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 以 秒 为单位抠时间,成都地铁1号线行车间隔压缩10秒背后的故事 媒体聚焦-成都地铁运营 余超颖 10秒的背后今天是成都地铁最火线路——1号线将行车间隔压缩到2分钟后的第20天。从2分10秒到2分钟,10秒的背后,1号线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提前谋划增加车辆调整设备优化流程摄影 胡大田时间回溯到12月22日,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上午9点半,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大厅,覆盖全墙的中央大屏幕前,盯着满屏不停闪烁变化的数据、图标,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安雄拿着对讲机的手徐徐放下。
余超颖┃ 以 秒 为单位抠时间,成都地铁1号线行车间隔压缩10秒背后的故事 媒体聚焦-成都地铁运营
余超颖
10秒的背后
今天是成都地铁最火线路——1号线将行车间隔压缩到2分钟后的第20天。从2分10秒到2分钟,10秒的背后,1号线发生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提前谋划
增加车辆调整设备优化流程
摄影 胡大田
时间回溯到12月22日,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上午9点半,成都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大厅,覆盖全墙的中央大屏幕前,盯着满屏不停闪烁变化的数据、图标,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安雄拿着对讲机的手徐徐放下。忙碌而紧张的早高峰眼看就要顺利结束,他也稍微放松了一些。
12月6日,随着成都地铁首条环线7号线的开通,作为全市最繁忙的一条地铁线路——1号线的行车间隔也做了调整。这个调整,再次刷新历史纪录:从这天开始,1号线的行车间隔从2分10秒缩短为2分钟。这是成都地铁第15次调整运行图。
“全市地铁线网一盘棋。7号线开通前,我们就预计到,线网的‘客流递送效应’将进一步显现,1号线客流势必增大,提高运力势在必行。”徐安雄说,压缩行车间隔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10秒钟是什么概念?一句话的时间,这句话还不能太长;发个微信的时间,这个微信也不能太长……10秒钟,对于乘客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对于成都地铁运营公司而言,却要为了把行车间隔缩短10秒钟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增加车辆,提前将1号线三期的车辆补充到既有线运营中;提高线路的折返能力,加速运营列车的循环;与之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设备、系统要全部调整;所有涉及员工的工作要求都要提高;而作为支撑的相关规章制度、作业流程也要“瘦身”全部做出优化。
做“加减法”
优化每个细节抠出一两秒
12月22日上午9点半,身在1号线列车上的司机吕黎正在通过该线最为繁忙的天府广场站。地铁1、2号线在这里换乘。
车到站后,双侧车门打开,乘客匆忙间蜂拥上下。人潮涌动间,应急小分队的队员快速在车站帮吕黎完成一侧站台的安全确认,而他只需要完成另一侧站台的上下客瞭望即可,以压缩列车停站时间。在行车间隔调整之前,该站应急小分队所做的工作也要由吕黎完成。
这个在车站进行驰援的应急小分队,正是在12月6日,1号线行车间隔压缩后,应运而生的新队伍。“在1号线行车间隔压缩后,为了给司机‘减压’,我们专门在1号线客流较大的几个车站,在高峰时段增配了应急小分队加卡控人员。应急小分队帮司机分担了站台作业安全的部分确认职责,协助司机快速处理应急事件,这样形成平行作业,以有效压缩列车停站时间;而卡控人员主要加强站台上下客秩序的维护,减少夹人夹物对运行秩序的影响。”徐安雄告诉记者。
一方面,在人员安排上做加法;另一方面,却在一些方面狠做减法——比如司机、站务、调度之间的对话用语都严格“瘦身”,为的就是抠出一两秒。
10秒钟看似很短,但对于司机而言,却意味着不小的改变:“以前2分10秒的行车间隔本来就已经很紧凑了,现在再短10秒钟,只有两个60秒,从心理上讲,紧迫感进一步加剧;而在业务水平上,要求更高更精准。”吕黎在下班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前列车进站他下车后,也许还有时间瞭望两眼,现在必须“一眼定乾坤”——只看一下就必须确定上下客后的站台是否安全。
这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在1号线单边行驶的40多分钟里,吕黎要一直保持。“虽然开了好几年地铁了,但每趟下来确实很累,主要是心累。有时发现哪一道屏蔽门没有关好,就会马上通知站务处理;假如站务没有迅速回复,此时线路控制中心的行车调度又发出‘司机确认安全后抓紧时间动车’的命令,而同时越来越近的后方列车的司机已经可以看到我的车尾了……心里那个煎熬啊、着急啊!这个时候对讲机里传来站务说的‘站台安全,可以动车’这8个字,简直犹如天籁。”
调试创新
韦家碾折返线提前3月投用
北行的1号线在隧道一路穿越前行。在升仙湖送完最后一批乘客后,就立即驶往了韦家碾折返线,继续投入南行的运营中去。
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而现在,它已经承担起每天1号线所有运营列车的折返重任。
“这里的折返线原计划明年3月才投用,为了确保1号线的2分钟行车间隔成为现实,硬是提前3个月给抢了出来。”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新线部副部长杨荣兵调侃的一句“说起来都是泪”,却又真实地道出了这项工程的艰辛与不易。
“因为受制于现场条件,升仙湖站没办法改造出适应2分钟行车间隔的折返线,我们只能把位于升仙湖以北的韦家碾折返线的投用时间,提前到今年12月。”
提前3个月,不是三天,或者三周,如何做到?“除了加大人员投入硬抢‘时间’,我们还在设备设施的调试流程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综合联调以更加灵活的方式进行前置——哪个系统或硬件一完成,就马上进入调试,而不再等到常态下的综合联调。这种前置的‘小联调’,大大缩短了调试时间。加上集团公司在施工时间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最终完成了这个貌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荣兵告诉记者。
“12月6日7号线开通至今,环线漏斗效应使1号线客流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这一趋势还将延续。”徐安雄告诉记者。在他看来,行车间隔由2分10秒变为2分钟,并不是简单的压缩10秒钟,而是每天在运营时段内由无数个10秒钟叠加形成的运力提升,以及由此给乘客带来的更加快捷的出行体验。
“在以秒为单位的行车间隔上,压缩10秒钟毋庸置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20天过去,证明我们的预判是精准的,调整是有效的。希望成都地铁能更好地服务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于乘客。”在线网控制中心巨大的显示屏前,徐安雄如是说。
文章源自成都日报记者 袁弘 摄影 胡大田
编辑 by 大璐璐
微信:成都地铁运营
微博:成都地铁运营
最及时最全面的运营资讯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