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430

余超颖“讲好山东故事”散文丨让英雄照亮时代-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余超颖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特地发来稿件对大赛表示支持(不参与奖项评比)。这一家,真可以说是革命家族。散文by:徐贵祥2014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理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约谈一个电视剧本的创作事项。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婉言谢绝,因为我刚刚由空政文艺创作室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从自由创作到教书育人,外行领导内行,很不适应,亟需补课,哪有时间写电视剧啊。出于礼貌,我让陌生的朋友一个小时后到我的办公室面谈。大约一个小时以后,一个仪


余超颖“讲好山东故事”散文丨让英雄照亮时代-山东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余超颖
中国作协副主席徐贵祥特地发来稿件对大赛表示支持(不参与奖项评比)。

这一家,真可以说是革命家族。


by:徐贵祥

2014年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理发,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约谈一个电视剧本的创作事项。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婉言谢绝,因为我刚刚由空政文艺创作室调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从自由创作到教书育人,外行领导内行,很不适应,亟需补课,哪有时间写电视剧啊。出于礼貌,我让陌生的朋友一个小时后到我的办公室面谈。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一个仪表堂堂却又一脸敦厚的山东汉子来到我的办公室,自报家门名叫张辉,是青岛市政府机关的干部。三言两语说明来意,他拿出一本《王一民烈士专集》,告诉我,这个人是他的姥爷,他要为他的姥爷制作一个电视剧。
说真的,我当时很是不以为然,现在为祖宗树碑立传的人太多,眼前又来了一位。我请客人喝茶看报,然后装模作样地翻阅他带来的那本书。那是一本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页码不多,除了战友、同事和亲人的回忆,还有两万多字的“王一民传”,我主要看这一部分,没想到,这一看就看进去了,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不断浮现七十多年前的那一幕,风在吼,马在跳,黄河在咆哮,胶东半岛烽火连天,有志之士挺身而出,登高振臂,率领跟随者汇入抗战的滚滚洪流……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阅读中,我被王一民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热血沸腾。多少年来,作为一名军旅作家,我一直行走在寻找英雄的路上,从《历史的天空》里梁大牙那样的草莽英雄,到《八月桂花遍地开》里沈轩辕那样韬光养晦的英雄,再到《马上天下》里陈秋石那样智勇双全的英雄,一路走来,一路激动。而那天,我又被王一民激动了。从王一民的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式英雄的另一种风貌,那就是对于国家民族利益的担当。
王一民是个读书人,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修身齐家平国治天下的传统文化基因,他的精神世界里活跃着中国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的理想。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在一篇作文里抒发了自己的志向:苟安于家庭小康,乃是庸人之趣,报效于国家社稷,方为男儿之志……日军侵入山东招远的时候,王一民才19岁,还是益都师范的学生,当即结束求学,回到家乡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

这支队伍一无军饷,二无武器装备,王一民说服父亲和八名兄弟姐妹,毁家纾难,把自己家生产和经营白酒“老烧锅”得来的钱财全部用作军用,父亲和兄弟姐妹八人皆参加抗日活动。王家本来家大业大,但是自从王一民拉起抗日队伍,日伪先后三次进村抓捕王一民亲人,两次焚烧王家老宅,王家家道中落,最后几乎沦为乞讨的地步。在那些年里,日伪先后把王一民的父亲和妹妹抓去当人质,严刑拷打,百般折磨,并派人向王一民发出通牒,要挟王一民停止战斗。王一民绝不妥协,他对战友说,如果抓了我的亲人我就妥协,他们还会继续抓。如果他们把我的亲人杀了,只能激发我更大的战斗热情。
王一民的抗日队伍终于站住了,扒公路,拔据点,截辎重,有声有色,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后来这支起始于民间的队伍被胶东军区整编为青年营,王一民担任营长。正是因为其具有文武双全的才干、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孤胆英雄的气质,深得胶东军区首长的器重,委任他担任“大股伪军工作团团长”,深入汉奸部队,进行分化瓦解工作。
直到抗战胜利,王一民奉命潜入青岛,秘密筹备接管青岛的工作。解放战争前夕,王一民接到命令,建立地下组织,长期潜伏,迎接青岛解放。从而,从一名驰骋疆场的军事指挥员到一名隐蔽战线的负责人,工作卓有成效。
在王一民的故事中,有几个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抗战初期,在日寇长驱直入而抗战力量十分薄弱、甚至出现消极和逃避的情况下,王一民却反其道而行之,举全家之力拉起了队伍。二是在日伪多次抓捕王一民的亲人的时候,王一民拒绝交换。三是在汉奸部队和在青岛做地下工作的时候,因其名气大,身份容易暴露,组织上多次安排他到后方学习,避敌锋芒,但王一民一直以“我最熟悉情况”,“我最合适”为理由,坚持在最严酷的环境里战斗,最终牺牲在黎明前夕。

我在阅读有关王一民的资料时,脑子里不断出现“逆流而上”、“逆水行舟”、“知难而进”、“视死如归”这些字眼,我想,这可能就是我要找的另一种英雄,不是战天斗地的英雄,不是改天换地的英雄,不是像艾森豪威尔那样改变战争进程的战争英雄,也不是飞虎队那样改变战斗格局的战斗英雄。
在王一民的身上,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式英雄的特殊品质――家国天下。近代中华民族,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等方面的原因,积弱积贫,江山风雨飘摇,大厦摇摇欲坠,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民族英雄,需要那种“舍我其谁”的气概!
那天晚上,就有关王一民的创作问题,我同张辉同志探讨了很长时间,以后很快就达成共识,把这部电视剧的剧名确定为《家国天下》。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精忠报国”情怀的人物比比皆是,但我还是认为,像王一民这样有思想、有知识、有准备的革命者,具有军事斗争和地下工作的双重领导才干,更有代表性。同时,像这样王一民这样举全家之力、并带动很多家庭献身国家民族事业的,也很有典型性,使用“家国天下”这个意象,非常贴切,非常符合历史语境。
当年暑假,我和青岛方面的几个同志,沿着王一民当年的战斗足迹,先后在青岛、在招远辛庄镇徐家疃村,见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闻所未闻的故事。
王一民的女儿王令君,当年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王一民担负青岛地下工作负责人期间,很快就被训练成“转移专家”,一有风吹草动,五六岁的小女孩很快就能背上早已准备好的小小背包,跟随大人颠沛流离。2014年,在青岛讲述往事的时候,老人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情,她长大后,老是觉得胳膊疼,有一次爱人问她,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王令君回答,因为小时候经常被大人架起胳膊就跑,次数多了,就落下这个病根。还有她的弟弟王成军,也是在仓促转移中被摔伤,留下了后遗症。

有一次在青岛开座谈会,与会者有一位老人,名叫刘哲生,是王一民大姐王梅松的儿子,也就是王一民的外甥。刘哲生那天回忆了很多往事,激动时还唱了王一民为胶东军区青年营创作的营歌。
我注意到一个异常的情况:刘哲生随身带了一个尼龙提袋,进门时张辉的姐姐张伟接过那个尼龙袋,把它同大家的物品一起放在一个椅子上。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这个尼龙袋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回到刘哲生的身边,他把它牢牢地系在自己的椅背上,但是过了一会,他又把它解下来挎在自己的肩膀上。直到座谈会结束,这个尼龙袋都没有离开刘哲生的肩膀,那里面其实只有一个茶杯。
这个细节自然引起我的注意,张伟解释说,哲生舅舅在抗战时期就是儿童团,经常站岗放哨通风报信,警惕性特别高,久而久之,已经成为下意识了,他会经常进入幻觉状态,把那个尼龙袋里面的物品当作鸡毛信。
在招远辛庄徐家疃和洼孙村,我们了解到,支持并跟随王一民参加抗战的,不仅是王一民一家,还有他的岳父柳绍堂和妻弟柳耀南。柳家祖上柳云培是个大书法家,曾经受过乾隆御赐,到了柳绍堂这一辈,仍是书香门第殷实人家,自从柳淑琴嫁给王一民,柳家也是不断变卖家产,支持王一民抗战。后来王一民在青岛做地下工作,柳绍堂跟到青岛做生意,掩护女婿,最终也是家破人亡。
在招远县玲珑镇,我们见到了王一民的侄孙王国良,他是三哥王松山的孙子。当年,王一民拉队伍的时候,王松山是最积极的响应者,并且成为王一民最得力的助手和战友,直至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指挥员。在担任武工队长期间,多次执行胶东军区赋予的向延安护送黄金的任务,从海上到陆地,在敌伪的眼皮子底下,建立了一条秘密的却是通畅的黄金运输线。
王国良在工作之余,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搜集和整理王一民家族的抗战故事,就是从他那里,我们得知了王一民家族的总体情况,除了王松山,还有王一民的父亲王腾武、大哥王子耀、二哥王万寿、大姐王梅松、二姐王珍溪、三妹王清溪、四妹王玉溪,甚至还有王一民的大嫂刘桂甫等等,先后都参加了抗战工作,王腾武和王子耀、王万寿惨淡经营,家产多用于抗战军饷,王一民和王松山两支队伍,早期供给保障多数来自家庭。王家姐妹悉数参加革命,大姐和二姐负责护理和掩护伤员,三妹和四妹同时走出家门,在抗战烽火中锻炼成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相当级别的领导职务。这一家,真可以说是革命家族。

这些故事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真实的历史远远比我们看到的、知道的精彩得多,很多细节,很多过程,很多封尘在隐秘战线的隐秘线索,散珠碎玉一般珍藏在岁月的皱褶里,等待后人挖掘、擦拭,这就给我们的想象提供了辽阔的空间。我们无法还原历史,但是我们可以凭借文学和艺术的方式,展开想象的翅膀,力图接近真实、再接近真实、并具有高度艺术真实性地重新展示历史,展示英雄的战斗英姿和风貌。
同时,王一民能够以自己的两个家庭为基础,迅速拉起抗战队伍,也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识大局、顾大体的民族,在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个人的一切。中国有一座万里长城,可是这个长城并没有挡住侵略者的步伐。这里我插一个题外的故事,前不久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一堂课上,老师谈到一位外国作家对中国长城的质疑:一座长城就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全吗?老师提问,有没有这样的城?来自山东的学生王辰玮起立回答,有,众志成城!老师又问,有没有一个神能够保佑我们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长久不衰,我的研究生徐彤回答,有,这个神名字叫精神!
中国传统的英雄文化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世世代代一脉相承,家国天下的种子、为民族担当的责任意识,实际上就蛰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王一民正是在这块土地上冉冉升起的民族英雄。
英国历史学家卡莱尔说,“英雄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这光源灿烂夺目,照亮了黑暗的世界”。王一民的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首先,英雄是人不是神,不是遥不可及,其实英雄就在我们身边,就是在我们面临困境、国家民族处于危难的关头,那个挺身而出带领我们走出困境的人。
其次,较之侠肝义胆的草莽英雄,知识分子更具有成为英雄的潜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人格理想,始终在培育着知识分子的精神信仰,从而使偶然成为必然。第三,英雄对于人类文明有强大的助推作用。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是说英雄诞生的时代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从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也可以认为英雄造时势。英雄和时势的关系,是互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好比两个轮子,只有同时转动,才能匀速前进。
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已经驶入深水区,方向坚定,百折不挠。讴歌英雄,携带、传播英雄精神,让历史告诉未来,让英雄照亮我们的今天,为改革开放提供精神文化的正能量,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文章作者
徐贵祥
安徽六安人,1959年12月出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军事文学委员会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著有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高地》、《八月桂花遍地开》、《明天战争》、《特务连》、《马上天下》、《四面八方》等。获第7、9、11届全军文艺奖;第4、9、11届五个一工程奖;第6届茅盾文学奖。2017年新作《对阵》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73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