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超颖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浏览: 476

余超颖“金蚕”石狗话盘瓠-未济居呓语 余超颖 壬辰年岁末,笔者在湛江古玩城发现一尊与盘瓠传说中“金蚕”造型相似的石狗(如图)。价值不菲,交易未成。可回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情必近乎痴而始真”!或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翌年,便与店主联系,谈妥价钱后,终遂其愿。中国古代石雕艺术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的有三种:一是汉唐的陵墓石雕;二是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三是跨越历朝历代的由先秦至民国的雷州石狗。这尊蚕型石狗,很少见,属于南北朝石雕。其造型艺术改变了汉代石雕粗犷筒约的风格。S型弧线圆雕技术趋于成熟,尤其


余超颖“金蚕”石狗话盘瓠-未济居呓语

余超颖
壬辰年岁末,笔者在湛江古玩城发现一尊与盘瓠传说中“金蚕”造型相似的石狗(如图)。价值不菲,交易未成。可回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情必近乎痴而始真”!或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翌年,便与店主联系,谈妥价钱后,终遂其愿。

中国古代石雕艺术最能体现其辉煌成就的有三种:一是汉唐的陵墓石雕;二是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三是跨越历朝历代的由先秦至民国的雷州石狗。这尊蚕型石狗,很少见,属于南北朝石雕。其造型艺术改变了汉代石雕粗犷筒约的风格。S型弧线圆雕技术趋于成熟,尤其在运用体、面、线表现形体与装饰性方面的率意(如面部明显的不对称一一左小右大),显示出工匠对形式美的追求。其造型极具神气色彩。反映出哪个时代充满迷信与幻想的气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律动感强,有印度、波斯和希腊装饰艺术风格。其审美理想没有游离于时代。符合南北朝时期阳刚与阴柔相济的艺术特征。
关于盘瓠的传说,讲述的人很多,版本也很多。再加赘述,总难免有“炒冷饭”之嫌。然而,基于这尊石狗形态特殊,在此不妨再翻炒一遍。据传,在上古时代,高辛皇后耳痛三年,后从耳中取出一虫,形以蚕,育于盘中,忽而变成一只龙犬,毫光显现,遍身锦绸。高辛皇见之大喜,赐名龙期,号称盘(槃)瓠。其时犬戎入侵,国家危急。高辛皇下诏求贤,谓有能斩戎王之头来献者,即将公主嫁他为妻。龙犬知道了即前往敌国,乘戎王酒醉,用口咬断其首级,衔之奔回国,献给高辛皇。高辛皇因他是狗不想将公主嫁他。正在为难时,龙大忽作人语说:“你将我放入金钟内,七天七夜,就可以变成人形。”到了第六天,公主怕他饿死,打开金钟一看,则身已变成人形,尚留一头未变,于是,盘瓠穿上大衣,公主戴上狗头冠,与其结婚,盘瓠携妻入山居住,后生六男六女。兄妹自婚,成为百越蛮夷之先民。
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即氏族部落)的组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炎黄为代表的华夏集团(即有建树而得氏的贵族集团及被征服而同化的部分蛮夷部落),以龙为图腾;二是以蚩尤、少昊为代表的东夷集团(以姜姓炎族为主及被驱逐流放的部分蛮夷部落),以凤凰(玄鸟、大阳)为图腾;三是以盘瓠为代表的苗蛮集团(一说以伏羲、女祸为代表,盖因其族类为兄妹姻之故,实为华夏集团之甥族),以狗为图腾。夏、商、周时期,以华夏集团为正统,其他的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者实为生母出身卑微而没得姓者的黄族后裔或炎族反叛者及炎黄以外其他旁族)为小邦。

盘瓠传说最早见诸于文字可能是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最早载于史籍是南朝范晔《后汉书 · 南蛮列传》。此外晋干宝《搜神记》、宋朱辅《溪蛮丛笑》等皆有记载。盘瓠是畲族供奉的氏族始祖,亦为瑶、苗、壮等先民的一个神圣的图腾。最早的犬图腾崇拜雏型应是人畜感应,即人犬感应。这与夏之始祖禹因其母修己吞薏苡而感生;商族的简狄与鸟感应而生契;周族始祖后稷因其母姜嫄履巨人迹而感生,不谋而合。凡此种种,如出一辙。范晔《后汉书 · 南蛮列传》载:“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吴将军头者,购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槃瓠。下令之后,槃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槃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知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言,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槃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凿之结,著独力之衣。遣为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因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诸子。衣裳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以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东汉应劭曾因赋税问题到五溪地区考察,他发现那里的苗人敢于抗交赋税的主要理由是说他们先祖盘瓠征犬戎对朝廷有大功,而他们的先祖母又是帝喾高辛之女,当时高辛帝曾许诺他们世世代代免交赋税,免服劳役。《隋书 · 地理志下》:“长沙郡又杂有老蜒,名曰‘莫徭’,自云其祖先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可谓“田亩不在输纳之内,人丁不在劳役之中”。因此“盘瓠”便成了瑶、畲、苗、壮、黎等族的“护身符”。现在的少数民族政策无不与此相关)。有邑君长,皆赐印俊,冠用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姎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这段史乘实际隐含着“盘瓠”传说的新因素。众所周知,吴姓得姓于太伯,高辛时代还没吴姓,吴将军与吴王刘濞有关,吴楚七国之乱,吴王为首。“东越亦发兵从”。叛军大败,“汉使人以利东越,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即使人纵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后汉书》都说“犬戎之将吴将军”或“戎王吴将军”。东越即东瓯。《史记 · 东越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从诸侯灭秦……佐汉,‘汉高帝’以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东瓯王。”郭璞注《山海经 · 海内北经》所言盘瓠的狗封之国于会稽东南,地域相符。故瓯人应有犬图腾的部落。郭璞言:“犬戎为患”。犬戎也以犬图腾为特征。盘瓠也为犬图腾。犬图腾部落人置犬图腾显著人物于死地,只能发生在本民族的内部。畲族民间盘瓠传说也大多称吴将军作乱。吴将军与被东瓯所杀的吴王刘濞相吻合,历史惊人的相似:黄帝与蚩尤、帝喾与犬戎、刘启与刘濞,这是历史的嫁接?抑或更暗合民族内部隐痛和生存的无奈?犬图腾部落内讧而使盘瓠传说进一步神秘化。总结所有记载,盘瓠传说由三个主要意念组成:一是盘瓠是一条由“金蚕”所化的龙犬;二是盘瓠与贵族女子结婚;三是生了一群族人。畲、瑶先人无比珍重自己祖先传说,随着时间的演变,为了传说永远流传下去,为人们接受,按每代人的理解,改变一些内容,补充一些解说,添加一些枝叶,填补完善说不明的情节,建立起畲、瑶文化赖以生存的中心意识,以抵御外来文化强大同化作用。为抬高民族自身威望,由“大耳婆”、“后宫一老妇”、转变为“刘皇后”、“娘娘”。耳中挖出的蚕虫是“娄星金狗下降投怀托生。”这个盘瓠之说本属神话,不可置信,但剥去神话外衣,则有它的现实根源,这恰如拉法格所说:“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产物。神话是保存关于过去的回忆宝库,若非如此,这些回忆便会永远付之遗忘。”从世俗上承认盘瓠是高辛和娘娘血统上的畸形儿。除了从神圣上天寻找高贵身份的理由,还极力渲染盘瓠的伟大和高贵。伏羲与女娲是蛇身缠绕交烟的兄妹婚。蚕、蛇虫属。由犬、而龙犬、而龙麒变为“忠勇王”。犬、狗的因素减少,龙的引入是盘瓠传说再次神化,披上神圣的外衣是再生形态的特点,也是盘瓠后人的生存智慧。“盘瓠”与“盘古”虽一字之差,但反映的文化内涵却有很大差异。“盘古”为汉族崇拜的自然神,而“盘瓠”为瑶、畲、苗等族崇拜的祖先神两者不可混淆,但共处于同一区域的民族文化,总是经常大量和不断地进行各种文化交流、整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局面。盘古神虽为汉人共同神祗,但其庙主要分布南方,又以汉区为主,且文字记载时间也比较晚,这在某种意义上加强了盘古神汉文化特色。南梁任昉《述异记》:“南海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岭南本为古越人居地,盘古作为汉族神祗也作为汉文化一部分,随汉人南迁而进入岭南,故入岭交通线附近,多盘古庙。大庾岭道下粤北、南雄,一些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村落,如珠玑巷、梅岭江梅驿、邓坊乡赤石村皆建有盘古王庙。邓坊乡还有盘古王山。据《述异记》载,至迟南北朝就有盘古庙。这与秦汉以来汉人经此道南下不无关系。盘古庙这种地区分布格局及时代性,同样反映它是汉人崇拜的图腾。通常认为畲、瑶同源于五溪蛮。魏晋以后始迁入岭南,散处于山区,形成大分散、小集居格局,特别是瑶族,历史上在岭南分布很广,据嘉靖《广东通志 · 外志 · 夷情》载,分布33个州县,其中肇庆府约540处,占全省900多处的60%左右。
盘瓠图腾崇拜实际上以祭狗形式,反映对祖先神图崇拜,后世大量文献记载两广各地。盘瓠神话,乃南方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渔猎经济仍居重要地位,狗是人的助手,遂成为崇拜对象。瑶、畲族笃信盘瓠是自己的祖先,奉为图腾,不但严禁杀狗,褒读狗和冒犯狗,而且每年都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形成本民族特有文化特色。《搜神记》载南蛮“用糁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博罗瑶族“自言为狗王后,家有画像,犬首人服,岁时祝祭。”曲江瑶人“七月望日,祝其祖狗头王。”广西瑶族亦有类似习俗:“狗头瑶祀狗,每年夏历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灶之匝,然后举家拜之,谓必如此,然后家运乃隆。”丰顺县畲民:“每岁除夕,举必席地而食,以为狗吃,必在地也。”(现今的雷州人遇上白事祭祀完后,也是席地而吃,不知是否此习俗的沿袭?)唐刘禹锡《蛮子歌》云:“蛮语钩輈音,蛮衣斑斓布。熏狸掘沙鼠,时节祠盘瓠……”习俗一旦形成,很难改变,世代相沿。
如果郭璞注《山海经·海内经》“狗封国”不误,而《山海经》传为禹、益所作,则四千年前必定存在过以犬为图腾的民族部落。今考这则传说的关键人物,瑶族传为盘王,盘护王,汉文史籍载为盘瓠;瑶族传为评王,高王者,汉文史载为高辛氏,犬戎或戎吴。评王、高王不见于史乘,不可考。高辛氏、犬戎皆见于史乘。考高辛氏,按司马迁说法,高辛氏即帝喾,为商人高祖。殷墟卜辞有“高祖夔”。郭沫若考“夔”即帝喾。帝喾高辛与颛顼高阳同为东夷的两个近亲分支。《世本·帝系》说帝喾是黄帝之曾孙未必准确,大概高辛氏是较早加入华夏集团的夷人分支,或是黄帝十一个没得姓子中的后人,强大后“认祖归宗”。故后人把他看成皇帝苗裔。又说帝喾次妃庆都生帝尧,看来帝喾比颛顼年轻而长于尧。“邑于高辛”者是说他的封地在“高辛”这个地方,并因封地而得氏。商文化起源于河南东部、山东境内,高辛即今河南商丘,此是殷商后期文化中心。以此考之,瑶族始祖盘王,亦即盘瓠很可能是与商人帝喾高辛有过密切关系的人物。所谓高辛氏畜犬盘瓠,为高辛氏战胜犬戎或戎吴,无非是在高辛氏所率领的部落联盟中,有一支以犬为图腾的民族部落,其首领就是盘瓠。
《太平御览·黄帝轩辕氏》载:“蚩尤殁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很多青铜器,玉器上的狰狞的饕餮),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伏。”蚩尤是远古的“兵主”,也是汉族古代推崇备至的英武战神。秦朝祭祀东方八神中,“三曰兵主、祠蚩尤”。刘邦起兵之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战神的威武是蚩尤历史的荣耀,但历史走进“五溪蛮”时代,蚩尤似乎很遥远,因为生存需要,不能公开尊奉“蚩尤”——汉家正统一直谬称的“贼首”。以免给汉人以征剿的口实或“讨伐叛乱”的理由。便高举“盘瓠大纛”。绞尽脑汁与上古帝王拉扯“血缘“关系,杜绝汉人随意侵凌的借口。在”五溪蛮“发展史上,”盘瓠“并没有给”蛮子“们带来安宁,他们东奔西走,迁徙不定。”树挪死,人挪活“,便是他们的生存法则与写照。但具有荆楚蛮旧遗风的”五溪蛮“也没有把盘瓠扫地出庙,而始终把他当祖神崇拜。



全文详见:https://6596.org/7639.html

TOP