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491

余超颖“荀子读书会”之我感-真知经典读书会 余超颖 光阴不留意,似水流年。一朝间,忽发觉自有幸认识冯老师,参加“荀子读书会”以来已逾二载。每次参与,大家读《荀子》一书,如有疑惑,各抒己见,一同交流,切磋切莫。思想的火花在交流间碰撞,问题的困扰在老师点拨中解决,每次都令我们豁然开朗,进步不小。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来自百度百科)在未参加“荀子读书会”前,对其了解可谓是止于皮毛,知之甚


余超颖“荀子读书会”之我感-真知经典读书会

余超颖
光阴不留意,似水流年。一朝间,忽发觉自有幸认识冯老师,参加“荀子读书会”以来已逾二载。每次参与,大家读《荀子》一书,如有疑惑,各抒己见,一同交流,切磋切莫。思想的火花在交流间碰撞,问题的困扰在老师点拨中解决,每次都令我们豁然开朗,进步不小。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来自百度百科)
在未参加“荀子读书会”前,对其了解可谓是止于皮毛,知之甚少,仅简单了解一些荀子的生平事迹。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历齐国,任稷下学宫祭酒,时人尊而号为荀卿。后辗转适楚任兰陵令。不久,便因政治动荡被罢黜,终不得志,他疾浊世,愤然著书万言而卒。
参加“荀子读书会”,初读《荀子》一书,便已觉其涉猎范围极广,日积月累,跟随冯老师深入学习后,更觉其字字珠玑,微言大义。荀子之治世理念,儒者之品行担当皆书中有见。接下来,我就读书会及读《荀子》书这两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一直深信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首先,以读书会这样的形式来讲,几人围坐一团,读一段文字,品析、联想、探讨、释疑。如此循环往复,时间在指间流过,而我们的思维却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锻炼,想问题、看事情的能力得到了加强。这是读书会所带给我的最直接感受。
其次,读书会相较于课堂授课来讲,又有其独特的地方。在相同的时间内,在教室里,因学生人数众多,老师授课不能面面俱到。有时,为了完成课时安排,加快进度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是最直接的弊端。当然,课堂授课的优势也很凸显,它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成本;读书会则不同了,课堂授课之弊端正是其优势所在。定时定点与老师见面,围坐一团,畅谈心中所想,以尾生抱柱之心求学文,谈吐间,自身之气质,思维之特点尽览无余。交谈间,老师可从学生之独特个性,思维特点,兴趣爱好入手,循循善诱,着实促进学生发展。
昔日,孔子曾周游列国以求达志,弟子们随夫子奔走,衣食住行莫不一起,讲学求道亦处一隅。如此,我们方才在《论语》一书中了解了孔子很多弟子得性格,秉性,至今,仍津津乐道。读书会亦有其相似之效。大家围坐一团,时间久了,便也熟悉各自的性格品行,广交贤友,共同进步。
最后,从读书会之具体内容来讲,较课堂讲授,读书会并没有如课堂一般紧张,亦不用为考试而“焚膏油以继晷”。需要我们做的即是读书,如此而已。书籍,给我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每读一佳作,就似与其作者畅谈,遨游其中,妙不可言。譬如,读《荀子》书,他的为人品行、治世理念、儒者担当都会跃然纸上,令人钦佩。
荀子所处战国年代,列国征伐,兵戈四起,处士横议,百家争鸣,是大动荡大变革之时代。荀子亦游列国,然而终不得志,著书万言而卒。纵观《荀子》全书,凡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乃至语言学、文学都有所涉及,且多精论。不由分说,从《荀子》书中的篇章名称便可一窥其治世理念。劝学、修身、不苟、荣辱、王制、富国、王霸、君道、臣道、议兵、强国、礼论........,这些篇名无一不彰显着荀子希望儒生能施展抱负以及担起传道弘毅的职责。
读过《荀子》书后,我十分赞同“礼”作为贯穿《荀子》一书的主线,是荀子思想的精髓所在。无论哪一篇章,劝学修身也好,富国王霸也罢,无一不都体现着“礼”对于万事万物的调节与匡正。接下来,我从儒生、君王两个角度具体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予以批评指正。
首先,从儒生的角度讲,儒生是传道弘毅的先行者,是匡正天下的先锋,荀子对儒生可谓推崇备至。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儒生都能入荀子法眼的。在儒效篇中,荀子就将儒生分为“大儒”、“雅儒”、“俗儒”等。那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儒生?真正的儒生又将如何面对世界,处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切呢?《荀子》一书中,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却处处显露,引人品味。
在《荀子》一书第一篇“劝学”中,荀子就直接指出了这个问题。“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慎其所立,便要循礼义,重师法。是谓“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当然,不仅要重师,知礼,亦要行礼。大千世界,纷而复杂。行礼不苟“礼”才最可贵,固守陈规,不能将礼贯穿始终,遇事苟行礼,实则背礼。循礼不仅渡人,更是渡己。“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情性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为君子则常安荣矣,为小人则常危辱矣。凡人莫不欲安荣而恶其危辱,故唯君子为能得其所好,小人则日其所恶。”安荣,便要明其德能,加以修为,以礼养欲,化性起伪,方才能坦荡荡,不然,便会如小人一般,假仁效己,恣义济功,长戚戚。儒学为当时之显学,儒生遍野,却也不乏只晓芝兰饰身,为儒而儒之人,因而,荀子予以严厉的批判,“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又有“逢衣浅带,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杀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是谓俗儒之态。需要注意的是荀子从未否定人本身的欲望,求富求利是人之常情,但恣意妄为便会使人蒙蔽,便会沦为小人之行伍,以礼养欲,化性起伪才是长存之道。当然,书中关于儒士见解甚多,关于改善周边环境,论及修身致礼,处理德、福、能、欲的篇言比比皆是,愈学愈能认清真儒之貌。
其次,从君王的角度讲,当时列国征伐,诸子蜂起的目的也是要为平乱世开一剂良药处方。荀子口中的真儒,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就是如何兼济天下,扶君王以平乱世,正礼义以效四方。“仲尼篇”、“王制篇”、“富国篇”、“王霸篇”、“君道篇”......都通过不同的视角来对当时之形势做了一番见解,士人求志之心可见一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血缘关系为主的政治体制,正逐渐被地缘关系所打破,许多列国的变法都反映了这点,新兴的势力正打破着旧有的势力。荀子当然看透了这点。“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学文,正身行,能属于礼义,而归之卿相士大夫。”同样,在他看来,维系国家长治久安仍旧要靠礼义,“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但就具体的政治措施又有哪些呢?
列国变法不外乎富国强兵,在富国上,荀子从经济生产和分配着手,节用以礼,裕民以政,体恤民力,授民以时,广纳贤才,忠信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值得商榷的是,由于各个列国之地理条件,风俗风貌,人口基数等等各方面都不同,这些宏观的经济政策缺乏具体的实践。在经济的分配上,仍旧讲求“德、能、福、欲”一体,明分使群,合理拉开一定的差距。在“议兵”上,自弘之战后,贵族战争礼的的形式再难看到痕迹,“民为本”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当然,荀子对于治世的理念远不仅仅这些,一整套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框架在他那里构建了起来,但是美中不足的地方,便在于其中的点缀欠缺,不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他那里,这些是不足以考虑的。
最后,《荀子》书中的另一大亮点便是对人性的探讨,“性恶论”几乎已经成为几千年人们一谈到荀子所必谈的话题,值得商榷的是,荀子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将关注点放在人究竟是否天性即恶或即善,而是看到了人后天发展的巨大作用,“化性起伪”便是其所极力倡导的。贪婪的欲望吞噬着每个人的心灵,给人增添了无数的烦恼与痛苦,浑噩不知所终。“以礼养欲”,节制内心的欲望,循礼而为,如此方能明朗。在荀子那里,“礼”已经化为天地间的秩序,“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读《荀子》书,你会发觉另一番世界,恰似萤虫迸遇星汉,璀璨;蜉蝣恰觉沧海,无际。朝露夕拾,阍者扣柴扉,豁然开朗。祝愿我们的“荀子读书会”越办越好,更多的人走进荀子,了解荀子,明白荀子!
“荀子读书会”是冯俊博士结合专业所长与本科生导师制创立的自觉、互助的兴趣小组,业已举办两年,成员以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读书会围绕着《荀子》文本研读进行,由导师逐字逐句讲解,辅之以师生讨论。导师在讲解时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将经典文本与当代文化批评、学生思想教育、论文写作技巧等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寓学于乐。
赵庆峰,男,就读于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5级学生,“荀子读书会”骨干成员。
编排:杨丰

「真知」经典读书会
庄子说:“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庄子·大宗师》)
读书会计划在参酌古今注解的基础上,虚心会读经典,反思已有知识和成见,理解经典原意,“以恬养知”(《庄子·缮性》);
在此求得“真知”的过程中,注重“以知养恬”,以期为个人的身心修养和人生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与启发,最终达到知与行相辅相成,“智与恬交相养”。
第一阶段拟读经典:道家经典《老子》、《庄子》;第二阶段根据与会者兴趣选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佛教经典(《金刚经》、《坛经》等)。
在精读中国经典的同时,邀请精通西哲的老师导读西方经典(《存在与时间》、《论道德的谱系》等)。
时间:周二19:00 - 21:30(两周一次)
地点:北京交通大学思源西楼712 / 706
欢迎大家参与和关注,一同品读经典。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736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