而今现实中的这对夫妇,所幸正如所祝,何其可羡!

滕女士在婺源
在那个本县摄影人还很少的年代,我对滕女士婚宴情境的记录,已属于小概率的巧合。而在当时的新娘、礼仪场所、拍摄人,三者早已天各一方之后,彼此的再次交汇,本来几乎无可能。可在二十个年头后,在几十万婺源人中仅占极小零头的一个小小微信群,成了个不受地域遥隔限制的虚拟小平台。而我们手机里微信群不少,每天能点阅的链接其实有限,而恰恰就被这位当时的新娘或伴娘很快看到并点阅了!——这种概率,更是小之又小,比一萍特意前去探寻二十四年前的那个小山村而得见画中女孩之概率,还小得多……此之谓:巧!太巧~!

滕女士在微信中发的自家小院,并即兴打油配句
这个书友群,因系文化主题,里面的一般打工者估计很少。因滕女士与群主是旧识,而她自身平素也有些文化情致,时或写几句生活感怀,均真切自然,于是也入了该群。所以,当初的新娘在二十年后能与婚宴照片交汇,这冥冥之缘,偶然中又多少似有一缕必然呢。
总之,实乃一则佳话。

1999年正月初七,一萍从滕家大门拍的场景(屋内部分已作调整)

2003年1月,一萍画的思口村景

江 平,1970年生于古徽州婺源县,别署一萍、江湖一萍。中国美术学院博士,杭州师范大学书画副教授,刘海粟美术馆研究员,彭友善家族首席研究顾问。国画主要受益于浙派大家童中焘先生、曾宓先生,书法师从章祖安先生。
【 推 荐 阅 读 】
寻访二十四年前三樵妹挖 藕 小 姑 娘
《孤客的西湖》█ 纪念乡村书法家俞焰祥缩
█婺源北 门 洲(上)█ -婺源北 门 洲(下)
█林震声和《知味录》█ -俞芷苓老师的书
【厕巢旧事】山 馆忆梅【山馆风物】南 窗 观 树
█ 婺源“四十八家”(上)█ 婺源的“四十八家”下
█婺源风情速写画乡关何处-江平访谈录
█ 《书法》:当代中青年书法家-- 江 平
江平题字选 辑(一)█江平题字选辑(二)
█漫话题 签 书 法█江平书法卢仝诗
█对话江西首位书法博士江平
█《中国美院学报》:钱穆书法初探
█《中国书法》:鲁迅的书法及其地位

转发,是最大赞赏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590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