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靖康之难”的发生徽钦二帝被掳,宋真宗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8讲台 余超颖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导致了“靖康之难”的上演,北宋徽钦二帝以及宋朝数千宫女后妃被虏北上,北宋灭亡。这,看上去是宋徽宗赵佶的昏庸无能造成的,但是我们仔细来分析下宋朝始末不难发现,北宋的灭亡从宋真宗的“澶渊之盟”签订开始就埋下了祸根!“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能被称为四大名皇之一,其能力毋庸置疑。建国之初,赵匡胤雄心勃勃,东征西讨,奠定了宋王朝的基础,后来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也是一
余超颖“靖康之难”的发生徽钦二帝被掳,宋真宗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8讲台
余超颖
北宋末年,金国入侵,导致了“靖康之难”的上演,北宋徽钦二帝以及宋朝数千宫女后妃被虏北上,北宋灭亡。这,看上去是宋徽宗赵佶的昏庸无能造成的,但是我们仔细来分析下宋朝始末不难发现,北宋的灭亡从宋真宗的“澶渊之盟”签订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能被称为四大名皇之一,其能力毋庸置疑。建国之初,赵匡胤雄心勃勃,东征西讨,奠定了宋王朝的基础,后来皇位传给了其弟赵光义,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也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时刻以唐太宗为榜样,励精图治,将大宋朝的国力再上了一层楼。期间,还为了收回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而发动了“雍熙北伐”。
经过太祖、太宗两朝的励精图治,宋朝开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到了第三位皇帝赵恒时的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大举进攻北宋,辽军一路连克数州,直逼京都汴梁城而来。没有主见的宋真宗在王钦若等一干无智之臣的怂恿下,动了迁都南逃的意思。幸有名相寇准极力阻扰,最后劝住宋真宗,在寇准的百般劝说之下,宋真宗才勉强答应到达前线督战,这就是宋真宗“御驾亲征”的来历。
“靖康之难”的发生徽钦二帝被掳,宋真宗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寇准极力劝说真宗来到颤州城上,众将士看见皇帝亲临,一时间三呼万岁,士气大振,宋军战斗力此时爆发到最高点。
同时,辽朝统军萧挞凛恃勇,率数十轻骑在澶州城下巡视被宋军射杀。主将阵亡,辽军一时间军心涣散,毫无战斗力可言。据《辽史》载:“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此时宋真宗在寇准的陪同下登上澶州北城门楼以示督战,“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可见当时辽国也知道自己必败,根本不敢再与宋军作战,可是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宋真宗偏偏是一个不思进取惧怕辽国军队的君王,时时没放弃议和的打算。如果,真宗是一个雄心壮志的君主,趁着此时有利的条件,指挥军队大举进攻契丹,不要说击败前线的军队,就是收回燕云十六州也是大有可能。可是,真宗身上已经没有了父辈的血性和进取心了。在这样的条件下,经过双方使臣来回协商终于达成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涿、瀛、莫三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朝每年向辽国纳岁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如果“澶渊之盟”之时站在颤州城上的是宋太祖或许宋太宗,那么宋朝以后的历史就会改写,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宋真宗他就是宋真宗,他的能力为宋朝后来的积贫积弱打下了基础,致使宋朝从此在与辽、西夏、金的军力对抗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澶渊之盟”从表面上看,给宋朝带来了百年的边境安宁,但是带来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靖康之难”上演。宋朝著名政治家王安石、富弼都认为因为“澶渊之盟”的签订直接导致宋朝“忘战去兵”“武备松弛”。
一个国家,失去了居安思危的理念,是最可怕的。由于澶渊之盟的签订,宋朝在真宗、仁宗、英宗三朝皆乐于享受边境安宁带来的所谓“太平盛世”,辽国在得到澶渊之盟时的好处后,并没有罢休,时不时就找个理由向宋朝勒索,宋朝皇帝也财大气粗地答应所要条件,这又增加了宋朝的财政负担。钱既然能解决问题,于是就放松了军队的训练,经过多年后,宋军就没有战斗力可言了。
其实,宋真宗在当时占据了一切战争胜利的条件而放弃战争进行与契丹的媾和,这就是丧权辱国!苟安享受,放松军备,这就直接导致宋朝军备的松弛,一味的用钱买平安滋养了契丹的贪得无厌之心,步步紧逼,这就是制造了国库的紧张。于是,从宋真宗开始,宋朝这个富国不强军的政权就这样经过多年后,终于迎来了金国的大肆进兵,而又无力进行有效抵抗,最终在“靖康之役”中导致北宋灭亡!
所以说,北宋的灭亡,宋真宗赵恒是要负有主要责任的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