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45

余超颖“身边的故事——纪念建国70周年”作业展示(七十)留下津城的精魂-朝阳思政课在线 余超颖 留下津城的精魂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娇娇 来到天津已经快十年了,耳濡目染,舌粘鼻息,也渐渐的融入这座城市,谈不上对这座城市有多喜欢,因为总觉得缺少一种独特的气息。即使我很讨厌给某一地域上的人贴标签、定型,但我一直觉得我骨子里的东西和天津人骨子里有很多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天津人对待生活那种轻松乐活的态度以及爽快爱说爱玩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影响,我感受到的天津只是一种个人感觉,但当我粗浅地


余超颖“身边的故事——纪念建国70周年”作业展示(七十)留下津城的精魂-朝阳思政课在线

余超颖
留下津城的精魂
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娇娇
来到天津已经快十年了,耳濡目染,舌粘鼻息,也渐渐的融入这座城市,谈不上对这座城市有多喜欢,因为总觉得缺少一种独特的气息。即使我很讨厌给某一地域上的人贴标签、定型,但我一直觉得我骨子里的东西和天津人骨子里有很多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天津人对待生活那种轻松乐活的态度以及爽快爱说爱玩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产生影响,我感受到的天津只是一种个人感觉,但当我粗浅地了解了天津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形成后,我发觉一个城市的个性文化他的历史是有很大关系的。
天津是一座源于码头的城市。从文化上判断,北京的京派文化是一种政治精英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是一种纯商业文化;津门的卫派文化则是地地道道的市井文化。天津是一座老百姓的城市。此地人气旺足,人情厚重,热爱平常和现实的生活,而且有一种现代大城市少有的朴实。它没有满汉全席,却有数不尽的愉悦口舌的小吃;它很少有文艺上的前沿人物,却有众多身挟绝技的曲艺高手和民间艺人。连天津的文化也是生活化的。
六百多年来,这种人文在天津这块土地上的不断积淀和深入,最终养育出的一种个性鲜明的气质,一种人文状态,一种定型的形象。
但是这一切正在消失。
让我们寻找天津城市民俗和本土文化的根源,以便寻求天津的城市文化特征和城市民俗的发展线索。
开埠以前的天津是民俗文化形成的时期。这时的天津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移民城市,周边的各省移民,还有各地的兵丁及南方来津的商贩都带来了具有浓厚异域色彩的民俗文化形成,这些大都被广泛吸收到天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突出一个“杂”字,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特点。
影响天津民俗文化形成是多方面的,首先离不开自然生态环境,而河、海交汇是天津发展城市发展的最大自然优势。应该说渤海和海河是天津民俗文化发生的源泉,它的变迁是民俗文化发展的基础。天津是几次黄河迁移改道大泛滥时创造出来的。平原城市的前身大多是码头,码头脾气是天津人性格的骨架。码头上的生存原则是硬碰硬。其优胜劣汰有点像大自然的规律。天津人钦佩有真本事的能人,对没能耐立刻倒喝彩。所以过去走江湖唱戏的都必到天津码头闯一闯。闯不过天津过不了关。凡是想在天津露头露脸,必定得拿出真能耐。所以天津对本地出名的手工艺人的称呼及其特别--姓氏加上他的拿手绝活。如“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等。市井能人是天津人文的一大特色。
其次是受到天津经济发展的影响。明代所以在天津设卫,首先是因为漕运和芦盐带动天津商业发展,强化了天津的经济职能,进而提升了天津军事地位。尤其是近代开埠以后,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形成了天津在华北的经济商贸金融中心的地位,形成天津独特的商业习俗和经济模式。随着市民阶层的逐渐壮大,代表市民价值观念和具有浓重市民文化色彩的商业民俗进一步发展起来,城市民俗文化无故依托于天津商业经济的发展。
政治社会组织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古代的天津作为军事卫所,戍守军士是天津最早的居民,而历代屯田士兵和半军事化的漕运运丁水手、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水师以及袁世凯在天津训练的新军,更为天津增添这军旅气氛,进而形成天津人“俗尚武健”的粗犷豪爽和坚韧不拔的市民性格。正如《天津县志》所说:天津人“无论贫富,见义必为,饶有古遗风”。同时也形成天津逞强好胜、滋事挑衅的风气。早年的青帮、脚行、混混儿、锅伙等所以能在天津各占山头,独霸一方,与天津的政治和社会组织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天津民俗文化的形成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一是南北文化的融合,二是中外文化的融合。可以说,它是吸纳各种文化精华形成的具有浓烈海洋文化色彩的一种城市文化。很多外地文化一旦移植到天津,会很快被吸纳,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文化现象。近代天津被迫走向世界,也使世界走进天津。近代天津的开埠通商,为西方异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天津都市中的碰撞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如电车电灯、电影院、戏院、舞厅、跑马场、饭店、西餐、新式邮政、画报,等等。标明近代天津文化特性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形式之一就是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沿河设立的超过天津老城区数倍的各国租界,不仅带来了西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而且也带来异域的风俗。如外国文明生活习惯,西方公共事业的管理等等,而西方的赛马、马戏、魔术等丰富了天津民俗娱乐的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天津文化的吸纳功能在吸收外地、外国文化方面主动、积极,但在接受许多外来文化以后,如何将其消化,为我所用,变我所长的主体中心意识相对薄弱,而依附、模仿能力强。表现在天津人的行为方式中,比较习惯等待现成的模式和已有的经验,不擅长思考好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够。比如天津传统有一个“狗不理”,那么跟风而起,又出现“猫不闻”“鸭不踩”,虽然能小富,却缺少创业的雄心和魄力。天津的城市建筑,综合了世界各国、各种流派的风格,被誉为万国博览会,但是独具天津特色的建筑风格却相对淡化。往深处说,天津的近代文化,只有生活文化形态,但无思想文化形态。尽管一度天津受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影响方面在中国占领先地位。但并不能因此说天津对外来文化执欢迎态度。因为在1919年以前,西方文化是强加给中国人的。而且这些文化形态基本上存在于租界中,对本土的天津人影响有限。
天津的城市民族和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多样性。史学界有一种说法:“五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这种说法虽有待探索,但天津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是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的中心,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留下一批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极为丰富的历史史料。天津游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义和拳、红灯照、五四运动到“一·二九”运动,天津总是昂然挺立时代的潮头。
本土的天津一切,全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不可动摇的。近代的天津一度受到外部冲击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则缺少深厚的根基;而且这种冲击时间太短,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缺少契合,没有像上海那样形成了一种地域的文化心理,过后便飘然而去。它想传说中的幽灵岛那样,一度风情万种的冒出海面,随后又消逝的无影无踪。一种新的外来文化,只有进入原有的文化心理结构中,才算扎下根来。
现在看来,在近代天津市的流变中,真正发生作用的还是本土的码头文化。这一历史空间造成的炽烈好爽、逞强好胜、充溢活力的地域性格,是本世纪以来运用外来商机,将天津发展为北方商埠的人文基础。如果天津再发展,一定还离不开它。问题是怎样克制自己地域的局限了。
任何地域文化,它都有优根,也有劣根。它们像一张纸的两面,孪生一对生出来的。无法选择。于是文化思考的意义则是,怎样阐发它的优根,扼制劣根。更聪明的则是利用劣根。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15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