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03

余超颖“茶马古道”见证贵州千年的茶叶贸易史-贵茶杂志社 余超颖 ↑ 点击上方“贵茶杂志社”关注我们作者:徐嘉民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中国大西北的“丝绸之路”早已名满天下。而在中国的大西南,有着一条可同“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马帮在这条古道上活动,茶叶从一个商人转到另一个商人手中,茶叶一站转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边。茶叶成为连结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纽带,并形成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每次打开地图,我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


余超颖“茶马古道”见证贵州千年的茶叶贸易史-贵茶杂志社

余超颖
↑ 点击上方“贵茶杂志社”关注我们
作者:徐嘉民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高级经济师。
中国大西北的“丝绸之路”早已名满天下。而在中国的大西南,有着一条可同“丝绸之路”相媲美的“茶马古道”。千百年来,马帮在这条古道上活动,茶叶从一个商人转到另一个商人手中,茶叶一站转一站,送到世界的另一边。茶叶成为连结不同民族和不同区域的纽带,并形成了一条条无穷无尽的商路。
每次打开地图,我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高山峡谷、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这,就是世界上地势最高最险峻也最遥远的文化传播古道之一——茶马古道。作为大西南地区自古以来联接地域文化,打通对外交流途径的道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说起茶马古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云南,普洱茶因茶马古道演绎的故事而声名鹊起,家喻户晓。贵州属于民族地区,经济生活以农耕为主,即便省境西北高寒地区的居民,生活中所需的茶叶,就近亦能获得。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加上人们对贵州缺少了解,长期以来,曾经在茶马互市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贵州,几乎没有被学术界纳入研究视野。
有文章认为:“(茶叶)从唐朝传人西藏后,就深受人民的喜爱。西藏用所产的马匹(主要是战马)与所产的茶叶进行交换,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茶马互市’”。由此,学者们将目光集中于滇藏、川藏地区,甚至提出广义、狭义之说,对茶马古道的分布划出中心区、旁及地区之类,将贵州列入外圈省区。这与茶马互市的演进历史显然并不完全吻合。
今天我们所观察的茶马古道,已经远非唐、五代时期盘山而行的那些山路,更多的是宋明以降日益成熟的茶马商旅之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大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时,因近代公路被封锁或炸毁,沉寂的古道被唤醒,一度发挥军事、民用物资运输的作用。因此,对茶马古道的认识,首先应具动态眼光,防止简单地将其一锤定音下定义。

我国的茶马交易虽然肇始于唐,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宋时,滇、藏、川的茶马互市十分频繁。元朝时因蒙古自身产马,茶马贸易一度消沉。明朝高度重视茶马贸易,立国伊始,朱元璋即“议榷茶之法”。是时,因急需与西北少数民族易马,先定川陕课例,旋遣官至江西、湖广一带产茶区定例,验数起课。明代茶马制度涉及的茶“有官茶,有商茶,皆贮边易马。”
有研究学者认为,大致说来,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有这么两条:一条是从云南的普洱茶原产地(今西双版纳、思茅等地)出发经大理、丽江、中甸、奔子栏、德钦到西藏的左贡、邦达、然乌、察隅或昌都、洛隆、边坝、嘉黎、工布江达、拉萨,再经由江孜、亚东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另一条是从四川的雅安出发,经泸定、康定、理塘、巴塘、昌都,与上述线路重合,到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在两条主线沿途,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支线蛛网般密布在这一地带的各个角落,将滇、藏、川“大三角”区域息息相关地联络在一起。
2014年10月10日,在首届贵商发展大会“寻找新贵商·对话沈万山”论道上笔者了解到,沈万山不仅是贵州茶商品贸易的开山鼻祖,而且是茶马古道的开创者。
时间追溯到明朝开国初年,有明朝首富之称的沈万三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到西南边陲云贵后,几经辗转,最后在黔中平坝饭笼驿(今天龙镇)安家落户。据了解,作为一个富商,在金陵时,沈万三天天离不开茶,到安顺后,他看见黔中一带不仅地势较为平坦,而且当地有不少的茶树,他品饮后,大为惊叹,想不到在这样边远山区能产这样好的茶叶。于是,沈万山就鼓励乡民大面积种茶,他负责收购茶叶。与此同时,沈万山发动当地屯军种茶。一时间,黔中一带呈现出官兵和百姓竟相种茶的热闹画面。
据专家研究,沈万三把屯军种的仙茗茶命名为“官茶”,老百姓种的茶为“商茶”,前者的收购价要比后者略高。为什么要高些呢?这是因为屯军从江南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他们许多人本来就会种茶、制茶,特别是福建籍和安徽籍的官兵,他们对茶叶有一种天然的感情,种植、制作出来的茶叶味道很好,有卖相。屯军有个原则,他们极少与当地老百姓打交道,他们有自己的一个社会体系,沈万三收购茶青制作成“官茶”后,低价将少部分茶叶返销给屯军,大部分靠马帮运到四川、湖广等地销售。
沈家马帮的贩运货物在以茶叶为主体的同时,还收购猪鬃、五倍子、药材等山货贩卖。那时候,在安顺古城门前,每天都有进进出出的马队,他们或是归来或是出发,目的地为云南、四川、重庆、广西、湖南等,更远的地方可达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从沈家马帮可以看出,历史上,以沈家马帮为龙头的茶叶商帮以其运输规模,行走在滇黔川的茶马古道上,为当时的贵州对外贸易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我们踏上黔中古道,古道石板上嵌有的二寸多深的马蹄印历历在目,可以肯定地说,贵州地区在历史上的茶马互市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考察今贵州地区的交通走向与历史上的贸易情况,不难发现,贵州高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曾经是封建王朝实施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换言之,贵州境内遗存的多条古道,正是当年人马川流不息的茶马古道。
以茶易马,是我国历代统治阶段长期推行的一种政策。即在西南茶叶产地和靠近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卡,制订“茶马法”,专司以茶易马的职能,即边区少数民族用马匹换取他们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唐代贵州的罗甸马已很驰名,并且已经销往今省境以外。两宋王朝高度重视马政,在今川黔交界地区设置买马场,产于黔西北罗氏鬼国的马,常销往泸州、叙永等地,并且规模越来越大。播州所产的马则大量在南平军(南川一带,今重庆等地)出售。南宋时,北方马市断绝,川马、广马(广西)、滇马、黔马成为马的主要来源。黔北播州、黔西北罗氏鬼国、黔中安顺、黔西南自杞国等都成了非常活跃的马市,云南大理马、广马都运经这些马市进行转卖。而随着思、播地区农业的发展,“夏供茶、蜡,秋输粮米”更成了贸易的主要内容。元朝在亦溪不薛(水西)设置牧马场,马的繁殖愈多。“水西马”、“乌蒙马”都是当时的名马,更培育出“龙驹”之类的好马。

贵州罗甸马
明代古夷州地区不仅是西南地区的重要茶区,还是西南地区的茶叶贸易中心之一。《明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命户部于四川成都、重庆、保宁三府及播州宣慰使司置茶仓四所贮茶,以待客商纳米中买及与西番商人易马。可见该地区是明代西南四大茶仓之一,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起点站之一。当代某些人合伙将茶马古道的中间站宣传得热火朝天,将历史上本来属于低档茶的茶砖茶饼宣传得热火朝天,而茶马古道最重要的起点站之一的人们仍然每年春天将最优质的原茶一车一车地低价发送到远方之后换上别人的品牌让别人高价出售,不得不令人感慨我们宣传的落后。
明代政府为适应战争需要,大规模突击性在贵州买马。洪武十七年改乌撒为军民府,定茶马贸易之数:每年易马6500匹,每匹给布30匹或茶100斤、盐100斤。第二年在贵州宣慰司、乌撒军民府、毕节卫买马6720匹。下令补给当地马值,每匹补钞20锭。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以后,成批买马的活动才逐渐减少。
在明清之际的茶马互市中,一方面,贵州产马,自给之外尚有富余,遂成为官府采购的重要对象,也是当时贵州物品输出的大宗。另一方面,贵州宜种茶,所产茶叶主要运往四川交纳,供封建朝廷用作购买边马之用。于是,贵州的一些古镇与古道,便成了当时茶马互市中的物资集散地和茶马古道中的重要路段。

青岩古镇,曾经的茶马古道
贵州既是茶马互市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南方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茶马古道在贵州不仅存在,而且自唐宋到明清,在长达千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在贵州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贵州茶马古道的研究,不仅可以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更可给我国历史上自唐代以来即在社会经济中占有极重分量的茶马互市,可以看出,贵州在千年的悠悠茶路上,见证和讲诉着曾经的辉煌。
—END
编辑 | 孟祥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29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