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杂谈┃死后让敌国君主痛哭的皇帝—宋仁宗赵祯(二)-倬见 余超颖都说好人难做,其实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世的好人。无论官场还是后宫,多是阴谋和诡计;无论立储还是争位,多血腥和屠杀。但即使有99%的可能是这样,仍然会有那1%的意外。大宋真宗年间,真宗膝下无子,恰逢李妃与刘妃俱有孕,于是下旨谁先诞下皇子,封太子,其人封皇后。刘妃素嫉妒李妃,因而担忧李妃先于自己生下皇子,自己就无出头之日。于是同太监郭槐谋划,企图陷害李妃。所想计策是买通接生的守喜婆,用剥了皮的狸猫偷偷将李妃所生皇子替换,
余超颖┃杂谈┃死后让敌国君主痛哭的皇帝—宋仁宗赵祯(二)-倬见
余超颖
都说好人难做,其实做一时的好人不难,难的是做一世的好人。
无论官场还是后宫,多是阴谋和诡计;无论立储还是争位,多血腥和屠杀。但即使有99%的可能是这样,仍然会有那1%的意外。
大宋真宗年间,真宗膝下无子,恰逢李妃与刘妃俱有孕,于是下旨谁先诞下皇子,封太子,其人封皇后。
刘妃素嫉妒李妃,因而担忧李妃先于自己生下皇子,自己就无出头之日。于是同太监郭槐谋划,企图陷害李妃。
所想计策是买通接生的守喜婆,用剥了皮的狸猫偷偷将李妃所生皇子替换,趁李妃生产力竭、不省人事之际,将皇子带出皇宫找暗处勒死丢弃。
然而刘氏身边宫女寇珠为人正直,不忍加害小皇子,恰巧路遇大内总管陈林去往真宗弟、八王爷府上祝寿。这陈林忠贞不二,听闻此事,便接下小皇子,藏到食盒中带到了八王爷府上,此后皇子由八王爷抚养。
再说李妃因生下“妖物”,惹真宗大怒,被打入冷宫。刘妃却在满月后也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自己则晋封皇后。
许是作孽太深,刘妃所生皇子六岁时夭亡,八王爷顺势将名义上自己的三世子、实际上的皇子带进宫。“三世子”因与真宗形容相像,便“顺理成章”得被真宗过继到自己身下,立为皇储。
因太子与李妃相像过甚,引起刘后怀疑,于是下令赐死李妃,以绝后患。幸而李妃身边太监余忠与李妃容貌相似,于是代替李妃自缢。冷宫总管秦凤将李妃偷带出宫,自此流落民间。
至太子即位,刘后为皇太后,一直大权在握,因而皇帝一直不知自己身世。直至包拯出仕,得知李妃冤案,于是严加侦办,最终查出证据,并从郭槐口中审得口供。
皇帝明白实情之后,与刘太后对质,太后知事情败露,惊惧而死,皇帝将太后以妃嫔礼入葬,并迎李妃还宫。
这是清朝著名笔记小说《三侠五义》中的经典故事“狸猫换太子”,其中这位历经“替身”、假死、流落直至登基为母伸冤的皇帝,便是以宋仁宗赵祯为原型。
而历史上赵祯确非刘氏所生。真宗初年,接连五个皇子都早夭,而刘氏虽然得宠,却也没有诞下子嗣。反而是刘氏侍女李氏,一日突梦仙人下降为子,接着便在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生下一个皇子,起名赵受益,便是后来的赵祯。
小赵祯出生后便认刘氏为母,李氏也终生未与赵祯相认,因而赵祯在刘氏死前都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直到仁宗赵祯即位十三年,作为太后一直掌权的刘氏死后,仁宗皇叔燕王赵元俨(即故事中八王爷的原型)告诉皇帝他不是太后所生,而且皇帝生母李氏还是被太后害死的。
此时的赵祯已经二十五岁了,被瞒了几十年的身世,饶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生气的感觉,赵祯也不例外,尤其瞒他的还是他喊了多年母后的刘太后。
不出意外的,赵祯还是想要去查找真相,于是亲自前往李氏陵墓,开棺验尸。开馆之后,李氏的相貌竟如同还活着一样,入葬穿的衣服也和太后的级别相同。原来刘氏对于李氏一直有感激和亏欠之情,对李氏一直很照顾,不仅给李氏穿着太后服入葬,还用水银对尸体进行了防腐处理。见到此景的赵祯痛哭感叹:“人言怎么可信。”
因而赵祯非但没有怪罪“养母”刘太后对自己隐瞒身世这件事,反而更加优待刘家的后人。同时,在李氏被追封为章懿皇后之后,刘太后的“章献明肃”谥号没有丝毫变化,没有因为养母的身份以及欺瞒仁宗的行为而被褫夺谥号或者移除宗庙。反而将生母章懿皇后和养母章献明肃皇后一同供奉在太庙,诚心祭祀。
刘氏当年收养赵祯时年龄已大,因而由交好的杨氏哺育,杨氏对赵祯极尽所能,当时赵祯称刘氏为“大娘娘”,称杨氏为“小娘娘”。杨氏对于赵祯的身世也是清楚的,但也没有告诉赵祯,赵祯同样对杨氏没有怨恨,反而在杨氏无疾善终之后,追封杨氏为皇太后,谥章惠皇后。并且同样优待杨家后人。
其实,自己是被养母从生母手中“霸占”而去,并且刘氏对李氏虽然有一些补偿,但李氏终生也没有得到应得的名分和享受。然赵祯更多记住的却是“养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为了扶持自己当好皇帝而做的努力,即使做过错事,赵祯依然牢记刘氏对他的好。
只是对皇家的人好还远远不能描绘赵祯,他对别人的好触及到了他能掌控的方方面面。
有一次,赵祯批阅奏章直到半夜,突然很想喝一碗热羊肉汤。作为皇帝,这本不是件大问题,哪怕是我们现在,半夜想吃东西大可买一份外卖。
但是赵祯却忍住了,没有向厨房索要。第二天用膳时聊到,皇后才知道这件事,皇后劝赵祯到:“陛下龙体要紧,日夜操劳,如果感到饥饿了,随时让御厨做就是,何必亏待自己。”
赵祯却说:“吃羊肉虽然事小,但是如果朕昨日要求厨房宰杀,那他们就会认为朕日日都要吃羊肉,那么以后就会日日宰杀,长此以往,一年就要浪费数百只羊。况且如此,厨房就要夜夜为朕加做餐食,如果有一天万一没做好,他们还会受到惩罚。为朕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于心不忍。朕只不过饿一次,又算什么。”
作为一个皇帝,在吃的方面却如此克制自己,着实令人敬佩。而赵祯是一个对别人极尽宽容,对自己却严格要求的人。
正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一次,在外做官的大臣王德用从当地挑选了几个美女进献给了赵祯。适逢谏官王素向赵祯进谏,劝皇帝不要亲近女色。
赵祯不舍,王素坚持进谏。于是赵祯只好下令,送来的这些女子,每人给予300贯钱,然后送出宫去让她们回家。
王素反而慌了,急忙对仁宗说:“陛下不必如此匆忙,可以暂留宫中几日再送走也不迟。”赵祯却笑道:“朕虽是皇帝,但也是人,我怕把她们留久了,我就舍不得送走了。”
不仅如此,赵祯在百姓的事情上,对自己更加的严格。
《宋史·仁宗本纪》里,记录了大大小小赵祯这方面的记录。例如,每次地方上出现了自然灾害、或是战争失利,赵祯都会下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且停止宫中的歌舞、宴会。
又例如,每次遇到旱灾、水灾,赵祯都会在宫内向上天祈祷;甚至光着脚站在庭院里,自己给自己罚站,不得不说实在是非常的童性但又真诚了。
赵祯算得上历史上对死刑最慎重的皇帝,全国各地无论大小,判处死刑的案子都要经过他的复审。每年由死刑改判的刑犯多达千人。
他曾经对大臣们说:“你们知道朕平生骂人都从来没有咒人死亡,更不用说在刑罚中轻易使用死刑了。”对于滥用死刑的官员,赵祯极为的痛恨,甚至他对于刑狱官员的要求是:一旦有官员在审案中错杀了人,此人终生都不得再被录用。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宋仁宗赵祯去世,享年五十四岁。《宋史》记载,宋仁宗驾崩的消息传到民间后,“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从来都听说百姓被要求为皇帝哭丧,像赵祯这样百姓自发为其做这件事的,实属少见。
甚至当宋朝使臣将仁宗去世的讣告送到辽国时,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彼时的辽国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听到宋仁宗驾崩的消息,甚至痛哭流涕:“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
《辽史》记载辽道宗,“惊肃再拜,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并且说,要为仁宗赐予辽国的御衣建造衣冠冢,时时祭拜。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而在宋仁宗之后多年,王安石变法失败,宋神宗赵顼将国策又恢复到祖父宋仁宗温和的政治道路时,辽国君主急忙召集将领:“不许再去边界惹事,宋又回到了仁宗的路上”。
从来都自视甚高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一辈子只敬佩过三个人,第一个是他一辈子都不敢超越的祖父康熙,第二个是唐太宗,而第三个便是宋仁宗赵祯。百姓自发为他吊唁,后世不吝对他赞美,当皇帝当到这个份儿上,赵祯算是做到了一个极致。
农桑不扰岁常登,
边将无功更不能。
四十二年如梦觉,
春风吹泪过昭陵。
┃往期:
┃杂谈┃“仁”也是一个本事—宋仁宗赵祯(一)
┃杂谈┃“文艺”的“灵幻画手”乾隆
┃杂谈┃用力“文艺”的弹幕青年—乾隆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起落”—魏国之殇
┃杂谈┃战国“特种兵之崛起”—吴起的魏武卒
┃杂谈┃吴起(二)—“命运多舛”的千古军神
┃杂谈┃吴起(一)—有本事的“渣男”
┃杂谈┃智伯灭亡后的小插曲
┃杂谈┃智伯的灭亡与三家分晋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二)
┃杂谈┃智宣子的“失算”和赵简子的“妙棋”(一)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6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