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537

余超颖”不易流行“的企业经营哲学-高质量公司投资研究 余超颖一、不易流行论所谓 “ 不易流行” 就是指日本近世江户时代著名俳谐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所提倡的日本文艺理念之一, 后来逐渐成为松尾芭蕉一门的俳谐创作风格。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创作风格即是 “ 不易流行其基一也” 。也就是说, “ 不易” 与 “ 流行” 的根基是同一的。“不易流行”源出芭蕉书简《俳谐问答?赠晋子其角书》中的“句有千岁不易之姿,亦有一时流行之象,此属两端,其本一也。一者俱取风雅之诚可也。不明不易之句,则本不


余超颖”不易流行“的企业经营哲学-高质量公司投资研究

余超颖一、不易流行论
所谓 “ 不易流行” 就是指日本近世江户时代著名俳谐诗人松尾芭蕉(1644—1694)所提倡的日本文艺理念之一, 后来逐渐成为松尾芭蕉一门的俳谐创作风格。松尾芭蕉所提倡的俳谐创作风格即是 “ 不易流行其基一也” 。也就是说, “ 不易” 与 “ 流行” 的根基是同一的。
“不易流行”源出芭蕉书简《俳谐问答?赠晋子其角书》中的“句有千岁不易之姿,亦有一时流行之象,此属两端,其本一也。一者俱取风雅之诚可也。不明不易之句,则本不立;不学流行之句,则风不变”一文。
1689年(日本元禄2年),松尾芭蕉为了对“ 歌枕” (创作和歌时起铺垫引申作用的五音一句, 因年代久远相隔至今大多已经句意不清, 但在和歌当中可以引出下面的一个意向来, 可以说是日本诗歌创作方面的修辞法的一种)进行调查访问, 从而踏上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土地——东北北陆 , 并且写下了名垂日本文学史的纪行文集《奥州小路》。在开始 《奥州小路》 行旅之前, 松尾芭蕉与其弟子河合商谈, 并且认真地整理了有关和歌中的 “ 歌枕” 资料。然后由随从曾良陪伴, 于是年春三月二十七日 (阳历 5 月 16 日) 从江户深川出发, 向着各地的歌枕胜地进发。
首先, 由日光向白河、 沿着阿武隈川由仙台向松岛进发, 然后, 北上平泉, 沿最上川游日本海之象乌及北陆, 至美浓大垣, 最终返回江户。整个行程共费时 150 天, 共 2400 公里, 的确是一次十分壮观的行旅。就是这一次的 《奥州小路》 之旅成就了松尾芭蕉 “不易流行” (万物遵循自然之理法而变化流行, 于是, 为了表现诗的真实, 表现法也必须对应对象的变化流行)的俳谐根本理念。
与不易流行说有关的松尾芭蕉的言论在其一生当中也就只有两次。一次是 1680年 (延宝 8 年)刊发的 《常盘屋句合》 的跋文, 另一个是1692年或 1693年即元禄 5、 6年的 《三圣图赞》。在《常盘屋句合》的跋文里写道:“诗自汉至魏四百余年, 词人、 才子、 文体三度变迁。倭歌之风流, 代代改, 俳谐, 年年变, 月月新也。” 松尾芭蕉虽然是日本锁国时代而未能留学中国的日本人, 但是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所以, 在以上的跋文里的句式与遣词造句颇似 《礼记·大学》 中的 “ 汤之 《盘铭》 曰 :`苟日新 , 日日新, 又日新' ” , 虽然两者一讲变化一讲革新。其中的 “ 变迁” 或 “ 改” 或 “ 变” 甚或是 “ 新” 都具有 “ 流行” 的意思。这里并未直接使用 “ 流行” 之语, 也并未谈到任何有关 “ 变化” 之理及其与 “ 不易” 的关联。松尾芭蕉只是阐述了诗歌、 和歌、 俳句的风体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而且前半部分的内容 “诗自汉至魏四百余年, 词人、 才子、 文体三度变迁” 之语句, 见于沈约编著的 《宋书·谢灵运传论》 , 即 “ 自汉至魏, 四百余年, 辞人才子, 文体三变” , 为日本 《古来风体抄》 等中世纪和歌理论等书籍广泛引用。日本国立冈大学教授赤羽学博士也指出:“`诗自汉至魏……' 这一段话, 原来, 乃出自于 《文选》, 在我国以俊成的 《古来风体抄》 为首, 被引用于诸书, 其中, 有评判西行之 《宫河歌合》 的定家的跋文, 颇为引人注目。”
如此看来这篇跋文并非是松尾芭蕉的新见, 只是他自己想确认一下由时代所影响的俳谐风体的变化而已。《三圣图赞》里有为宗、宗鉴、守武三圣之寿像上加的 “ 赞” , 大意是 “ 风雅之流行, 与天地共易, 只应崇尚不尽也” 。在这里松尾芭蕉使用了 “ 风雅之流行” 之语句, 且认为其与天地相移而不穷尽, 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 “ 流行” 的形而上观念。
松尾芭蕉在京都逗留的元禄 2年 12月, 直接向其弟子向井去来传授了 “ 不易流行” 这一俳谐理念。向井去来在其《去来抄》中谈到:“此年之冬, 最初教诲不易流行 。” 这一年就是元禄2 年的冬天, 松尾芭蕉结束了 《奥州小路》 之旅, 正是在畿内逗留期间。其实, 关于不易流行说, 很难在松尾芭蕉的较为直接的言辞当中寻找得到, 因此也只能求助于由其弟子们记录下来的松尾芭蕉的言辞以及松尾芭蕉弟子们的所闻所见。
为了从公式化的俳谐创作中脱离出来, 松尾芭蕉开始提倡要给俳谐注入新意, 即 “ 不易流行” 。松尾芭蕉的弟子们将师说 “ 不易流行” 记录在了 《山中问答》 (立花北枝)、 《去来抄》 (向井去来)、 《三册子》 (服部土芳)等著作当中。去来在 《赠晋子其角书》 与 《去来抄》 中写道:
蕉门俳谐存在着千岁不易 (不变)与一时流行(变化) 的对立概念, 而二者皆出于 “ 风雅之诚” , 其根本是同一的。北枝在 《山中问答》 里叙述:“有志于蕉门正风俳道之人,应不惑于世上之得失是非, 且不拘泥于乌鹭马鹿之言语。置天地于右, 不忘万物山川草木人伦之本情, 而应游于飞花落叶。游于其姿之时, 道通古今, 且不失不易之理, 及于流行之变 。” 《赠晋子其角书》中有去来之言:“句有千岁不易之姿,亦有不易流行之姿。(师)虽教于两端 , 其本一也。一者, 皆取风雅之诚也。不知不易之句, 则本难立, 不学流行之句, 则风不新。善知不易之人, 鲜有不变者也。” 这正是师说的本质。 《去来抄》 云:
“ 去来曰:蕉门有云千岁不易之句, 一时流行之句。将此分二而教之, 其元一也。不知不易, 则基难立, 不知流行, 则风不新。不易乃适于以往合于今后之句, 是故, 谓之千岁不易。流行则为一时一刻之变, 是故, 昨日之风, 已不合于今日。今日之风, 亦难用于明日之故, 谓之一时流行。行流行之故也。”
服部土芳在 《三册子》(《白册子》、《赤册子》、《黑册子》)中写道:“师(按:指松尾芭蕉)之风雅(按:即俳偕),有万代不易, 有一时变化。究此二者, 其本一也。所谓一者, 乃风雅之诚是也。不知不易, 则非知实。所谓不易, 不据新古, 亦不关变化流行, 常立于诚之姿也。观代代歌人之歌, 代代有其变化。又, 亦不及新古, 今之所见者, 等同于昔之所见, 哀歌多也。首当悟此为不易。又, 千变万化之物, 乃自然之理也。不趋于变化, 则风不改。” 与自然界万物经常变化一样, 俳谐也要流行变化, 且如果不吸收新的要素, 那么俳谐的风格就不会有所改变。就像春夏秋冬的变化一般, 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日本的俳句是一种十七音的当今世界上最为短小的诗歌形式之一。不断地追求新的俳句创作 素材, 也不断地追求新的表现, 从而排除陈腐的程序化的俳句创作现象的发生, 这种不断地追求新鲜的素材以及表现形式, 就被人们称作 “ 流行” 。另外, 作为俳句能够得以存在的不变的条件, 就有俳句五·七·五音形与表现季节语言的“ 季语” 的存在, 还有称之为 “ 切字” (日语当中一些助词、 语气词或者感叹词等等在俳句中切断句意, 表示由此字或词所切割的上下句的意思是不同的) 等等作为日本诗歌的生成构造, 并且将这几种原则作为一种不变的铁一般的规则来加以 维持, 这就是 “ 不易” 。
在俳句这一诗歌形式当中, “ 不易” 与 “ 流行” 被扬弃, 其根源最终都应该归结于同样属于日本古典文艺理念之一的“ 风雅之诚” , 反过来讲也就是 “ 不易” 与 “ 流行” 皆出自于 “ 风雅之诚” 。不易是诗的基本, 具有永久性, 而流行则是时时需要更新风格的形体。然而, 以上关于音形、 季语、 切字等规定在古典俳句中或许是一成不变的铁则即构造上的“ 不易” , 但是如果把范围扩大到近现代的日本俳坛, 即便是江户近世的一些诸如小林一茶等人的俳句, 也是大大超出了或者根本就没有遵守这些规定的。因此, 仅仅从俳句的构造上来定为 “ 不易” 似乎有些偏颇, 但是也并非全无道理。笔者只是想强调松尾芭蕉实际上更加提倡的是俳谐的 风体而已, 流行就是不断地追求新鲜的素材以及表现形式。
关于俳谐风体一事, 松尾芭蕉的高足向井去来在其编辑的 《去来抄》 曾经将 “ 不易流行”解释为:“去来曰:此事难辩。大抵,可谓譬如人体。首先, 不易乃无为之时, 流行则为坐卧、 行往、 曲伸、 伏仰之形不同, 一时之变风也。虽言其姿与时交替, 无为与有为, 其本元则为同一人也。” 将观察自然宇宙的智慧以人体姿态观察的智慧来表现, 这是当时去来等分析问题的哲学基础, 也是以人体阐释风体的一种方法, 并且显得浅显易懂。
一个人从生到死, 尽管是作为不变的同一个人而存在, 但是昨日的我已非今日的我了。因为, 在人的心中会有不断的变化产生。尽管如此, 人的心中也一定有一种什么东西是不可以、也不能够改变的, 而且这种一般不能够改变的东西将永远存在于心中。无论时代怎么变化, 人的心中的情爱与同情心似乎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否则, 人也就不能够称之为人了。
如此说来, 人与诗所拥有的是完全一样的道理, 都有 “ 不易” 与“ 流行” 要素存在, 而且存在于它们的内部世界里。从日本的万叶时代开始, 就有无数的和歌(日本诗歌体裁之一, 早于俳谐中的俳句, 诗体为五·七·五·七·七 , 共 31音)与俳句的表现手法以及创作思想都是具有各自时代的色彩或特征的, 然而和歌与俳句所秉持的本质的东西却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虽然已经经历和超越了千年的时空, 但是作为诗歌的本质却依然没有什么变化。
有人认为, 所谓不易是指掌握从人心到社会乃至时代的交替变化, 这些人世间的森罗万象的不变之法则, 乃是超越时代的真理, 所谓的流行则是指根据时代性以及历史客观环境, 可以适时打破法则的种种变化 ;而且这种 “ 不易” 与 “ 流行” 的根基是同一的, 不易驱动流行, 流行驱动不易, 因此, “ 不易” 与 “ 流行” 是一种处于互动关系的存在。或许正因为如此, 日本人对松尾芭蕉所归纳的俳句创作方法的原则 “ 不易流行” 推崇备至, 强调这种创作法则可以运用到人类社会任何一个领域当中去, 认为这种思维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赠晋子其角书》中有去来之言:“不知不易, 则立基难, 不知流行, 则风不新。” 如果不知道不变之真理, 那么基础就很难确立 ;如果不知道变化, 那么无法有新的进展。不易乃是不变之事物, 也就是说, 无论世间如何变化, 状况如何改变, 一定会有绝对不变的东西存在, 因为是不能够变化的东西, 所以就意味着是不变之真理。反之, 流行乃是变化之事物, 随着社会以及状况的变化而不断地产生变化的事物, 或者说应该是必须要变化的事物。从而, 有学者认为, 虽然 “ 不易流行” 是对俳谐进行阐释的概念, 但是仍然可以适用于学问、 文化以及人的形成等等方面。
有一种看法认为, 松尾芭蕉的 “ 不易流行” 应该出自于中国的庄子思想, “ 不易” 就是不变的东西, 而 “ 流行” 则是迁徙变化的事物。不易是不管怎么样时过境迁, 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原则 ;流行乃是处于该时节所流行的东西。既不是固执于不变的传统, 也不是一味地去追求流行性的东西, 而是要保持好不易与流行的平衡。
二、不易与流行的企业经营理念
1、金刚组的不易流行
金刚组的企业经营和家族经营有一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坚守了日本老铺企业所拥有的共通要诀——“不易流行”。
“不易流行”就是从 “千岁不易”和“一时流行”而来。松尾芭蕉将这两个词凑到一起并作为俳谐的基本概念进行倡导,目的就是提倡俳谐的创作应当追求既不拘泥于世俗和陈规,却又要力争达到万变不离其宗的境界。而金刚组之所以能够实现1430年的永续经营,就是因为坚守了“不易流行”这个大原则。
首先,在金刚组的企业经营中,金刚组长期以来坚守了“重视与客户关系的维护”,“重视自身技术水准的确保和提高”,“不盲目扩张”,“将经营的重点放在当地社会”等经营理念和方针,实现了“不易”的同时,对于时代和社会发生的变化又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整和创新,比如在金刚组内部实行“技术与经营的分离”等,灵活地实现了“流行”。其次,在金刚组的家族经营中,金刚家族长期以来坚守了金刚家族的家训《遗言书》,对先祖们所提出的正确做人、完美处世的要求和理念深信不疑并严格执行,这也是实现了“不易”;而在家族接班人的选择和家族经营体制的建立上采取了以金刚家族本家为中心,却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三家共治”的做法,这就是实现了“流行”。
但是,“不易流行”的“不易”和“流行”,其中的度应该如何把握拿捏,这里的难度非常高,在坚守“不易”的时候不能顽固不化,在实行“流行”的时候又不能盲目地、随波逐流地改变,需要在时代激变中保持清醒的头脑。金刚组第三十九代掌门人金刚利隆在2000年之后没有坚守住《遗言书》中来自先祖们“坚守本业”的叮嘱,认为进军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市场是他这一代最重要的“流行”,而这却最终导致金刚组在2005年陷入了破产清算、2006年被高松建筑集团注资收购的尴尬境地。将“不易” 和“流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不易” 的基础上同时进行“流行”,这才是日本老铺企业之所以能够实现传承百年千年的王道。
2、三岛亭——为了客人幸福的不易流行
在日本京都,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寿喜烧料理店,叫做“三岛亭”。跟日本人提起三岛亭,大部分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他们家的牛肉太好吃啦!”“三岛亭是一家很古老的店了。”
对于寿喜烧这样的老铺企业,如何正确处理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社长三嶌太郎先生这样说到:“这也是我一直以来不断在思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的三岛亭需要一直经营下去,我们的本店建筑需要一直保存下去,我们寿喜烧的口味需要一直美味下去。这都是需要坚持和坚守的,是不能改变的。但如何来判断哪些是可以改变的,或者说是应该改变的呢?这就需要我回归原点。”
“我们的原点,就是为客人提供美味可口的寿喜烧,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感受到幸福,帮助客人创造美好的回忆。”三嶌太郎社长进一步解释说,回归原点再来看哪些东西需要改变的时候,思路就会变得比较清晰。比如说现在日本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超高龄化社会,前来光顾的客人当中,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增加,此外海外观光客最近也大幅度增多了。
“对这些年纪比较大的客人,以及海外观光客们来说,日式榻榻米坐席就会让他们比较辛苦了。而且现在的家里,坐着椅子吃饭已经很普遍了,在榻榻米上生活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我们也需要改变,虽然我们店铺的坐席,我们的包间都是和式的,但我们也配上与我们店铺风格相配的椅子,或者是将榻榻米改造成那种可以让客人将腿脚放下去的。”
“此外,作为一家日本的老铺料理店,在店铺里面营造出日本文化和氛围也是必要的。这会让日本客人们觉得安心舒心,也会让外国客人体验一下日本文化。所以我们店铺里面,每个包间都会在合理的位置上装饰着挂画和插花。日本茶道讲究一期一会的精神,我们虽然不是茶道,但也希望客人来到我们店里消费的同时,不仅能品尝到美味,让味觉得到满足,也能从氛围和感觉、视觉上体会到全方位的满意。”
“再比如说,我们店里的主打菜品虽然是寿喜烧,消费的主力产品虽然是牛肉,但我们都会提示客人,为了健康,不能只吃牛肉,一定多吃点蔬菜。牛肉虽然是我们最赚钱的产品,但客人需要健康饮食。比如说春天,天气变暖,人身体里的气血也很容易上升。这个时候吃点苦涩的野菜,可以平衡身体的气血。而到了9月、10月的时候,气候比较干燥,人的喉咙就容易干疼。而这个时候,正是梨上市的季节,梨有润喉润肺的功能。因此我们为客人提供的料理中,也按照季节不同提供适合那个季节的菜品。这其实都是人体所需要的。”
三嶌太郎社长还介绍了他自己做过的两个重大回归决策。第一个是部分恢复炭火炉灶坐席,第二个则是回归采购雌牛。
“关于炭火炉灶, 1927年,我爷爷也是三嶌家族的第三代,他当时顺应时代潮流,把店铺里的炭火锅灶都改成了电气炉灶。当时据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觉得电气干净安全,因为是新事物,客人们也都觉得电气炉灶高大上;第二个是政府在大力推行电气化,正好也有些政府补贴。而现在,我正在着手恢复部分炭火炉灶,因为现在的客人品味跟那个时代的人大不一样了。炭火炉灶,有一种野外烧烤的感觉,年轻一些的客人和外国客人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和满足。”
“从创业开始一直到我爷爷那代,三岛亭都是采购雌牛的。而到了第四代,也就是我父亲做社长的时候,他觉得被阉割过的雄牛的肉质比雌牛要好,所以他当时就作出决策,开始采购被阉割过的雄牛。在我看来,还是雌牛的口感更加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所以我就恢复了爷爷那代的做法,开始采购雌牛。”
不论是第三代社长的电气化,还是第四代社长采购被阉割过的雄牛,还是如今第五代三嶌太郎社长作出的回归决策,从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三岛亭历代经营者所做出的一切创新,也都是以顾客的满意和幸福为原点的。
3、HIGETA酱油的“不易”与“流行”
酱油酿造业,是一个与日本清酒酿造业有着差不多悠久历史的传统产业。虽然迄今为止HIGETA酱油已经走过了400年的风霜雪雨,经历了四个世纪的日月轮回,但当今世界已经与以前不一样:经济的全球化,资源的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激烈化,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前,而且这种变化也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速度在更新变化着。HIGETA酱油迄今为止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和变革,而现在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又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姿态来迎接这些新的挑战呢?
“HIGETA酱油诞生于江户时代,成长于江户地区,作为江户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从古到今走过了400年。接下来,我们会秉承先代们的经营精神和理念,在珍视传统和历史的同时,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变化积极地改变自身,结合自身的能力积极地进行创新,力求能够不断地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价值。感谢天地人,这是我们HIGETA酱油的基本经营思想,到什么时候,什么时代,什么地方,这都是真理,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基础,是绝对不允许改变的,此所谓‘不易’;而我们的产品最终是面向消费者和客户的,消费者和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有需求,我们就能发展,相反如果这种需求越来越少,越来越淡,那么我们的企业也就不会发展,并HIGETA酱可能迅速走向衰亡。为了能够让消费者和客户一直对我们的产品满意,我们就必须随时根据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消费者的饮食习惯等的变化而调整我们自身,这就是所谓的‘流行’。长期以来,我们也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开发了很多新产品,比如说我们现在并不仅仅是生产各种各样的酱油,还有多种多样的调味品和汤汁等,这能让我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
有着400年经营历史的老铺企业HIGETA酱油,迄今为止已经经历过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和变革。
“……现在,我觉得我们面临的挑战,最大的一个应该是全球化。如何让HIGETA酱油也实现全球化的发展,推进企业的全球化程度,这对于我来讲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2013年12月,日本的和式料理,也就是俗称的日本料理,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记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方面说明了和式料理已经到了需要登记为遗产来进行保护的危险边缘,而另一方面也说明经过日本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和式料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肯定。现在日本政府正在推行Cool Japan的推广战略,酱油产业作为和式料理口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必须借这个东风顺势而为,积极地进行创新,走向全球,为政府的全球文化产业策略助力,同时也增强我们企业的全球化程度,推动我们自身的发展。当然,我们的创新必须是脚踏实地的创新,是建立在我们企业强项的基础之上的。比如说我们在酱油酿造的过程中,通过对微生物技术的深度探索,在1990年代研究了上皮细胞成长因子(egf),并发明了一种酵素,通过注射将其注入绵羊体内,然后帮助农场主们为绵羊脱羊毛,1997年开始事业化,实现了量产。现在,这个事业部已经成为HIGETA酱油生物技术相关独立事业部,已经独立在全球开展业务。”
400年的经营历史造就了HIGETA酱油的“不易”和“流行”,而其在处理“传统”与“创新”关系的智慧,以及围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开发出的生物科技事业,让我们十分震撼。
一家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老铺酱油企业,却能轻而易举地涉足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这的确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4、花王的不宜流行
花王创于日本明治时期,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上市公司,从肥皂开始,逐渐涉及到洗发液、洗衣粉及食用油等,一直从事家庭日用品的制造。业绩连续20多年保持增长,但在这背后,有时也要做出痛苦的经营抉择。
几年前,他们决定撤出销售额达800亿日元的软盘业务,令世人大吃一惊,当时市场占有率高居世界第一。“因为这项业务超出了本行的日用品范围,因此放弃了,重新把重点集中于家庭日常用品,花王的历史,就是从清洁、美这些东西开始的,就公司的成长过程和目标而言,软盘与此格格不入,所以要重返基点,在撤退问题上取得了共识。”现任社长尾崎元规解释道。
作为日用品的洗衣粉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技术赶超非常迅速,因此,即便是一点点技术改造,不间断的改良非常重要。
“周围环境与时代一起在变化,即使现在很好,环境一变,是否还能维持呢?这就很难说了,要保持信心,时刻临机应变进行变革,对于我们的经营是非常基本和重要的。“对于改良,尾崎元规如是说。自创业以来,花王从未间断过对去污技术研究,每天都要搜集员工制服的衣领,对洗衣粉的洗净能力反复实验。从那时开始,持续百年的肥皂改良延续至今。即使是成熟的市场,也有改良的余地,即使是新产品,必须改良的地方也会不断出现。
从30年前开始,花王率先开设了消费者服务中心,把消费者的声音,运用到商品改良上去。在产品开发会议上,服务中心的成员也出席会议,没有熟谙消费者喜好的服务中心的同意,产品就不能上市。持之以恒不断改良,这样产品才能深入人心,使消费者的信赖也越来越深,这便是这家长寿企业的哲学。
5、隐形冠军堀金箔粉的不易流行
其实在日本,很多百年老铺的发展史就是他们的创新史。做了300多年金箔金粉的老铺福田金属,现在主要从事汽车配件,有的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目前老铺堀金箔粉正把金箔技术应用到打印技术上。
日本京都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金阁寺。这座创建于1397年、迄今为止已经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刹,以它金碧辉煌的外观和极其深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吸引了观光客。金阁寺之所以金碧辉煌,是因为其外表贴了一层24K的金箔,而生产这些金箔的企业,正是一家拥有300余年经营历史的老铺企业——堀金箔粉株式会社。
位于京都市中京区的堀金箔粉株式会社(以下简称“堀金箔粉”)创立于1711年。创始人砂子屋传兵卫当时作为德川幕府的金币铸造所“金座”的金箔贴付师,在京都市中心的西洞院五条创立了“砂子屋”,在德川幕府的监管下主要从事金箔的生产业务。这个“砂子屋”就是堀金箔粉的前身。由于在当时的日本比较流行为佛坛镶贴金箔金粉作为装饰,所以生意一直红火。
到了1868年,德川幕府对日本的统治正式瓦解,日本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明治时代。从幕末的战乱中勉强支撑过来的“砂子屋”也将店铺搬到京都的御池通御幸町得以重新开张,更名为“至善堂”,并从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那里获得了“货币局附金箔打座”的营业许可。在明治维新以后,至善堂的产品也从京都地区扩大到了日本全国,产品种类也由原来的金箔扩大到了多种金属的箔粉。经历了二战的苦难之后,1950年,第八代经营者将企业改组成为株式会社,堀金箔粉株式会社正式成立。2008年,公司向海外拓展,在中国成立好连金印刷器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的代表社长为第十代经营者堀智行。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日元,共有正式员工30余名,年平均营业额约13亿日元。
与金箔一起走过了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堀金箔粉的经营经历过高峰,也遭遇过低谷。在这漫长的经营岁月中,历代经营者们从实践中学到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其中被认为至关重要的经验教训则被历代经营者们通过口传身教,作为堀金箔粉的经营理念流传了下来。这些经营理念主要有“适度规模和坚守本业”、“信用第一”和“自我革新”这三条。
1)口传身教的经营理念
所谓“适度规模和坚守本业”,意思是经营企业不能进行盲目的规模扩张;可以进行经营革新,但却不能脱离金箔制造这个本业。
关于企业规模,堀金箔粉一直坚持纯手工制作,坚持不盲目扩张。而对于坚守本业则强调的是不做投机、远离风险,以实现稳健经营。金箔自然是以黄金为原材料,而黄金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商品,且金价随着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随时变动。“很多人也都在搞投机,做期货,赚取价格变动的差价,有不少人能够一夜暴富。而我们做金箔,本身就要去购买作为原材料的黄金,有时候能够低价买进来,而价格高的时候就要多花很多……所以尤其是在价格高的时候去进货,会想到‘如果价格低的时候多购进一些货就好了’。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我们公司里,从员工到我自己,我们要求都不能有这种想法。没有这种想法,就不会去做投机。我们的经营者、我们的员工,每天都是带着自信和作为百年老铺企业的自豪感,踏踏实实地工作着。在我们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经历过无数次可以通过低买高卖来获得巨额利润的机会,但我们都抵制住了诱惑。正因为这样,我们也避开了所有因为金价暴跌所带来的灾难。”
坚守公司适度的规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坚守世代相传的本业,以保证家业远离风险、稳健经营,这就是堀金箔粉这个300余年企业所提示的第一条智慧。
而由于黄金本身价值巨大,价格昂贵,消费者对黄金制品质量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高。因此对于以黄金制品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企业来讲,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头等的大事。堀金箔粉为了保证金箔产品的质量,第一条经营理念就规定坚持企业的适度规模,不盲目扩张,这也反映出了堀金箔粉的经营者们对产品质量的重视。
“产品质量如果出了问题,就会失去市场对公司产品的信用,这非常关键,所以我们将信用放到第一位。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我们细心地检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材料进货开始,到整个生产过程,再到包装以及为客户送货,这每一个环节都慎之又慎……尤其是我们的一种金箔是用来放到日本清酒里和日本料理里面的,必须用24K纯金,万一里面混入了银或铜,即便是很少一点点,对人体也是有危害的,所以我们不敢马虎。”
为了维护公司的信用,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真诚地对待供货商与客户,积极地维持与供货商和客户的良好关系,也是堀金箔粉的经营者非常重视的:“我们积极地去努力维持与客户和供货商的良好关系。如果客户有不满,或者有投诉,我们会在第一时间‘飞’过去解决问题。客户的不满,是我们进行产品改良和服务改善的最好建议。客户提出的需求,也是我们进行公司业务革新的最好建议,有时候甚至会给我们的新业务拓展带来灵感。所以我们都非常重视我们的客户。”
堀金箔粉经营者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总结出的第三条经营理念是自我革新。“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是企业的一个文化。不仅仅是经营者,普通的员工,也是一边工作,一边思考如何去进行自我革新。革新的内容,比如说现在做的这个产品,是不是能用在别的方面呢?是不是能与其他业务联系到一起呢?比如说我们把装饰用的金箔研发成可以食用的金箔,应用于日本清酒里,用到高级日本料理里,用到日本点心里,这就是个很大的自我革新……这些不断的创新活动形成了我们企业的生命力。”
早在明治时代,当时堀金箔粉的第七代经营者堀新太郎就是一个积极进行自我革新的典型代表,被堀金箔粉家族誉为“中兴之祖”。实际上到第六代为止,堀金箔粉的历代经营者都沿袭了创业者的名字,即“传兵卫”。而第七代的新太郎恰好是在明治时代初期继承了家业。为了拯救经历了幕府时代末期的摇摇欲坠的家业,他大力推进自我革新,黄金受到统制就做白银等其它贵金属的箔片。而且为了表明自己坚定的决心,他放弃继续沿袭“传兵卫”的名字,而是坚持用自己的名字“新太郎”。也就是从那一代开始,堀金箔粉放弃了袭名的传统。
2)迈开海外拓展步伐
从初代创业者到现任第十代社长,堀金箔粉经历了9次家业的交接。堀金箔粉的家业传承,长期以来形成了4项传承原则,它们分别是:兄弟姐妹不做同行;按照人品和能力选择接班人;土地和股份完全留给接班人;接班人负责管理家族的一切事务。
2004年,1970年出生的堀智行接替父亲堀悦明就任堀金箔粉社长,成为堀金箔粉第十代经营者,堀金箔粉完成了由第九代向第十代的家业传承。
对于接班家业,堀智行社长如是说:“我有一个姐姐,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从小父亲和身边的人总是跟我说接班呀、传承呀、家族规矩呀,所以从小我就有将来肯定要接班家业的意识,这可能是从小就被洗脑了吧。大学毕业后,别的同学都去就职找工作,我就回到家里,直接进入自家公司了。一开始从仓库管理做起,再到销售,几乎把公司的工作都干了一遍。2011年,公司300年店庆,能在300年店庆之前接班成为社长,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同时也深切地感到了我背负的责任,所以我也觉得责任重大,一定要稳稳妥妥地将家业顺利地传给下一代。我父亲没有给我姐姐公司的股份,也没给她土地,只是给了她一些钱,她可以做别的生意,但不能从事金箔产业,所以我就很自然地承担起我们家族所有的家族事务。”
2008年,堀金箔粉在中国上海开设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开始了向海外拓展的步伐。之后又相继在台北设立了关联公司。堀智行说:“走出国门是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我们金箔企业也需要不断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金箔属于传统产业,最接近的产业比如说佛坛、佛具的制造业,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金箔,让他们生产出金色的佛龛、佛具。但现在日本人的家里摆放金佛坛、佛龛的越来越少,而且佛坛、佛具的生产基本上都流向国外了,当然金箔人家也都是用国外的,那我们怎么办?只能去开拓新的市场。我们在上海设立的分公司是印刷设备的,将我们的金箔用于现代办公电器中,这也是我们的新思路。”
“我成为公司的社长以来,在公司业务的海外拓展和新产品研发上一直是在播种,在坚守金箔金粉的本业的基础上努力去进行新的革新和尝试,努力将这些种子照顾好,希望在我引退的时候能够将一个稳健的家业、富有发展前景的家业交给下一代。”
拥有近100年经营历史的生田产机工业以前只是一家为清酒酿造企业进行设备制作和施工的小作坊,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在日本本土、中国和欧洲土耳其拥有据点,并成为金属材料表面处理技术上拥有世界顶级技术的隐形冠军。而京都西阵织的老铺企业跟丰田汽车合作,利用传统却又高端的纺织技术为丰田汽车的座椅制造面料。而大家熟悉的丰田公司,其实是诞生在织布机基础上。
不易流行”的坚守者,还有日本京瓷集团、资生堂、小丸屋、竹茗堂、千年品牌“一和”、生田产机工业、无印良品等等日本国内知名企业和隐形冠军。
三、“不易流行”的启示
一个传统产业的百年老店,可能它们的规模很小,但他们活过了百年,度过了多次我们没有遇到过甚至难以想象的磨难。他们能在时间里幸存下来,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有不输给任何人的核心竞争力。
这些日本企业能长寿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本业—立足长远、强化核心能力;
曾有一位长寿家族企业的经营者说过这样一句话:“短期10年,中期30年,长期100年”。具体来讲,要考虑的是短期10年的家族企业继任计划、中期30年是总经理的任期、长期100年则是为后代长远的计划。十年的短期是决定后继人员的准备时间,三十年的中期,是自己作为一个经营责任人,经营管理人,行使自己责任的一段时期。而从一百年的长期来看,不仅仅要考虑到自己的下一代,还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第三代,整个的规划、立案有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准备。
日本的长寿企业十分重视可持续的增长。它们几乎全都是家族经济,最大的目标就是要传承整个家族的事业,所以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即便有非常大的事业发展的机会,但是为了整个家族事业的安全考虑,可能会有意识的规避掉这些大好的机会。企业从长寿出发,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为目的,拒绝短期的急速增长。因为短期内飞速发展,缺乏韧性和持续力。也就是不要超过自己本身的能力,不过分的扩大自己的经营。这在日语中也有专门的说法,叫做身高经营。
根据对600家长寿企业的调查,维持创业当时的业务和技术,即从事本行的公司,占到79%,对扩大本行以外业务持慎重态度的公司,占87.8%坚持本色当行,这也是长寿企业的特征。
2、诚信经营—对用户的理解更加透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关系;
在长寿企业当中,有可能祖父作为员工工作,而现在父亲和儿子在一起工作。这样对顾客也好,客户也好,甚至是家族企业所属的这个区域社会,都非常重视三辈以上的长期的亲密关系。长寿企业非常的重视员工、顾客、供应商、地区社会之间的利害关系,强调在其中建立信赖关系,因此才使其能够长寿。有非常多的例子显示,长寿企业宁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愿意牺牲合作伙伴的利益。
3、透彻的匠人精神—择一业、终一生;
所谓“工匠精神”的内核在于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就是这种专注的工匠精神让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家族企业能够在历史的长流上屹立不倒。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日本有一些非常注重实践工匠精神的典型企业。制造业中,有丰田汽车、化妆品公司资生堂、东洋陶器(TOTO)。流通业中,有7-11便利店、新干线、大和宅急便。资生堂和新干线,都是1872年创立的,大和宅急便在1912年创立,是为广大的日本国民提供服务的一个公司。
这些企业都是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以它们为带头示范,整个日本国内不仅仅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重视工匠精神,普通的员工也非常重视工匠精神。在众多的日本企业中,“工匠精神”在企业领导人与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文化与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不仅仅是要为顾客提供最好的商品以及服务,不仅仅是来满足顾客这种需求,在实现顾客需求的时候,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自己的利益。在日本这些企业当中都拥有这种非常传统又古老的特征。
4、家族传承—家训理念与不易流行的哲学;
意大利的家族企业一旦获利的话,他们会倾向于尽快的出手自己的这个企业;在朝鲜半岛这个地区,大家认为长时间的经营商业,或者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很长时间的话,是一种耻辱,他们并不会长期的专注发展自己的家族企业。与此相比,日本文化里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意志,要把自己的家族企业存续下去、传承下去。这种非常强烈的家族继承的意志,与三个宗教密切相关:佛教和儒教,都是在150多年前从中国传入;另一个是神道教,是日本自古就有的。儒教和神道教均崇尚重视家庭的观念,这种思想造就了日本人强烈的传承意识。这三大宗教的融合,才使得日本拥有了要传承自己家业的意识。
5、风险管理意识
没有风险管理,企业肯定不能长寿经营;企业有了风险管理,只是成全其长寿经营的一个要件。在财务上要充实自己的资本,在经营管理上要确保企业的独立性。并不是把自己的利益都分配给股东,反而尽可能的将它多留在企业的内部。这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期的风险,为了企业将来的长期发展。如果从金融机构借款,甚至让公司上市的话,就会从属于并受制于他人的资本,所以家族企业会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风险管理在一个家族企业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意识不到风险。
6、保守的企业经营作风、适度规模,不盲目做大。
将企业经营的目标重点放在家业的延续上,这是日本老铺企业共通的特点。一位京都200多年老铺企业的老板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这位老板曾经是稻盛和夫的追随者,在1984年以学习稻盛和夫经营方法和理念为目的的“盛友塾”(现在的“盛和塾”)创立之初,他也是主要发起人之一:
“对于企业的规模,可能京都的老铺经营者们都有着差不多的想法,就是企业小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延续。当年稻盛和夫先生把京瓷公司发展得很快,也很成功,他很有能力,我们也都很喜欢向他学习。不过他的想法和做法不一定都对,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比如说他经常说做企业就一定要做大,做大了才能为社会做贡献。我就不这么认为。企业规模做大了,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交纳更多的税金,这的确是为社会做了更多的贡献,但我认为企业规模小一点无所谓,能够长时间地存续下去,即使短期内创造不出太多的就业机会,交纳不了太多的税金,但从长期延续上来看,能够长期地为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很多国家欧美引入了经营学当中的重视核心竞争能力的经营手法,事实上,日本的长寿企业一百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实践——构筑并发挥自己的强项。一百年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顾客的需求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了企业长久生存和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的企业会扩大自己的经营事业,而有的会从自己的强项出发,拓展相关的一些周边业务,大家选的都是相对保守的经营战略。
关于日本企业长寿的原因,还存在多方面因素,比如早在100年前,也就是1916年,当时刚好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制铁、造船、海运等基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日本最初的劳动者保护法也于当年正式实施;另外,纵观日本历史悠久的企业,比如“西川产业”以及“HIGETA酱油”,其产品主要与国民的衣食住等息息相关,像这类企业,一旦自身地位得到巩固,就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利基市场。
另一方面,日本式的终生雇佣以及年工序列制度等也是创造长寿企业的原因,还有一点则是,日本也非常重视对于老字号企业的保护。
严守家训也是日本企业长寿的原因之一。根据对600家长寿企业的调查,经营理念被以常规、家训等形式得以传承的企业,占8成以上,很多家训教导要有长远的眼光。例如“不可乘一时之计,为急功近利而铤而走险”是住友家族的家训:“经商如牛垂涎细长,如牛行路步步踏实”是江户时代创业的奈良县食品企业的家训。
用心感悟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会认识到:传统里孕育着现在,更孕育着未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相信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的世界。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741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