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37

余超颖│ 马保子大半生所居地——南滩街之众生相,烟草、牛粪和芒硝 牛肉面真史·第⑵篇-兰州牛肉面博物馆 余超颖/ 南滩街 /马保子是南滩街人,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在这条街上度过。从东门外到南滩街,先要进城,沿东大街至辕门南拐上南大街,出南门来到孝友街。这里是著名的南关回坊,当时兰州最大的回民社区,南关清真大寺从明代初期就座落在这里,所占面积是今天的两倍还多,那古意盎然的木制门楼是孝友街最有魅力的建筑。民国初年,南关大概有一二百户回民,分布在南门至南稍门之间的孝友街和与之垂直相交的南滩街上。据说,孝


余超颖│ 马保子大半生所居地——南滩街之众生相,烟草、牛粪和芒硝 牛肉面真史·第⑵篇-兰州牛肉面博物馆

余超颖
/ 南滩街 /

马保子是南滩街人,一生的大部分时光在这条街上度过。
从东门外到南滩街,先要进城,沿东大街至辕门南拐上南大街,出南门来到孝友街。这里是著名的南关回坊,当时兰州最大的回民社区,南关清真大寺从明代初期就座落在这里,所占面积是今天的两倍还多,那古意盎然的木制门楼是孝友街最有魅力的建筑。民国初年,南关大概有一二百户回民,分布在南门至南稍门之间的孝友街和与之垂直相交的南滩街上。据说,孝友街上出过大孝子,街坊邻里之间和睦友善,因而被命名。南滩街东西走向,东接城墙,因地势低洼,城里的雨水和生活污水汇积于此。清朝末年,甘肃提督马安良掘城引水,将这里常年积聚的污水导向城外的一个巨大水坑,这里始成滩地,故曰南滩。今天的老人们还记得,城外的这个水坑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盐碱滩,更远处便是农田和果园。因为南滩的缘故,南关地区的水位很高,家家户户都有井,不然城门关了,居民就没地方挑水了。

南滩街呈反“9”字型,从位于孝友街的街口向东进入,在里头转一个圈又走了出来。巷子全长384米,宽3米。巷口的一段叫“滩口上”,巷子深处的部分叫“滩脑里”。南滩街人马建斌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如此描述这条巷子:“巷子里,巷道套巷道,院子连院子。初入巷子的人,定会在一番晕头转向后,不知不觉又从巷口走出,只因它的路线只是迂回婉转,并不通向哪里。巷子里的每个院落都住有数户人家,或本家或什家。”“或许,年代更早一些的话,这里的房子可能还算错落有致吧。但是,自打我记事起,由于家家孩子成群住房紧张,左邻右舍的院子都已是杂乱无章了。不是住在东屋的盖个厨房,就是住在西家的垒个鸡舍。”尽管如此,在许多古旧底色的回忆底片上,风吹动门帘,泻进成片的阳光,折射在斑驳的墙壁上的情景总是在不同人的记忆中留存着持久的温馨。喜欢洁净的回民阿爷阿奶在逼仄的院子里栽花种草,或支个鱼缸,以抵御俭朴生活的灰调。

南滩街的空气中最常弥漫着三种气味,较清淡的是烟草味和牛粪味,较刺鼻的是芒硝味。烟草味来自四家水烟房,都是汉民开的。售卖的烟草来自榆中的青城镇,这里一直被称作中国的水烟之乡,出产全国品质最好的水烟,青城古镇是一座因水烟而盛因水烟而衰的历史名镇。直到今天,当地人还试图唤醒这一黄河古镇的水烟记忆,打造所谓的水烟文化。遍布各个街巷的水烟房也是兰州人市井记忆的重要部分,南滩人也不例外。虽然回民不抽水烟,但位于回民区的这四家水烟房生意似乎并不错,其经营一直持续到公私合营。

南滩的回民养牛者较多。家家户户都是一进套一进的院子,狭小的大门进去,里面却是一个广阔的世界,牛棚一般在最里面的院子里,数头或者数十头的都有。养殖户通常还有一个称呼叫奶户,养的都是奶牛,牛奶的供应范围就不止南关地区了。养牛户算是比较盈实的人家了,贫寒人家是养不起的,所以,南滩人的创业目标既简单又现实,就是买得起牛,做一家养殖户。
南滩最大的作坊是皮革作坊,一条街上开着好几家。空气中弥漫的芒硝味就来自这些作坊。芒硝是鞣制皮革的重要原料,与之相关的工序叫熟皮子,经过鞣制,生皮变成了熟皮,就可以作为生产原料了。散户们从居民或者市场上收来牛皮羊皮,天热时扛到黄河里焖上半天,用杠子反复敲打,泡洗干净,然后用杠子挑着,交给皮革作坊。皮货行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强度高,吸收了不少社会底层的回民子弟。皮货行最辛苦的工序是铲水皮,一根木头做的月牙形铲柄固定在长方形铲头的小孔上,工人们把这根木柄顶在胸前,一点点地把皮子上附着的肉皮、肉筋铲干净。“皮货行的伙计一律都是气管炎。”南滩街目前最老的老人之一的海延武如是说。海爷生于1936年,他见证了南滩街在民国时期像静水一样一成不变的生活。在他的记忆中,回民的生计大都围绕着皮毛进行,多数人走在街上都有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一身白花花的羊毛,他们都是皮匠,皮革作坊的打工者。作坊主都是大老板,通常生意做得杂,皮货可能只是主业。皮子做好了就运到黄河码头,用木筏发到南方,或者用骆驼驮运。

即使皮货行当这么发达,它甚至让南滩街的大部分身强体健的男人都参与其中,但饮食行当才算是回民家的老本行。回民对饮食的严苛要求使这一行当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在兰州人的记忆中,南关回坊就是一个小吃博览园,灰豆子、甜醅子、热锅子面、大卤面、凉面等等五花八门的饮食让南关具有了特殊的味道。海爷家就是做灰豆子的。海家灰豆子不仅在南关回坊有名,甚至名扬整个兰州城,海家也可能是兰州灰豆子的主要源头,目前为止,我们还没见到它的第二个源头。但到了夏天,高温给灰豆子的储存带来了困难,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找到低成本的避免发酸的方法,于是,海家就做起了泥瓦匠。海爷的记忆中,他的叔伯们夏天做泥瓦匠,冬天卖灰豆子。
海家的灰豆子后来失传了,原因在于这种只能做半年的营生并不能真正地养家糊口,而马保子的热锅子面并没有这一忧虑。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牛肉面博物馆公众号获得独家授权,仅限本平台刊发,未经作者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引、改编其中任何内容。)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21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