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60

余超颖② 人杰地灵产奇葩 唐朝的肇庆-读肇庆 余超颖 五、广东佬石头做嫁妆,震惊全国唐朝这么多文人官员如此频繁的来往京城与端州,难免会有迎来送往,此时一样端州的土特产开始走红了,那就是读书人案台上必不可少的砚台。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这么好的砚台,不流行是说不过去的。1流行的硬通货没错,正如你所知道的,


余超颖② 人杰地灵产奇葩 唐朝的肇庆-读肇庆

余超颖 五、广东佬石头做嫁妆,震惊全国
唐朝这么多文人官员如此频繁的来往京城与端州,难免会有迎来送往,此时一样端州的土特产开始走红了,那就是读书人案台上必不可少的砚台。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这么好的砚台,不流行是说不过去的。
1
流行的硬通货
没错,正如你所知道的,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这个论断最早出现在唐朝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的《论砚》一文中。更有唐人李肇在《国史补》中就有明确记载:“内丘白瓷瓯,端州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什么意思?就是说内丘邢窑产的白瓷和肇庆端砚,有钱人穷人都在用,你可以想象一下,端砚在当时是多么的流行。
2
送礼佳品
唐太宗就曾把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所临写的《兰亭序》刻在端砚上,赏赐给功臣魏征。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中书令许敬宗之女嫁给岭南豪族冯盎之子冯玳,得冯所赠端砚,加上其他礼品,被视为当时最奢侈的嫁妆,惊动朝廷要派御史调查。唐圣历三年(公元700年),武则天以刻有“明合璧,五星联珠”图纹的端砚赐给名臣狄仁杰。
3
关于端砚的诗
别人送这么贵重的东西给我,我当然要表达一下谢意啦对不对?在那个年代,写首诗答谢,也是一份非常隆重的答谢礼。刘禹锡知道不?就是写《陋室铭》那个,来,跟我一起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果然是往来无白丁啊,别人不但来了,还给他送端砚了呢!嗯,对,这是刘禹锡自己坦白的,他写过一首诗叫《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谢答之》,诗曰,“端州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阙里庙堂空旧物,开方灶下岂天然。玉蜍吐水霞光静,彩翰摇风绛锦鲜。此日佣工记名姓,因君数到墨池前。”
还有个叫李咸用的唐代诗人,也写过一首诗,叫《谢友生遗端溪砚瓦》。不过最最最经常被人提起的,是“诗鬼”李贺写的一首《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也不知道究竟是这位叫杨生的兄台请李贺来鉴赏端砚呢,还是杨生送了李贺一块端砚呢?想必是送端砚给李贺了,否则李贺也用不着写诗来歌颂了。全诗如下,“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点声静新,孔砚宽顽何足云!”六、龙母故事的传承
龙母,作为西江流域的守护神,到了这片区的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又怎能绕得开呢?关于龙母的故事,其实从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到了唐朝,这些故事依然是同一个版本,不过在口口相传中,龙母的法力就越来越大了,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民间的信仰更深了,甚至官方也是相当认可的。
1
《岭表录异》的记载
唐朝有个刘恂,做过广州司马,虽然他本人不见什么记载,但他写的《岭表录异》却很出名,收录了各种岭南风土人情以及物产,后人多有引用。在他笔下,龙母的故事也基本成型了,“温媪者,即康州悦城县孀妇也,绩布为业。尝于野岸拾菜,见沙草中有五卵,遂收归置绩筐中。不数日,忽见五小蛇壳,一斑四青,遂送于江次,固无意望报也。媪常濯浣于江边。忽一日,鱼出水跳跃,戏于媪前。自尔为常,渐有知者。乡里咸谓之龙母,敬而事之,或询以灾福,亦言多征应。自是媪亦渐丰足。朝廷知之,遣使征入京师。至全义岭,有疾,却返悦城而卒。乡里共葬之江东岸。忽一夕,天地冥晦,风雨随作。及明,已移其冢,并四面草木,悉移于西岸矣。”
2
李绅的记载
李绅在《移家来端州先寄以诗》里也提到过龙母的故事,“菊花开日有人逢,知过衡阳回雁峰。江树送秋黄叶落,海天迎远碧云重。音书断绝听峦鹊,风水多虞祝媪龙。想见病身浑不识,自磨青镜照衰容。”诗中关于“祝媪龙”的情节,在《新唐书 李绅传》还另有备注,曰,“始,绅南逐,历封、康间,湍濑险涩,惟乘涨流乃济。康州有媪龙祠,旧传能致云雨,绅以书祷,俄而大涨。”就是说李绅经过德庆时江水太浅,船没法过去,于是就写书信烧给龙母向她祈祷,结果江水真的立马就涨起来了。
3
许浑的记载
上文中提到许浑的《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四首》,就收录在他老人家自己的诗集《丁卯集》中,在“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句下原注:“南方持火于乳洞中,取燕而食。康州悦城县,有温媪龙,即蛇也。随水往舟船至人家,或千里外,皆以香酒果送之。”虔诚而隆重,看看,这就是龙母的信仰魅力。
4
关于修庙的记载
悦城龙母庙,最早是哪个年代修建的?不得而知,学界也一直在考证中。但在唐代,毫无疑问,就已经存在龙母庙了,如上面提到的《新唐书李绅传》中记载的“康州有媪龙祠”。而在《德庆州志》有另外一则记载,“唐赵令则重修。太和六年,李景休重修,并有碑。”就是说,唐朝的赵令及李景休就曾主持过龙母庙的重修,且有碑刻为记。只可惜这两碑都已经丢失了。
七、这个肇庆人竟拿了第一,这次是真的震惊全国
岭南,为什么被称为“南蛮之地”呢?因为岭南是百越民族的聚居地,民智未开,政治经济文化水平跟中原那是没得比啊。虽说在秦始皇年代就已经平定了百越,但始终还是天高皇帝远,属于一个比较容易被遗忘的角落。不过到了唐朝,随着中原与岭南之间更频繁的人才流动,令到岭南地区的教育水平突飞猛进,其中最突出的成果,就是产生了岭南第一状元莫宣卿。
1
神童莫宣卿
莫宣卿(834-868),字仲节,号片玉,谥孝肃,岭南第一状元。唐文宗太和八年农历八月十七日出生在封川县文德乡长乐里(今肇庆市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莫宣卿是个遗腹子,聪慧绝顶,自幼就跟着做老师的舅舅学习诗文,在七岁那年,就写过一首很牛叉的诗,想必你也听过,“我本南山凤,岂同凡鸟群。英俊天下有,谁能佑圣君。”想想自己,七岁时还在学啊憋切爹一二三四,放学只记得玩泥巴吧?
2
高中状元
这个天赋少年,就像开了挂了一样,向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最高荣誉发起冲刺。唐宣宗大中五年,那年莫宣卿十七岁,参加廷试获得第一,皇上钦点为状元。这是岭南地区历史上科举考试出的第一个状元,并且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你要知道,别人家中状元时,很多都已经是儿孙满堂的糟老头子了。据说唐宣宗李忱还亲自写了首诗祝贺新科状元莫宣卿,云,“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菜。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
3
四十七万后人
只可惜天妒英才,唐咸通九年莫宣卿在赴任台州别驾(相当于现代的副市长)途中病故于福建莆田,年仅34岁。不过又幸运的是,莫宣卿有三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到处开枝散叶,让宗族繁盛。据当地莫氏宗亲会不完全统计,莫宣卿的后代竟有四十七万之众,不仅遍布广东、广西和湖南,而且港澳台和海外也有分布。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七,莫宣卿的后人都会从海内外浩浩荡荡奔赴封开西村祭祖,场面震撼。我们常说的,“五百年前是一家”,你看,这就是范例了。
八、禅宗与肇庆
众所周知,唐朝是佛教的鼎盛时期。我们从很多影视作品上,都能看到佛教对唐朝皇室的影响,譬如武则天做过尼姑吧?尝试造过巨大的佛像吧?之类。在唐朝,汉传佛教已经裂变成了很多宗派,禅宗就是其中一个派别。这时候,从南蛮之地的岭南,冒出了一个牛叉人物,他改变了汉传佛教的格局,让禅宗成为了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宗派之一。他,叫慧能。
有人要问了,禅宗跟其他佛教的宗派有啥差别?往通俗的说吧,别的宗派大多是要讲清规戒律,要学习要修行,没一定文化水平还真搞不掂,而禅宗就厉害了,化繁为简讲佛性讲顿悟,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说禅,这么接地气,不蓬勃发展那真的说不过去了。说禅宗是我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宗派之一,你还别不服气,甚至能把“之一”去掉都不为过。举个栗子,这些年亮瞎你钛合金眼的少林寺,是禅宗的。再举个栗子,“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肯定听过了吧?那是济公和尚说的,这就是典型的禅宗思维。别笑,别以为济公只是神话传说,济公和尚是真的,法号道济,南宋名僧,禅宗的杰出代表,杨岐派第六祖。
废话少讲,我们还是说说禅宗跟大肇庆的渊源吧。
1
六祖慧能出生
贞观十二年(638年)农历二月初八,岭南新州(现新兴)夏卢村,卢家生了个小孩。说也奇怪,孩子才出生,就有“二异僧”上门了,并帮孩子取了个名字,叫惠能。这孩子命运很凄苦,幼年父亲(有另一说法是双亲)去世了。各种因缘巧合,慧能能经常接触到佛法。
2
被传法衣
日渐长大的慧能,虽然不识字,但对佛的兴趣却是越来越浓。经介绍,他决定北上湖北黄梅,向弘忍求法。由于慧能来自岭南,自然是容易被嫌弃看不起的,但慧能说,“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弘忍很欣赏他的志向,不过仍然是安排了些苦差事给他做。后来,弘忍召集弟子们作偈,其中首座弟子神秀写了一首,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还没资格在弘忍前作偈,不过他得知了神秀的偈后,不以为然,请人把自己作的偈写在了墙壁上,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见了,深感意外,便秘密叫慧能夜入房间学法,并授法衣,嘱托他立即启程回岭南。
3
岭南弘法
慧能回岭南后,在端州四会等地躲了五年后才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出家。现在肇庆端州的梅庵,据传就是慧能客居时插梅为记的地方;现在肇庆四会六祖寺,也是为纪念六祖在四会隐居并点化民众而建。自此,慧能正式以五祖弘忍衣钵传人的身份在广州韶关等地弘法,名声日上。期间慧能屡屡被皇室邀请北上,皆一一拒绝,只在岭南传播德音。706年,唐中宗敕赐新州慧能旧居报恩寺为“国恩寺”。713年农历八月初三,慧能入灭于新州国恩寺。后来的后来,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783年),惠能被钦定为禅宗六祖,明确了正统的地位,标志着惠能禅法完成了从山林到庙堂的转变。
4
慧能的弟子在肇庆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慧能的弟子智常禅师在肇庆鼎湖山老鼎创建了白云寺(现鼎湖古寺),此后,鼎湖山佛教开始兴盛。以白云寺为中心,其周围先后建有三十六招提,现尚存有遗迹涅磐台、三昧潭、圣僧桥、罗汉市等,足见当日佛法之兴盛。在老鼎老龙潭涅槃台石壁旁,有涅槃台,传是智常禅师座禅、圆寂的地方,现涅槃台石壁还留有智常禅师刻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个大字,是鼎湖山年代最古老的摩崖石刻。
当然罗,你现在去鼎湖山一般看到的,是当下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明代才开始建的,一般都认为白云寺才是祖庭。想瞻仰白云寺?因为它处于鼎湖山核心保护区老鼎里面,得开个科考证明才能进得去。
顺便提一下,在唐天宝九年(750年),忽悠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的日本僧人荣睿,在第五次东渡时被台风吹到了海南岛,然后经广西入广东,经过端州时病了,最后是在鼎湖山上的龙兴寺(即白云寺)圆寂。现在鼎湖山里立有荣睿碑亭,纪念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贡献。
5
慧能的肇庆籍弟子
慧能在岭南弘法期间,收过很多弟子,其中有个小沙弥,叫希迁。这个希迁俗姓陈,端州高要人(现肇庆高要区),唐圣历三年(700年)出生。据说他妈怀他的时候就已经不能碰荤菜了,待出生后,更是只吃素菜,很有缘分,于是就顺理成章去跟了慧能学佛。
慧能入灭后,这个13岁的小沙弥希迁被指引到了师兄行思禅师门下,接受了系列锻炼后终得付法。希迁是个了不起的和尚,门人众多,并将南派禅宗发扬光大。这么说你可能容易理解一点,希迁的第N代徒孙,其中一个是现在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有考证说,希迁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一直被供奉。至民国时,希迁和尚的肉身佛像,被日本间谍盗走。现在有关方面正向日本追索。小日本为啥要偷我们的希迁和尚的肉身佛像呢?因为禅宗在日本很流行啊,他们对慧能希迁等崇拜得不得了,对相关的文物经典也喜欢得不得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关于唐朝的那些事,史书上也就只记下了这么多了。不过,就这么些点滴,都足够证明我们的肇庆是有历史的肇庆,就已经足够自豪了。
【未完待续】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01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